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

​公元前221年,罗马北部的防御体系尚未巩固。就在这一年,总督哈斯德鲁鲍尔在迦太基统治下的西班牙遇害身亡。据说是他的仆人——一个高卢人——不堪他的侮辱,杀死了他。哈斯德鲁鲍尔是巴卡家的女婿,在巴卡家族的直系继承人汉尼拔长大成人前,他继哈米尔卡之后统治西班牙。这位继承人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年,汉尼拔26岁。

父亲哈米尔卡去世的那一年,汉尼拔只有18岁。8年过去了,已经26岁的他,在所有方面都已经成熟起来。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一致推荐他就任总督,宗主国迦太基也同意他担任总督之职。

踌躇满志的汉尼拔上任第二年就计划征服埃布罗河以南的所有地区。西班牙原住民是未开化的民族,他们的骁勇彪悍远胜高卢人,因此汉尼拔要彻底统一西班牙并非易事。

一年过去了,到了公元前219年,是年28岁的汉尼拔开始要把长期以来的愿望付诸行动。当时,罗马和迦太基本国都未觉察到这位年轻人的真实意图,直到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

这一年,汉尼拔首先向萨贡托城发起了进攻。萨贡托是港口城市,位于西班牙东海岸,与马赛一样,是希腊人殖民后建起来的城市,同样与马赛一样,是罗马的同盟城市。与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的希腊人一样,为了对抗大国迦太基,生活在西地中海的希腊人都与罗马结交,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当受到汉尼拔的进攻后,萨贡托紧急向同盟国罗马派出使者求援。与之有同盟关系的城市遭遇麻烦时,罗马人绝不会袖手旁观。然而,这一年罗马的境况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前的地中海世界

正是在这一年,罗马把北方防线推进到了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刚在波河河畔建起皮亚琴察和克雷莫纳两个新殖民城市。但是,通往这两个殖民城市的公路建设尚未动工。在相当于现代高速公路的道路铺设未完成之前,军队的行动速度受到限制。因此,这两个地方需要长期驻扎军团,以防止生活在波河以北的高卢人侵扰。在这种情形下,罗马无力派援军前往遥远的西班牙。

为此,罗马决定采用外交手段解决萨贡托问题。两位元老院元老以使节的身份动身前往萨贡托。

罗马的两位使节见到了正在攻打萨贡托的汉尼拔,抗议他攻打自己的同盟城市。但是,这位28岁的年轻人避重就轻,不予正面答复。他甚至扬言:自己没有信心保证两位使节的安全,如果他们一定要继续留在这里,不能够保证他们不被杀得正酣的士兵杀害。罗马的两位使节认为话已至此,多说无用,于是,他们决定离开萨贡托,直接去迦太基。然而,汉尼拔的信先于他们送到了迦太基。

罗马方面向迦太基政府正式提出抗议。遗憾的是,在萨贡托的问题上,罗马有难言之隐。

萨贡托位于埃布罗河以南。公元前226年,罗马与哈斯德鲁鲍尔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中规定,迦太基不得染指埃布罗河以北。因为当时的罗马与西班牙没有直接接壤,这份协议是为同盟国马赛签署的。

为什么协议中一句也没有提到萨贡托呢?难道是因为公元前226年的时候,萨贡托还没有和罗马缔结同盟?又或是罗马认为萨贡托尽管位于埃布罗河以南,但是,既然它与罗马有同盟关系,相信迦太基会尊重它的不可侵犯的地位?不管怎样,萨贡托的处境非常微妙。

两位使节在迦太基本国同样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便返回了罗马。元老院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再次向迦太基派出五人使团,并把决定权交给了他们。这五位使节都是元老院中颇有影响的人,可见此时的罗马非常不希望发生战争。

然而,使团出行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这时的迦太基统治者因为在西班牙殖民经营的成功已经完成财富积累,他们不仅不打算阻止汉尼拔攻打萨贡托,而且对罗马人提出引渡汉尼拔的要求也只是付之一笑。

只有国内农业派的代表人物汉农有不祥的预感。对自己的同胞终于为有机会伤害罗马名誉而得意扬扬这一点,他深感担忧,于是呼吁国人认清形势。他说:

那个年轻人性情刚烈,又是巴卡家的人,所以才更危险。我有预感,攻打罗马的同盟城市萨贡托会重开与罗马之间的战争。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立刻下令,要求汉尼拔马上撤离萨贡托。

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听得进汉农的话。迦太基政府对罗马的五位使节说,汉尼拔攻打萨贡托完全是萨贡托挑起的。罗马人最憎恨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由此认为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于是,他们要求迦太基政府表明立场:或者从萨贡托撤兵,或者与罗马开战。对此,迦太基政府的回答很明确——“不能从萨贡托撤兵”。

不管是罗马人还是迦太基人,当时都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与第二次布匿战争联系在一起。此时萨贡托攻城战还在继续。是否加入战争,要由罗马公民大会决定。

五位使节回到了罗马。几乎同时,萨贡托沦陷的消息也传到了罗马。公元前219年,时间已经进入秋季。在经历八个月的厮杀之后,萨贡托终于沦陷。幸存下来的居民全部沦为奴隶,包括他们在内的战利品售出后,汉尼拔把所得利益分成三份:一份分配给士兵,一份送到迦太基本国,剩下的三分之一留作了军费。接到萨贡托沦陷的消息后,罗马公民大会决定向迦太基宣战。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