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角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系列谈之四:从“弯道超车”到“全球引领”
从“弯道超车”到“全球引领”
钝俚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三五年的目标,把地球上最大市场催生的人类最新可社会化利用、商业化推广的科技成果、市场产品拓展推销到全球,实现单一汽车制造产业的“弯道超车”到人类环保生态交通出行工具的“全球引领”,目前看来已然时不我待。
世界范围的国家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动能与消费购买意愿的三方共识已经初步形成
从国家层面来看,挪威一直保持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配置率,并明确2025年禁售燃油汽车。法国、英国也已经公布了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2040年前逐步禁止销售并淘汰传统石化燃料汽车,德国、奥地利、丹麦、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为电动车制定销售目标,较早的时间节点甚至控制在2025年。亚洲国家中,被世界经济学家对于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带动引领寄予厚望的印度,以及仍然对于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的日本、韩国也有相应计划。美国尽管暂时没有明确联邦政策,但有8个州已经设定了相关目标。中国工信部相关人士公开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燃油汽车退出表。
从车企来看,全球诸多高端品牌,都已经明确电动车转变计划。沃尔沃承诺2019年前将全部产品电动化。福特旗下林肯将2022作为节点,将所有车型改造成为混合动力或电动车版本。捷豹路虎的车型研发,以2020年为节点,所有版本都会有纯电动或混合动力选项。日前,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Dieter Zetsche表示,到2022年,奔驰旗下所有车型都只提供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版本,并且将至少增加50个全新的电动车型;与此同时,旗下子品牌Smart也将同时完成电气化过渡。国内的长安、北汽早已经宣布自己的燃油汽车停产停售计划,其他厂家也会不断跟进。
从消费来看,报道称,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开门红类似,1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5000辆,同比增长35.65%。数据显示,去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汽车总销量从1%提升至2%,而今年1月直接以2%占比起步,可见对新能源车需求之强劲。基于此,外媒预计2018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汽车总销量将达到4%,甚至6%。另据InsideEVs的数据,2018年2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6,489辆,同比增长36.85%;截止2月,2018年美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28,541辆,同比增长25.86%。
(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
厘清品牌创建、市场拓展、思维创新和全球视野等四大问题
从品牌创设发展看,不少人诟病国内车企眼下好像数量众多。但如果把大背景置于人类社会整个汽车行业兴起之时,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数量问题。当下中国战略意图,意欲实现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汽车制造业的弯道超车,在打破国际贸易和技术壁垒的同时,必须要具备大量的技术积累、资本积累。也就是说,尽管几年或十几年可能走完西方先期发达国家几十年几百年所走的路程,但眼下尚处于创新创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初始阶段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沙、腋均无,何成塔、裘?这期间,车企的投资者要有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和财力储备。当然,无论是国有资本或者社会积累,需要谨慎决策。
从发展潜在市场看,眼下中国汽车市场消纳力已经是全球最大,按照本世纪中叶达到和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标准,基于人口基数及人均消费力、消费结构的变化,其潜在可挖掘与提升的市场消费能力将超过欧美的总和(印度人口基数尽管庞大,但近二三十年对于汽车商品的消费能力可能严重不符合其意欲博取的大国形象)。不仅不能只寄希望于所谓欧美日韩等大品牌的市场满足、特别是高额利润的攫取,相反的,我们更加应该注重本土品牌创造力、影响力和获利能力的培养壮大,尤其需要在汽车领域出现类似于手机个人消费领域的华为中兴等自主超大型现代企业。国家崛起有阻力,产业创牌压力也不会小,我们应当学会如何最大限度少交学费少走弯路。
从思维方式看,不能一味延续所谓政治正确的国际主流媒体类似于有罪推定一般的“前置论证”,即中国一切问题只要归结为政治斗争、派系纠缠、上下博弈就OK——以此为出发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诸侯割据”“浪费严重”——反而忽略或有意淡化业已取得的技术进步、已成雏形的市场规范、日趋扩大的世界影响、预期可见的总体优势。中国有自己的问题和矛盾,也会在每一个国家活动乃至于产业崛起、企业发展中或多或少体现出来。但推而广之,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路径,当然也会有自身独特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回避或天然矮化自我,应当以此为镜鉴,大胆正视和解决他。这一点,倒须向仍然是全球发展翘楚的最大国美利坚现任总统特朗普学习精髓:竞选中立言、当选后立行,哪怕前任到处都是问题和矛盾,我就要正视问题,并尝试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弯路去解决它,在不断前进步伐中强大自己,这才是根本。
从全球化进程推动力看,全球化的一条基本判断标尺迄今为止从未改变,即实力决定一切,国家实力、资本雄厚才能促进全球化。足够的资本、强大的军事、自信的文明才能主动推进全球化,资本是基础、军事是保障、文明是根本(近现代文明中,船坚炮利来开道是惯常手段,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可见事实,各阶层“美奴”层出不穷是当下现状)。接下来的时代里,面对人类社会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孔子学院”或许就能够改变武力征服致使文明融合的历史轨迹——这应当才是中国对于全球治理的最大贡献。眼下特朗普政府的收缩,可以定性为战术性的而不是战略性的,还只是为避免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挑逗性试探,真正的交手应该还在三五年后,这也是历史留给我们发展壮大增强国家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时机,必须牢牢坚定信念不跑偏。
