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魔幻开年——地震、海啸、火灾、飞机撞击、核泄漏,情况如何?
凤凰卫视
2024年01月04日 21:00:43 来自香港
2024年的第一天,日本就遭遇7.6级的强地震,并且引发海啸,下落不明的人数增加至80人,可能还会持续地增加。这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为新年蒙上了揪心的阴影,各方关注灾区救援情况如何。日本在2011年地震、海啸之后的核电站事故,至今还没有完成善后,而这一次,核泄露的风险又究竟如何?
Part.
1
当地时间1月1日下午16时10分,日本本州西岸的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7.6级地震,最大烈度为7。地震造成了日本大量的人员与财产损失,大面积停电和火灾,交通中断,数百栋建筑垮塌,数十人在灾难中殒命。受强震影响,日本多地引发数米高的海啸,其中石川县能登可观测到的海啸高达5米,这是自2011年“3·11”大地震以来,日本遭遇的最强烈地震。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我觉得用《东京新闻》的一个报道的题目,应该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叫做《新年激震,能登寸断》,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力很大。因为地震规模很大,而且是新年的第一天,它给人们的心理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这个地震对2024年日本的发展,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这场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种种混乱。1月2日,东京羽田机场,一架计划飞往石川县地震灾区运送救援物资的日本海上保安厅飞机正在跑道上准备起飞,一架从札幌新千岁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的日本航空空客A350客机,在着陆时与保安厅的飞机发生碰撞。随后,在跑道上发生火灾。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这是日本非常罕见的一次巨大航空事件,这件事情也与能登半岛的地震相牵连。因为这一次的陆上交通很多都处于瘫痪状态,只能依靠海上交通。海上交通一方面是靠海上自卫队进行救援,另一方面海上保安厅也投入了它的航空部队来进行救援。”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海上保安厅的这一架小型飞机,是准备到石川能登半岛去运送救灾物资。按常规,海上保安厅的公务机是不能进入羽田机场的,但是羽田机场的物流非常顺畅,运送效率也比较高,所以选择了从羽田机场出发。”
客机大火在事故发生8个多小时后被扑灭,在这起航空事故中,载有6人的海上保安厅飞机上有5人死亡,机长重伤,客机上17名旅客受伤。而事故原因,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确认,是羽田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对日本航空公司客机发出的是‘可以进入跑道’的许可,而向海上保安厅飞机下达指令为‘滑行至跑道前’。”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现在从塔台管理的资料来看,是没有让保安厅飞机进入跑道的,那么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海上保安厅这架救援飞机的机长没有听清楚指令,或者说他擅自进入了跑道。这还要等飞机的黑匣子找到以后来进行认定,我的判断是海上保安厅的责任可能比较大。”
Part.
2
位于石川县北部的轮岛市也是本次地震的重灾区,著名的观光地“轮岛早市”周围在地震后引发严重火灾,大火连续燃烧超过14个小时。根据当地消防部门消息,火灾已烧毁包括住宅商铺等约两百栋建筑。
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海兵:
“火灾和这次地震是有关联的,因为地震导致房屋倒塌,房屋里的火源可能得不到及时地关闭,所以造成了火灾。”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这在日本是一件重大的火灾事件,轮岛市的这场火灾现在已经受到了日本的舆论与地方的指责,因为能登半岛的地震活跃化在2020年年底就已经出现了,日本气象厅做出了早期的预报,但是没有做出早期的预防,另外,在能登半岛上木造的住宅比较聚集,消防、防灾措施显然做得不够,导致这个地方的200多栋房屋被燃烧焚毁。”
1月3日,凤凰卫视记者深入能登半岛中部的石川县志贺町,在这次7.6级强震中,志贺町力度最强达到7。地震后当地很多居民都已离家前往避难所,公路很多地方出现隆起、断裂,车辆难以通行。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有报道说出现了地壳的变化,据说轮岛市地面最高的地方隆起了4米,有的地方隆起了1米之高。还有居民说在地震之前出现了异常现象,地下水突然翻滚冒出来,他们不明白要发生什么事。所以现在看起来,是地壳或者地下水发生了异常。”
当地余震不断,已发生过数次震度5以上的强震,不少居民表示,从未经历过震感这样强的地震,晚上不敢回家过夜,只好留在避难所。受地震影响,日本石川县等三县有约34300人避难。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我估计遇难人数还会增加,特别是现在处于严冬季节,也给救援、救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石川县另一个重灾区珠洲市,地震给当地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珠洲市大约90%的房屋被毁。当地能源供应商表示,许多地区无法供应自来水。通过卫星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房屋被严重破坏,地面出现砂土液化现象。
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海兵:
“含水的砂土层因为有一定的含水量,震动以后使得砂土的颗粒之间有水的填充,造成了悬浮,使得砂土变成高压的流体状态。只要有任何一个地方有裂隙,它就会沿着裂隙喷涌上来。如果有大量的砂土位移,会造成局部的房屋倒塌,就可能会造成二次破坏。”
由于道路严重损毁,给日本救援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山体滑坡或裂缝,让通往灾情严重地区的多处道路被切断。截至1月3日,仍有人员被困在废墟下等待救援。
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海兵:
“基础设施的破坏,滑坡、崩塌,包括后期次生灾害的发生,会影响救援的进行,特别是道路的堵塞。在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里,如果人员没有及时赶到,对救援还是很受影响的。”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日本政府表示说有很多想做义工的人,希望带着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去现场,但当地没有这样的接纳能力,也没有进入渠道,所以一切都处在停止的状态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性质的救援渠道都不畅通,应该说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Part.
