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优必选没有想象空间?

500

早在2012年,优必选创始人兼CEO周剑便已破解人形机器人技术难题,携540台Alpha 1s机器人多次登台央视晚会,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之魁首,知名度与影响力冠绝全行业。其他厂商紧随而至,却难有翻身之日,望其项背送优必选绝尘而去。

今年《复仇者联盟4》上映期间(4月2日),优必选发布以钢铁侠为原型设计的最新机器人MARK50。人们看到了一款可以通过编程,呈现喜怒哀乐等复杂情绪,手臂与腰部自由转动,甚至通过AR游戏与用户互动的机器人。与其他产品相比,优必选的机器人已经足够强壮,仅仅少了一幅灵动有趣的魂魄。

只是魂魄究竟在哪里呢?

MARK50可以随意走动,却并不自由。在摄像机、关节躯干、各类传感器的指引下,它像是被法术禁锢在光环中的玄奘,行走空间不过3平方米左右的展台。它僵直地执行着来自平板电脑的指令,用预制程式与用户沟通。这足够“人形”,也足够“机器人”,不过这足够“智能”吗?

500

三国时期的骁将吕布有勇无谋,被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回过头来看霸气十足的MARK50,莫不如此。

类似的产品,优必选还有很多。人形的悟空、Alpha Ebot,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机器人JIMU系列,以及面向行业的ATRIS……2018年,这些产品已将其估值放大到50亿美元的宽度,如今这个故事还能继续讲下去吗?

在其官网上,优必选自诩“一家集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平台软件开发运用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全球性高科技企业”,如今看来“人形机器人”有余,“人工智能”不足。

01 |狂热

2008年10月,一年一度的机器人展会如火如荼。

在日本本田技研工业的展台,人形机器人Asimo正在随着音乐舞动。几年前,这个机器人蹒跚学步仍蹑手蹑脚,如今已经学会载歌载舞,一口气行走6公里:机器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对Asimo的未来,会场中多数人的态度仍然保守谨慎,周剑则属于少数派:从机器人的舞步中,他已经看到一个每个家庭拥有“人形管家”的时代。他甚至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之旅开始了。

周剑秉着比较标准的天秤座性格:雕琢着精细,向往着奔放。为了一支舞蹈,周剑开始深度切割人形机器人,拼接第一代产品,定义基础架构:借麦克风阵列辨声,用红外传感器测距,擎高清摄像头识物,凭声纳导航装置避障,操外围传感器感知……

经一套协同算法指挥控制,机器人已经可以执行简单指令,不过继续放大产品,他锚定舵机才是关键部件。这是制动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机器人按照指令舞蹈,需要装备可编程“关节”,并通过算法协同硬件,此类特殊“关节”正是伺服舵机,关键技术被多家日本、韩国公司掌握。

舵机是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难点,同样也是主要成本所在。以Asimo为例,一段曼妙舞姿需要约16个伺服舵机相互配合,每个舵机的成本需要80-100美元,仅舵机成本已超过1000美元,占据硬件成本的60%。

周剑一心要自己的机器人动起来,因此倾其所有启动研发,并在2012年末举行的深圳高交会上推出首款产品Alpha 1。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自由舞蹈,通过技术手段将舵机生产成本降低至20元/个,整机5000元左右的售价也驶入家庭用户接受能力之内。

500

此时,Alpha 1已经可以自由的舞蹈,只是还谈不上自由。Alpha 1没有独立“编舞”的能力,所有的动作都被与之连接的智能终端预设完毕。Alpha 1的硬件已经武装到牙齿,不过仅在执行固定指令的机器人,并不是一位“灵魂舞者”。

然而在资本眼中,不会摔倒的机器人已是财富,智商还不是首要问题,未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填补空缺,何必急于一时?于是众多投资纷纷落地。在2012年成立之后的三年内,优必选迅速完成天使轮、A、A+三轮融资,估值提升至3亿美元。