立足“弯道超车”力争“全球引领”
基于以上分析,国家和企业理当从消费、生产、技术、资本到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来谋篇布局未雨绸缪:
第一,消费为王。汽车是普通家庭最大可消费的单宗市场产品,需要满足个体驾乘和环境适应的综合体验,继而生产出有市场、富文化、能购买、全生态的产品。“顾客是上帝”的理念需要一以贯之,消费者的需求有时可以被创造,但更多的时候仍然需要产品自身的能够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的消费,这一点,企业责无旁贷。国家层面需要鼓励本国产品消费的优先选择,眼下出台政策鼓励公务用车国产化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接下来对于新能源汽车在公务接待、对外交往方面,应当体现出更高的激励、更多的自信来。
第二,生产优先。工业产品制造是一个体系运作,只强调高科技的生产不是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造飞机的波音、造汽车的宝马,除了高大上的装配车间,还有很多零部件供应商。与美国一样,中国的工业制造体系是全球最为完备的两个国家之一,这是几代人努力奋斗艰苦争取得来的宝贵财富。一件成型产品需要多个零部件才能完成组装,不能希望每一家都是看起来环保生态只从事简单装配或机器人装配的企业。对于发达地区,转型升级很有必要;对于相对落后地区,基础产业尚且不健全,如果一刀切地下指标定任务,割掉所谓的“散乱污”,可能打压的就是众多中小微配套企业的发展空间。削足适履的事情做不得。
第三,人才先行。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在蒋介石那里,农民是不入流的、翻不了天;在毛泽东眼中,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先行者,最终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建设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硬道理。先进技术发明、推广、使用都离不开各个层级的专业人才,也更需要社会对人才的包容、对人才出成果时间的宽容。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许目前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研究人才集中在松下等国外公司。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领军地位确立,在近十年可商业化大规模推广利用的锂电驱动汽车产业链领域,诸如曾毓群创立宁德时代异军突起直至全球领先的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中国已经有了技术、市场、资本等方面的储备,培养出了既能潜心研究又可长袖善舞的梯次人才队伍,眼下需要创造宽松创业、立业环境,给予他们特别的人才鼓励和企业奖励扶持,尽早实现先进技术转化为市场产品。
第四,资本支撑。企业经营主体从资本市场融资是主渠道,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甄别好故事和好股市的本质差异:曾经的一度时期,股市里边讲一个好故事就有疯狂股民买单,人人都以为股市就是经济活动的全部,股市本身就能够带来直接效益,最终却是大量资本被套牢或跳楼的惨剧不断上演。需要回归资本为实体服务的本质,以此做好新兴产业的强力保证。在民营资本大量投入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国有资本急需要站出来成为主力军,既改革决策僵化臭毛病,又主动寻求新的利益增长极,而不是一味只当所谓完全成熟成果的接盘侠——结果是一地鸡毛。对于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应当考虑允许保险行业进入试点,对具体产业项目的推进实施进行托底。
第五,全球引领。汽车产业是传统欧美国家的后花园,上个世纪中下叶亚洲的日本韩国燃油汽车后起发力就经受了很大的考验。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的是既有利益全球大格局,可以想见,遇到的诘难和指责或许会更多: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就将看似在美国基本无销量的中国“电动和其他‘新能源’车辆”列了进去。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拓展总是密不可分,特斯拉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且如同手持一部苹果手机好像立马牛气哄哄高人一等一样。我们的企业需要主动参与全球竞争,并以产品品质的提高以及性价比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力争十年内主导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进程,最终实现“引领市场、创造消费”的目标。国家层面上,参考高铁动车的“国家推销员”经验,需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再度细化,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推广纳入有关框架内容。
总而言之,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在政治经济大环境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正义主张同时,我们不能一味抱怨国际舆论环境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总是带着有色眼镜,这恰恰说明:一方面,我们要用更加优质高效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成果来回应一切质疑,不惧怕批评和打压,相比较于国歌中的“冒着敌人的炮火”,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另一方面,每一个行业每一位国民都要学习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百川归流终成大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故事才会接地气、有底气。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事是一件一件干出来的。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摒弃杂念和空想,学会跳出自己看本真,站在自我禁锢的圈子外乃至于太空宇宙中看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马斯克的汽车上天也许就不会单单视为有钱任性的炒作),以所有不同意见和质疑批评为镜鉴、为参照、为动力,从技术上不断提高、从管理上大幅提效,脚踏实地干好手中的事情,才能创造出当世人惊叹、后世人受益、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不断丰富完善和超越的当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