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是创造家庭和幸福,而不是生意

【本文来自《博士感慨科研能靠努力但恋爱不行,天津大学恋爱课能学到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门课开得很有意义,然而若深入婚育问题背后,社会还要加强引导。

因为日常会帮作推介,所以是看了很多现实案例的。与一些说的相反,其实中等及中上阶层,大龄单身女是远多于男的,这再次见证所谓性别比例根本不是根因。而这些女生,根据个人观察,不是找不到,是自己无意识选择单的。说下观察的几个因素:

1、社交心理。一些女频总是吐槽男生“直男癌”云云,但现实中,婚恋社交经验欠缺的男女方,其实都不太会与异性交流。而男生在社媒反馈(或说刻意贬损)下,其实多数已有学习提升,反过来,现实中,很多女生是真正的“直女癌”,都不太懂与异性交流。说个最简单的邀约见面,从男性的视角,觉得邀约是重视,通过见面去了解,而一些女生因为不理解异性思维,自认为“考验对方”,喜欢网络聊天,长期网络,认为聊深了见面才好,殊不知网络聊再好怎样,见面毫无眼缘,空耗时间。而过久的虚拟聊天和拖延见面,会让对方觉得“没意向”,而女方反而自视“对方没诚意”。须知时间宝贵。如果说不懂异性心理,其实女方更甚,只是一些媒体转移夸大给了一方。

2、婚育心理。最近某媒体专门深入调查了一些女频公众号,类似号专门营销怎么钓式让男方多物质付出(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还各种营销(“什么不愿为你花钱的都是不爱你的云云”),这种买卖观迟早害了不少涉世浅的女生,物极必反,当自己的情感付出都不足时,凭什么要求对方?换位思考下,合情合理么。

说个真实介绍案例,一个伪女小白领(33岁+,某提成类行业,基础工资较低,一旦无业务,工资偏低),个子1.58,形象中上,相亲无数,第一段富二代(说性格不合),后面一般上班(说人家不懂情趣),中间若干不知。最后中转介绍,比较靠谱中上条件男生。男方反馈不欢而散。女方一再自称阅人无数,指出男的要“大气”,在两人未确定关系时,嫌弃男方的一般礼仪式礼物(据说是数百的点心等)“看不起她”,数落男方工资水平还不如几月开销(但其实她的收入是非常不稳定的,而男方收入在当地算中上)。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她常称“男方小气”,但她从未送过任何小礼物给男生,甚至吃饭和活动等开销,基本都是男方买单,非常强烈的“理所应当”心理,脾气不好。男方在一次相约中被对方敲打实在受不了,吐槽毫无情绪价值获取,反而投入不低还被对方时常敲打,觉得莫名其妙。最后女方后悔了,又转述说男方不大气云云。作为中间人,实在无语吐槽。就女方所说的一再自我条件如何,但试问她为男方投入了什么?后面女方还是轮回相亲,据说家人也疲了。其实从中间人的角度,该女形象、工作一般,开辆小豪车,但试问能给男方带来啥?据说都是精致利己的计算,另一方肯定反弹。

3、婚俗。尽管地方搞了不少宣传又是报道云云,但真实的彩礼等是日渐高涨,甚至相亲圈有彩礼地图之说。某高位县已经是50W起步,有说农村高彩礼,其实城市又低哪?一般工薪层买完房后,有多少余力再来大婚俗?就昨天,刚好几个师弟聚餐,其中一个已婚,另2个全单身,都过30,当然周边30+的大龄女生更多。他们都吐槽,现在感觉碰到的都是像谈生意,他们真心感觉“结不起”,而且不知找个降低生活质量又没多少情绪价值的对方,意义在哪?现在相亲圈女生,会家务的极少、也不会照顾人,性格一般不是太好,而且要价不低,试问青年人是否顾虑?

个人觉得,一个是一些乌七八糟的物化营销媒体真的好好整理下,都是教什么价值观?二是要创造适宜条件,现代国家整出封建彩礼,愈演愈烈,是否荒诞。三是逆反必然的。比如男生圈已出现“三不”,比如三次不回信、三约不见等直接pass,物化论、精致利己的女频宣传,只会让另一方加强自我保护,最终害了谁。婚恋是创造家庭和幸福,而不是生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