新品上市之后,用户同样沉迷于“人形”,亦未苛责产品“智商”问题,这让优必选的销售额迅速从2014年的200万元,猛增至5000万元。进入2015年下半年,优必选的产线已经可以提供10000台/月的产能,仅9-12月3个多月的时间内,优必选就卖出了30000台人形机器人。

市场如此的接受度与消费能力,早已在周剑预料之内,没有人不会被这样的产品折服。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市场中竟然找不到像样的竞争对手。Asimo、NAO、Pepper、Atlas……它们明明走得那么平稳,为何不到市场中走一遭呢?2016年2月优必选的Alpha
1S已经走上春晚了。

竞争对手何尝愿意如此?只是它们的产品要么没有解决成本问题,要么只能在实验室表演。周剑很清楚,在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已经没有谁能挡在自己身前。

02 |失控

不过进入2017年,周剑隐隐感到,一切没有去年那样顺风顺水了。

这一年春晚,JIMU Robot装配舞狮的道具,联合Alpha 2参与到演出中。它们比去的产品更新,阵仗也更恢弘。然而表演结束后,关于机器人的讨论,远没有上次来得热烈火爆。这只是机器人第二次参加春晚,它还没有类似“我想死你们了”一样的金句,观众怎就腻了?

500

其实观众并没有腻,而是已经移情别恋到“狗”的身上。从2016年3月开始,谷歌旗下DeepMind团队开发出一整套深度学习算法,移植到虚拟围棋选手AlphaGo中。该产品不负众望,以4:1的总比分战胜了韩国九段选手李世石。春节期间,这段程序已在中国棋类网站注册了“Master”账号,与中日韩数十位高手比赛。

围棋是一项很讲究品位的脑力游戏,段位意味着实力。九段棋手差一点被横扫,意味着所谓“高手”也不过秋风落叶——60局不败,事了拂衣去,兵不血刃。

从此,各类论坛峰会总要谈谈人工智能。有憧憬向往,也有恐惧排斥,不一而终。直到2017年4月,马云给人工智能定调:“So TM what?机器比人跑得快很正常。

500

人们逐渐意识到,在机器面前,人类的胜利是偶然,被打败才是常态。众多智能设备的计算能力早已超越人类,随着技术的进步,二者间的差距还会继续增大。个人电脑、平板设备、手机……他们均已超越人类。

理论上,人形机器人也会,可是只谈产品,似乎越看越不像。在厂商们的深加工与包装后,这些产品已经非常健壮。他们能够完成识别外部环境,简单对话沟通,甚至执行现场解说、室内引导以及递送物品等指令。只观察外形,它们已经非常接近一个现实的人。

然而这些功能,是否足够接近用户需求,甚至到达智能的高度?显然还不够。人形机器人已撬开市场大门,获得非常理想的销量,不过他们的作用还是陪伴,而且仍以家庭成员,特别是年龄较低的成员为主,它们还很难超越人类。

优必选认同自己“人形机器人厂商”的身份,更认同“人工智能厂商”的身份。在其官网上,“人工智能”的位置甚至排在“人形机器人”的前面。不过与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厂商相比,他们截然不同。

500

优必选的成功,在于以“人形”为切入点,迅速找到产品立足市场的原点,以硬件销售模式占领消费级市场,得以实现商业化,如今已经“不差钱”;人工智能厂商没有建立固定商业模式,不过以极强的可塑性,迅速渗透安防、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他们很缺钱、缺人、缺资源……就是不缺想象空间。

或许是因为“人形”给了优必选前所未有的成功,在伺服舵机上的技术积累,也将它死死钉在“人形”的标靶上——优必选决定聚焦机器人对人类形态的模仿,继续流放产品智商。

相比自主开发产品深度学习的能力,优必选更愿意“不劳而获”。就在年初,优必选已联合亚马逊推出人形机器人Lynx。Lynx能够实现人脸识别、语音交互及动作展示等功能,这些价值主要基于亚马逊云服务的语音助理Alexa平台。

