战争期间的防空问题
谈谈战争期间的防空问题
——俄空天军对乌后方最新一轮的空袭
2024-01-13
战争状态下的防空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要地防空为核心的国土防空和各军兵种在作战过程中的野战防空两大类。其中,这里的要地指的主要是国内京畿地区和包括主要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军事要点与交通网络枢纽在内的国家战略目标。
一、我国防空体系的基本内涵
在战争期间切实解决好防空问题,是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始终具备持续作战、保证战略稳定性的基本前提之一。
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土防空的主体依然是人民空军,作为空军五大兵种之一的地空导弹兵是其中的核心力量;当然,地方民防系统和预备役高炮部队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野战防空作战主要指的是陆军,当然也包括其他各军兵种在驻(泊)地、运动与整个战斗过程中的野战与机动防空任务。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对此的观点是,在当时面对强敌、缺乏制空权的前提下,陆军的野战防空将主要依靠自己,时任的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也认同这个观点。这就是直到现在,作为我国陆军基本战役单位的陆军集团军仍然编有防空旅的根本原因,也是今后在防空作战中解放军与美军的基本区别。
当然,时至今日我陆军防空部队早已不仅仅只是高炮部队,在现行陆军防空旅编制内,已经编列弹炮合一系统,甚至战术地空防空导弹部(分)队也是新编制体系内队属防空部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战时,还将得到战区乃至统帅部预备防空部队、导弹部队和战略支援部队的加强——这是时代的一个巨大进步与新发展。
二、俄乌冲突中最新一轮大规模导弹袭击
这就再次提出了在战时如何有效解决战场与后方防空问题。
当然,未来的战时防空,必须是立足信息化数字化,多维立体的战争状态下展开的。
客观地讲,岁末年初俄的对乌导弹空袭,是在基辅在顿涅茨克战场失利之后,不断使用英国提供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攻击克里米亚并在费奥多西亚港击沉俄黑海舰队满载排水量四千余吨的“新切尔卡斯克” 蟾蜍级坦克登陆舰,以“显示存在”而“招惹”来的。
【图一】2023年12月26日“新切尔卡斯克”在港内被炸毁
潘多拉魔瓶,由此再次被基辅打开!
这就是报复!好似去年10月7日刻赤海峡大桥被炸后莫斯科的行为一样。我们从整个事态发展的时间进程上对此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当然,这无关对错,只是某种直接的因果关系。
现在已经“分家”的这两股东斯拉夫人,的确是有那么一种彼此不服气的掘劲、不认输的脾气!
事实上,这场战争是现在盘踞在基辅马林斯基宫,秉承“集体西方”意志而枉顾乌克兰国家利益,也许得到一些西乌克兰人认同,甘愿充当美欧反俄战争“第一代理人”的那个犹太艺人刻意弄出来的。
这不吝是乌克兰人民和广大乌军官兵的民族悲剧!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次空袭的现状:
三、这轮战略空袭的肇始与现状
(一)开启报复行动
2023年12月29日,在俄海军1987年4月下水的“新切尔卡斯克”号登陆舰被击沉的第三天,俄空天军发动了开战以来对基辅和其他目标最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乌军统计当天俄军共发射了122枚导弹和36架无人机,上一次记录是去年11月29日的91枚导弹(1)。
无论是在协调无人机、战略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多波次空袭,还是对目标的打击和空中组织,俄空天军当天都展示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他们还针对乌克兰的防空体系进行了有针对性部署,特别是在Kh-101巡航导弹上安装了可在弹道末端发射干扰弹的装置并第一次运用于实战,堪称全球首次(2)。
当天乌军监测到16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扑向基辅。此外,疑似还有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米格-31、米格-35等战斗机(3)并向乌克兰境内发射大量巡航导弹,包括基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及敖德萨州、赫梅利尼茨基州等多地发生爆炸。
今年9月,塔斯社首次曝光证实苏-34战机在战斗中发射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乌军还检测到了俄军米格-31K截击机的活动,后者极有可能也在本轮空袭中发射了“匕首”空射弹道导弹(4)。
(二)别尔哥罗德市中心岁末悲剧与报复
12月30日,俄罗斯国防部战报称,当天乌克兰使用配备集束弹药的火箭弹攻击俄西南部城市别尔哥罗德,俄防空部队拦截了大部分火箭弹,但仍有几枚火箭弹击中城市。俄罗斯卫生部门31日表示,袭击已造成至少24人死亡,131人受伤(5)。
自开战以来,基辅在1月2日遭到了最大规模的空袭。根据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X上提供的数据,当天俄军出动了35架“目击者”-136/131无人机,发射了70枚Kh-101/Kh-555/Kh-55巡航导弹、3枚“口径”巡航导弹和10枚Kh-47M2“匕首”导弹,还有一枚被认为是俄军武器库中的佼佼者,最新一代速度可达10马赫的空地超音速巡航导弹。据统计自2023年12月29日以来,俄军向乌克兰发射了数百枚导弹。在乌克兰南线和东线拥有巨大地面实力的克里姆林宫,开始集中展示自己的空中实力(6)。
新年元旦,普京在莫斯科一家军医院会见军人们时表示,别尔哥罗德发生的事件无疑是恐怖袭击。随后坦言:“我们(将)用高精度武器打击做出决定的地方,打击军人、雇佣兵集结地,打击其他类似的中心,首先是军事设施。他们会足够多地感受到这些打击”(7)。
普京总统在三天后再次实现了他的承诺!