3
2024年新年伊始,7.6级地震的强震令日本多座核电站发生乏燃料池水外溢,再次引发了世界关注。东京电力公司1月1日发布消息称,已确认位于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的2、3、6、7号机组反应堆乏燃料池中的水由于地震晃动而溢出,但没有流到建筑外,也未对外界造成影响。目前正在测定溢出池水的放射性水平。但根据《读卖新闻》报道,溢出的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正在测定放射性水平。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乏燃料池,像游泳池一样的水池,因为要保证它常态化逐渐的降温,所以水是循环的。另外它有一定的高度,由于地震造成水的晃动,所以这些水会溢出来,这些水就是真正概念上的核污染水。”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也在1月1日表示,位于石川县的志贺核电站一套外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乏燃料池冷却泵一度紧急停止工作,但因另一套外部供电系统正常,乏燃料池冷却等功能仍在运行。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供电站的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没有办法保持冷却。而这种核燃料的冷却,如果没有办法保证的话,那它就可能要出现一个大规模类似于爆炸性的结果。”
此外,因地震晃动,志贺核电站乏燃料池中有水溢出到周边区域,但核电站周围测量辐射强度的监测站显示与正常水平相同,放射性物质未对外部产生影响。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这种水只要溢出来就会有影响,如果没有影响的话,它就没有在核电炉里边的必要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溢出的范围到底是多少?它究竟是在核电站内部溢出的,还是已经到了外边的农田里边,还是已经进入了海里。在这个方面它没有进行报道。”
目前,日本海沿岸一共有9个核电站,位于石川县的志贺核电站是距离此次地震震中最近的,直线距离不足70千米,但这座核电站与柏崎刈羽核电站一样,目前都处于停运阶段。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在表面上叫做停运状态,实际上是处在一种恢复试运营的阶段。一般来说,一个核电炉的运营期是40年,而现在日本大概60%左右的核电炉都已经超期服役了,就成为了一种潜伏的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有日本媒体分析,此次日本地震造成的核电站乏燃料池水外溢,是否对人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需严格地科学检测、调查等来确认。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如果这次的问题仍然是依靠东电内部检测,它的真实性就会打折扣。因为在东电的发展史上,谎言是它的一个重要标签,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相信目前所披露的情况是真实的,在没有第三方的检测机构下,在没有国际专家介入的背景下,它的任何的检测报告都是值得怀疑的。”
Part.
4
本次地震一度触发了能登地区“大海啸警报”,这是日本气象厅自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以来首次发布“大海啸警报”。
日本FNN电视台发出海啸预警,“现在请立刻逃跑,现在请立刻逃跑。请不要靠近海边,到高处避难。请大家保持冷静。”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这一次发布大海啸警报的时候,电视台的播音员就是提高嗓音,加快频度,高声大喊。她用了两个关键词,海啸、逃跑,即使不到山上去,也要到楼顶上去,要到高处去。”
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和核泄漏,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巨大而长远的危害。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核事故,就是因地震造成核电站核泄漏的典型案例。当时,福岛核电站经受住了9级大地震,却没能扛住接踵而来的特大海啸。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当时海啸漫过了福岛核电站预设的堤坝以后,保证核电站运营的发电机组都进水了,甚至备用的发电机组也进水了,因为缺电而造成了核电站压力壳外面的循环水压力的骤升,所以引爆了氢气爆炸。万幸的是这个压力壳最后没有爆炸。”
自然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海兵:
“海啸海浪,最高的有10米,比一般5米的海啸防护堤都要高。尤其是在福岛核电站的周围,防护堤都抵挡不住海啸,所以造成了海水倒灌,使得冷却水外溢,造成了核泄漏。”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核泄漏,包括堆芯熔毁、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站周围约14万居民被紧急疏散。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当时如果第二天再不浇水处理,将会造成的事故就可能是爆炸。一旦爆炸就要影响至少250公里的范围,整个地区都会受核污染。所以‘3·11’大地震灾害的事故告诉我们,尽管日本说能够把核电站做到万无一失,但是事实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全的万无一失。”
福岛核灾难之前,日本有17个核电站共54座核反应堆。福岛核灾难后,有21座核反应堆退役。但2023年,日本就又有4个核电站的17座反应堆在新监管规定下获得批准。
《亚洲周刊》东京特派员 毛峰:
“‘3·11’大地震以后,日本的50多套核电站都停止运行了。停运本来是想逐步的退出能源的历史舞台。但是后来由于安倍的政策,日本原子能机构要求进一步强化所有核电站的安全防灾系统等。现在的这些核电站,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新,还是会继续使用,但是它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防海浪、海啸、地震方面应该有所强化。”
《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核发电如果完全停止了,那整个日本的经济状况和民众的生活状况都会有大幅下降。为了保持住现有的状况,日本不得不去恢复这些核电站。”
截至目前,日本已从大海啸警报降低为海啸提醒级别,但日本气象厅提示地震区域民众,注意近几天内,日本有再次发生震度7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回想2011年,地震、海啸、核泄露这些险情让人格外忧心。这一次,国际社会迫切呼吁日本进行更透明和更负责任的信息披露。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球发生了129次6级以上的地震,而2024年开年第一天就以大地震揭幕,许多人都在问,地震正在越来越频繁吗?做好应对,守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