早在2014年11月,亚马逊曾经推出智能音箱ECHO,这款产品内置的语音助理同为Alexa。换言之,Lynx的智商与ECHO没有更多差别,因此Lynx也拥有播报天气、网购下单、定外卖等功能。在家庭场景中,用户能使用的不外上述功能,或许正因如此,优必选机器人的智商止步于此。

也许在周剑的心中,他偏执地相信舞蹈比思考更有价值。


03 |固守

2017年7月,人形机器人迎来一次考验。

当月,日本软银集团向财务省关东财务局提交了2016财年(截至2017年3月)有价证券报告书。内容显示软银旗下开发和销售Pepper的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Corp,下称SBRH)负债已经超出资产314亿日元(约合18.8亿人民币)。

好端端的人形机器人生意,为何如此赔钱?SBRH解释为Pepper利润过低且研发投入过高——国内首家已经接近20万元,产品仍然赚不到钱。

这样的说法说服了很多人,不过并没有说服李开复。得知Pepper的近况,他即刻撰写文章,并在Quartz发布。在他看来,赔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赚钱的方式。用户购买机器人,必须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而非为了“人形”二字。

500

用户不愿意购买Pepper,在于机械控制的发展速度仍落后于人工智能软件平台的研发进度,机器人无法为用户提供创造性并富有感情的服务,加之传感器价格不菲且体型偏大,这让用户难以接受。

用户并非买不起Pepper,而是用不上Pepper。

在SBRH的报告中,能够印证李开复的观点:软银公司将语音、视觉、声音情感分析等核心功能悉数外包给其他公司,认知计算平台也坚持“拿来主义”使用IBM的Watson。不过后者有独立的功能设置与升级安排,SBRH没有能力根据需求修改演进。Pepper已被掏空,沦为硬件堆叠出来的壳子,无法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服务。

“人形机器人将马上进入千家万户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李开复表示。

让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本是优必选的理想。面对李开复的否定,周剑并不在意。对于他的言论,也只关注到“价格不菲”这一个环节。

行至年末,周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优必选已经掌握了从2公斤到500公斤不同级别伺服舵机的量产能力,产量维持在60-100万个/月的水准,且每款舵机的单价均大幅低于竞争对手,对系统层的关注非常有限。

500

2017年12月,优必选推出了Qrobot
Alpha;2个月后,又推出了Alpha
Ebot。两款产品的硬件与之前产品没有太多改变,只是在系统层敞开大门,引入腾讯云小微与腾讯云叮当两个平台。“优必选主要关注硬件(伺服舵机)、运动控制算法和机器视觉三大核心技术。”如周剑所言,优必选仍执着于那一幅人形驱壳,多年以来未曾改变。

04 |大限将至

2018年春晚,优必选JIMURobot再次登上舞台,不过周剑已经不再为此兴奋。

2个多月后(5月3日),优必选完成了C轮融资。腾讯、海尔、工商银行等巨头豪掷千金,将融资额度抬高至8.2亿美元。由于在介绍中提到“人工智能”的标签,媒体将此次融资与4月9日完成融资的商汤科技横向比较。

当时,商汤科技的融资额度为6亿美元,估值为45亿美元。如此看来,融资8.2亿美元,估值为50亿美元的优必选,比商汤科技更加“人工智能”。

不过在接受采访时,周剑的落点并未停留于此。他提到了工商银行的智慧银行需要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也提到了正大集团与海尔对零售场景的布局,甚至提到了刚刚与腾讯联合发布的两款产品……

只是对人工智能,他只字未提。

周剑反复强调着“硬件+软件+服务+内容”机器人生态圈的理念,构建竞争壁垒。只是目前,优必选仅掌控“硬件”的优势,以及集中在平衡控制、机器视觉两个层面的算法能力,至于集中在系统层以及背后的服务和内容资源,优必选已经选择性放弃。因此这8.2亿美元的融资额度,仍然因为“人形”,而非“人工智能”。

