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医护界「铁票」会否松动?
现在距离「二零二四」大选投票日五天,各组及各政党的参选人都卯足了劲,在南北各地举办大型造势晚会,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争取吸引到更多的游离票的支持,因而都在施展「展己之长」、「击人之短」及「解人之打」等选战策略。而赵少康前日开出的「选举支票」:一、医院「急性病床」和「特殊病床」的护理师,每月增加津贴一万元;二、重新检讨整体健保支付制度、健保浮动点值以一点一元为目标;三、研议三班护病比入法,就竟然是将这三大选战策略都归于囊中,是在这次「二零二四」大选中,难得的理性不煽情,既给广大医护人员「送暖」却又精准击中对方「要害」的妙招。将本来已经对民进党尤其是党主席赖清德高度不满的抵触情绪,「及时」地煽动起来,可能会迅速蔓延发酵,促使作为民进党「铁票部队」的医护界有部分人「含泪不投票」,直接影响赖清德和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政党票的选情。
实际上,过去长期以来,就有台湾地区的「三师」——医师、律师和会计师(另一说是设计师)是民进党「铁票部队」之说。其原因,是在国民党对台湾地区实行威权统治之时,台湾地区高等学府的政治系、公共行政系等,及陆海空官校,只是对「外省人」子女开放,以培养文职和军职的接班人,而且也是对「本省人」不太放心。而「本省人」的学业优异的子女,只好投考各高等院校的法律系、医学系及会计、设计等也是属于专业的学科。在毕业后,纷纷考取了律师牌、医师牌及会计师牌等专业执照,并从事其学有所成的专业业务。基于对国民党政权「歧视」政策的不满,及其父母本身就是民进党的坚定支持者,因而这「三师」基本上都是民进党的「铁票部队」,甚至有许多执业者挺身出来参选,成为民进党的「政治明星」,如医护界的赖清德、柯建铭、蔡其昌等,及律师界的陈水扁、苏贞昌、谢长廷等。而且,这「三师」的行业性公会,不论是全台性的,还是地方型的,都是「绿到出汁」,有如国民党的各级「黄复兴党部」。
正因为如此,民进党成立后,在各项公职选举时,都极为重视提名「三师」中的精英人士,即使是在安排「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时,也在「安全位置」估量只有十三席左右,形成「僧多粥少」的紧张局面,也要安排一到三名医护界的代表人物在「安全位置」名单内。一方面是要「 固盘铁票」及吸引年轻一辈的「天然独」的「 首投票」,另一方面也是安抚曾经为民进党打下「江山」立下战功的医护界人员。蔡英文在其官邸中与各派系代表进行五个小时马拉松式协调后,协商确定三十四名「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并交由民进党中执会通过。其中在预估的十二名「安全位置」中(实绩是获分配十三名「不分区立委」议席」),位列第五名的「立委」邱泰源,第八名的柯建铭,就是医界代表。这样,台湾地区的医护人员,才有兴趣将手中的「总统票」投给蔡英文,政党票投给民进党。
但民进党中央在安排第十一届「立委」选举中的「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时,医护界人员以为,民进党主席兼「总统」参选人赖清德是来自于医护界,因而相信其将会重视并安排医护界的代表人选在「安全位置」内。即使是没有增多,也不能少于四年前。
而在民进党中执会通过并公布「不分区立委」名单时,医护界「丢虾拆蟹」,哗然一片。实际上,民进党所公布「二零二四」「不分区立委」提名名单中,以十二席为推估的「安全名单」中,有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被提名人,却偏偏就没有来自医疗相关领域者。在「安全位置」外,虽然来自医疗相关领域的有第十三名的基隆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王正旭,第十七名的护理师护士公会全联会监事张秀君,及第二十二名的中医师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柯富扬,但没有一人进入「安全名单」。虽然说,提名日后在民进党的「不分区立委」出缺时,可以依循排序及性别「递补」之,但却不是「新鲜热辣」的「现手货」。也正因为如此,
由药师公会争取列入「安全名单」的药师公会理事长黄金舜,在得知未进入「安全名单」后,婉拒本次民进党的「不分区立委」提名。
而国民党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提名的「不分区立委」名单中,十二名的「安全名单」内已有三名是医护界的代表,包括第五名的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妇科主任陈菁徽,第十一名的安泰医院总院长苏清泉等。
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名单公布后,医护界的「铁票」开始「走山」,因而有人预估,「绿军医护票将大崩盘!」但赖清德、「赖萧配」竞选总干事潘孟安。及「卫福部长」薛瑞元都没有警觉;而现任医界「不分区立委」丘泰源的影响力也看不出来。对此,台大妇产科名医施景中昨日在脸书一连发了两篇文章,表达他对赖清德选情的忧心,而且赵少康日前提出三项医疗政见,对医界来说很具吸引力,有人就直言「今生第一次要投国民党」,令他感到忧心。施景中还公布了医师友人传给他的帖文内容,坦言「执政党这次都没提出具体医疗健保改革亮点,却被赵少康一次提出。」因而在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名单公布后,医护「铁票」开始出现「走山」;甚至「各地医界公会头人,都早已跟国民党『立委』接触,苏清泉应该早就跟各医师公会偏蓝派系医师集结了。」在此情势下,赖清德要「临急抱佛脚」予以补救,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