(三)Kh-22巡航导弹
乌克兰空军司令部顾问伊格纳特近日公布了一则信息:自投入使用以来,俄军的Kh-22巡航导弹好像从来都没有被拦截过。西方的最先进武器,包括美国供应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和德国的尖端防空武器,在这款导弹面前似乎毫无招架之力。据统计,Kh-22已经超过300次在实战中使用(8)。
(四)目前俄军装备的主要防空系统
包括S-400区域防空导弹、S-350中程防空导弹、“山毛榉”系列野战防空导弹,以及苏联时代研制的各类短程防空导弹和单兵防空导弹等。其中,S-400防空导弹系统有效射程可达400km,是俄军目前远程区域防空作战的“顶梁柱”;S-350是俄军装备的的一种先进野战防空系统中的最新型号,有效射程60km并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包括多种型号的BUK-M1“山毛榉”是俄军中程防空作战的核心武器之一。此外,俄军还装备了大量的车载短程防空导弹,这些导弹大多是苏联时代研发并列装,但依然具有不错的作战性能。俄军依靠这些防空系统,构筑了一个远程、立体化、多层次的防空网(9)。
俄军这次袭击的范围更加广泛,除基辅、哈尔科夫和作为欧美武器转运枢纽的西部数州外,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敖德萨、赫梅利尼茨基地区也受到深度攻击,尤其是当前供发射“风暴阴影”的苏-24起降的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米尔哥罗德和卡纳托沃等乌克兰空军的战术基地(机场)。
在12月29日当天,俄军“借助包括高超音速导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无人机在内的一系列综合打击,压倒了乌克兰的防空系统”(10)。仅在2024年1月2日,俄军就“以20枚导弹和无人机联合行动,轰炸了基辅的玛雅克武器工厂”;同时“无人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和简易诱饵对Mayak 工厂发动联合打击”(11)。
【图二】俄空天军1月2日打击基辅军工企业位置图
在1月6日夜间,克里米亚再次遭到乌军导弹的袭击。午夜前后,4 枚“风暴之影”导弹在半岛上空被拦截并摧毁;此前有报道称克里米亚西部有空中目标被击落。同时,俄罗斯武装部队再次向赫梅利尼茨基地区的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机场发射“天竺葵-2”无人机(12)。
【图三】乌空军1月6日攻击克里米亚导弹航迹
在此,结合俄空天军在新年前后对乌后方最新一轮的空袭,谈一下对此的认识。通过观察近期双方的空袭与防空作战,仅从军事角度而言,个人认为:
(一)防空作战是一个攻防交织甚至不断转化的过程,即便是强势一方也必然存在某些“软肋”。
这就意味着,在进攻的同时必须充分做好敌人在其他方面、领域与地区实施反击的思想、物资和作战应对准备。直白地讲,需要教育民众做好承受战争威胁的充分心理准备!
(二)在现代防空作战中的主要对象是来自各种陆基、海基和空基导弹的高精度攻击,这是发生21世纪的新型战争较之过去在战略轰炸与战术袭击中以航弹为主要武器载体的基本区别。
这些高精度导弹攻击的主要特征是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攻击精度高、损伤性更大,尤其是超过5Ma的高超声速弹道导弹和可在末端实施变轨机动、执行“钱学森弹道”的“水漂弹”(高超音速滑翔导弹),对国家空天地预警体系与部队整体防空作战体系提出了崭新的技术/战术要求。所幸如“匕首”和DF-17这样的高超声速导弹和可末端变轨弹道导弹,目前只有我国和俄罗斯已经列装部队。
(三)当出现某些意外情况时一定要坚守既定战略目标,绝不因此发生任何动摇,更不能影响随后的战略走向与作战部署。
例如,在不列颠空中战役期间,只因柏林挨了几颗炸弹,戈林就改变了对当时英军本土战斗机部队的全力追逐从而使之在临近崩溃的关键时刻恢复了元气;又如“杜立特轰炸”之后,“在天皇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巨大精神压力下,山本五十六仓促倾联合舰队之力发动了中途岛战役,当此役中日本帝国海军机动部队的四条主力重型航空母舰被炸毁及所配置飞行队员的全体倾覆后,美日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态势随之彻底逆转;……
(四)做好部队技术装备改善后的战术探索。
根据时代提出的各种新命题,通过深入挖掘部队装备的潜力,通过充分提高战术水平不断提升部队的防空作战能力,就如当年岳振华指挥空军地空导弹二营运用“近快战法”,用现有的萨姆-2短程导弹连续打下三架U-2那样。
据分析,这次俄空天军在使用导弹空袭基辅时,首先批量发射的是无人机,随后紧跟着是多型巡航导弹,最后才是“匕首”高超声速弹道导弹。这种无人机-导弹组合运用的目的,在于以首发的无人机作为诱饵,促使乌军警戒雷达与炮瞄雷达过早开机并发射防空导弹,使之难以分辨漫天飞舞的这些目标中真正的高价值目标,从而使后续导弹提高突防概率,增强打击效率。这种战法对我们也是很有启示的。
……
初稿写于2024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