500

在优必选的模式中,产品的思考能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周剑也没有兴趣攀爬人工智能的制高点。要知道,依靠合作伙伴让产品走向千家万户,也都不是问题。毕竟,如今优必选伺服舵机的单价已经降低至竞品的1/10,与Walmart、Amazon、Best Buy,以及天猫、京东等渠道厂商合作,其全球销售门店已经突破7000家……

可是优必选的一枝独秀,没能掩盖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继续下行。6月30日本田技研工业宣布,Asimo机器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研发成本滚雪球式增长,只在本田青山广场、本田收藏馆、好日本未来科学博物馆堆积出成果——Asimo不过是个吉祥物,只能执行演示介绍任务,缺少其他创新服务,这让研发人员看不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也促使管理层最终决定终止Asimo的更新计划。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有Pepper和Asimo两家企业倒在半路,其中原因早已昭然若揭。不过优必选仍然倔强,周剑仍然坚强。“人工智能的分支很多,我们主要做视觉这一块。”周剑一席话,再次压缩了优必选的想象空间。

至于那些优必选放弃的版图,已被人工智能厂商迅速开发,悄然间进入收获前夜:2018年上半年,已有OPPO、vivo、OnePlus等多家厂商,推出搭载商汤视觉解决方案的产品,依图的“蜻蜓眼”人像平台开始应用在安防领域,接受采访时旷视CTO唐文斌表示,虽然公司尚未盈利,不过2018年的整体收入将迎来翻倍增长……

曾经孱弱的“AI四小龙”,如今增长速度已有反超优必选之势。

05 |剧情反转

此时,优必选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胁。

同被称为“人工智能”,竞争对手们表现出更强的渗透能力。他们既能够匍匐在个人用户身前手边,也可以流淌到企业客户的使用场景,甚至能接触到特殊行业的诉求。正因为人工智能并未局限在具体形态之内,才变得如此顺应需求且价值连城。

某种意义上,无形的人工智能,已经远比有形的机器人更可怕。

或许不甘于此,优必选变成了追赶者,努力跳出家庭使用场景的舒适区,学着人工智能厂商的模样,走进更为多样的使用场景。在2018年10月举行的安博会上,优必选展示了Cruzr和Atris两款面向行业应用的机器人,希望借此能够拓宽市场半径,争取更多的机会。

不过安防领域能否接受这些“行走的摄像机”,目前仍然不够明朗。毕竟在这些设备被广泛应用的仓储物流、产业园区、工厂、学校等环境中,早已经布满海量摄像机,实现无死角监测。人工智能厂商可将核心技术植入系统后台,在不改变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完成视频分析,硬件反而成为累赘。

500

还未想好如何安放理想,优必选又开始拓展新市场。2019年2月,优必选联合城市足球集团、中国健腾体育产业基金,联合收购四川九牛足球俱乐部。周剑一方面回忆自己年少时的足球理想,另一方面展望优必选在足球行业中的未来。

“优必选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被用于少儿足球青训中,(通过)绘制选手轨迹、记录选手速度等,形成每位选手的具体画像,协助教练量化球员行为、评估球员表现、量身打造训练计划等。”周剑描述优必选发挥价值的方式,外界质疑“在如是场景中机器人真的是必需品吗?”

如今优必选已成立六年,然而此间沉淀均未体现公司的智能属性。它的作为是为用户“桥接”人工智能服务,展示出为科大讯飞语音识别的精准,腾讯云平台内容的丰富,亚马逊服务的多样性,就是少了自己。

优必选的贡献,在于伺服舵机等底层技术的研发,通过人形产品及低价产品感染用户接受。因此优必选仍然是一家以“人形”为前提的机器人公司。

眼下优必选拟于A股上市,4月22日已在深圳证监局辅导备案,现正接受中金公司辅导。只是,这样一家人工智能的“搬运工”,在资本市场真的会有好的表现吗?

来源:一点财经(yidiancaijing)

作者:刘亚杰

编辑:刘   煜

审校:苏慕凝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