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文是信息化智能化的语言,英文是机械化的语言?
作为一个海洋鱼类爱好者,我将用鱼为切入点来着手解读中文与英文的区别:
鱼 fish
鲈鱼 bass
鲷鱼 Snapper
鲹鱼Trevally
鲉鱼 Scorpene
石斑鱼 grouper
看到没,英文中的各种鱼的名称是完全不搭界的,完全没有逻辑关系的,这更像一组编码而不是语言文字。而中文所有的鱼,至少都有一个鱼字是相通的内在逻辑关系很紧密。
下面是一条西北太平洋包括我国北方常见海鱼,中文学名:太平洋鳕(俗名:大头鳕, 大头腥),英文学名Gadus macrocephalus(俗名cod, cod fish), 中国人只要小学毕业就能从”太平洋鳕”这几个字中得知这是一种生活在太平洋的鳕鱼或至少知道这是生活在太平洋的一种鱼类,因为中文在专业术语与口语间是相通的;而英语国家的人,即使大学毕业也不可能看不懂Gadus macrocephalus是什么意思,完全无法从字面上获取信息,除非是学鱼类专业的或者查词典,因为英文专业术语与口语是完全隔离的。这样的例子在英文中实在太多了。据调查,将一份硕士毕业论文给一个中国的初中毕业生,他大概能知道论文讲些什么,但把一份美国硕士毕业论文给一个美国初中毕业生,他基本不知道论文讲的是什么。所以,中文与英文哪种更高级?如果说高级就是让人看不懂,那英文真太高级了!
国产太平洋鳕与进口大西洋鳕都是真鳕鱼,国产鳕鱼更新鲜与便宜
大家都知道在电脑内运行的其实是一串串的0与1组成的编码,英文其实很类似的,是由A-Z的字母组成的一串串编码!随着人类科技、社会的快速进步,每出现新事物,英文就要重新造一个与其他词没有什么逻辑联系或完全没有逻辑联系的新单词(如上所述的各种鱼的名称),以致于英文单词数量现在呈爆炸式增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困难,这其实是越来越阻碍科技在社会成员间的传播,严重阻碍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更广泛的应用合作。所以能说英文高级吗?只能说它是高度机械化的语言,更适合与机器交流,比如给机器编程用英文!
而中文词汇的内在逻辑性、关联性要强很多,言简意赅、形式优美、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可以说是充满美学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语言文字!中国之所以短短几十年就能成为世界工厂、在各个领域包括空间站、7mn芯片、光刻技术等等等等都取得重大突破,把某些人嘴里那工业皇冠上的宝石都撸光了,正是因为中国能用中文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并且能用中文让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们进行快速高效的沟通合作,从而高效率完成某个跨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项目,比如空间站、芯片、光刻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中文作为人类最优秀语言文字的一个重大应用与体现!
有人可能要嘴硬,会说什么英文更精准,要说精准那还是中文啊,不信你瞧:
叔叔 uncle
伯伯 uncle
舅舅 uncle
姑父 uncle
姨父 uncle
真要说精准,英语能精准的过由0、1组成的代码吗?!
还有其他例子:
12月的英文大家都知道怎么说,那13月用英语怎么说?星期8用英语怎么说?没辙了吧?!
还不服?请问“伯牙绝弦”够不够意境、够不够简炼、够不够文雅?请问用英文怎么表达?
------------------
中文确实是集简洁和高效为一体的语言,以关于“鱼”的词汇为例,中文的“金枪鱼”“鲤鱼”“鳕鱼”“鲨鱼”“章鱼”等“定语+...”模式的词,在日语里表达为“鮪”“鯉”“鮭”“鮫”“蛸”。这种表记方法的有好有坏,一方面,和英语一样,是一物一词;但得益于日语没有废掉汉字,我们还是能看出来这些东西和鱼相关,在不写汉字的情况下,这几个词写作“まぐろ”“こい”“しゃけ”“さめ”“たこ”,例如“こい”“たこ”和“さめ”极易被误解为“恋(恋爱)”“凧(风筝)”“冷め(变凉)”。当日语处在汉字,平假名实词,片假名实词(大多数时候是外来语),助词的比例合适时,日语的可读性最高。不过现实情况是,日语过度使用外来语,导致了所谓的“片假名地狱”。英语比日语更加缝合,导致它虽然以表音文字书写,读写不一致却是普遍情况,这在其他欧洲语言里都很少见。
在语法上,汉语高效,但较为模糊,我们作为母语者,不太能意识得到汉语的语法细节;日语结构清晰,但带来了大量的冗余,再加上日本人说话弯弯绕绕的习惯,信息密度极低;英语...哪怕是英语这个屈折语守门员,其语法还是一坨矢,时,态,冠词,人称,单复数......如果英语再加上阴阳性,那它将是全欧洲最王八蛋的语言。
中文确实是集简洁和高效为一体的语言,以关于“鱼”的词汇为例,中文的“金枪鱼”“鲤鱼”“鳕鱼”“鲨鱼”“章鱼”等“定语+...”模式的词,在日语里表达为“鮪”“鯉”“鮭”“鮫”“蛸”。这种表记方法的有好有坏,一方面,和英语一样,是一物一词;但得益于日语没有废掉汉字,我们还是能看出来这些东西和鱼相关,在不写汉字的情况下,这几个词写作“まぐろ”“こい”“しゃけ”“さめ”“たこ”,例如“こい”“たこ”和“さめ”极易被误解为“恋(恋爱)”“凧(风筝)”“冷め(变凉)”。当日语处在汉字,平假名实词,片假名实词(大多数时候是外来语),助词的比例合适时,日语的可读性最高。不过现实情况是,日语过度使用外来语,导致了所谓的“片假名地狱”。英语比日语更加缝合,导致它虽然以表音文字书写,读写不一致却是普遍情况,这在其他欧洲语言里都很少见。
在语法上,汉语高效,但较为模糊,我们作为母语者,不太能意识得到汉语的语法细节;日语结构清晰,但带来了大量的冗余,再加上日本人说话弯弯绕绕的习惯,信息密度极低;英语...哪怕是英语这个屈折语守门员,其语法还是一坨矢,时,态,冠词,人称,单复数......如果英语再加上阴阳性,那它将是全欧洲最王八蛋的语言。
--------------------------------------------------------
自己不懂就不要乱说:
“gadus macro-cephalus” 是非常容易懂的。
“gadus” 是鳕属。
“macro” 是前缀,意思是“大”,来自希腊文
"cephalus" 是词根,意思“头”,来自希腊文
直译就是“大头鳕”,美国的好学生,学到初中这套东西肯定是很熟悉的。
而且这玩意是学名,一般就叫“pacific cod”(太平洋真鳕)
这套构词法在医学/生物学/化学方面很常用,也很好使,比如:
头部病变(cephalo-pathy):pathy 是“疾病”的意思。
头足类动物(cephalo-pod):pod 是“足”的意思。
脑积水(hydro-cephalus):hydro 是 “水”的意思。
巨脑畸形(mega-en-cephaly):mega 是“巨大”的意思。
而你说什么 ,美国的好学生,学到初中肯定是很熟悉”gadus“、 "cephalus" 这种冷门专业名词或希腊文单词,我只能呵呵了,你这是用猜想代替事实....,而且你特别强调“美国的好学生”,说明你心很虚啊,哈哈。。。
是不是,中文比英文优秀又体现出来了
中国不好的学生,一样不知道鳕鱼是什么东西。
中国学生初中要学物理生物化学,美国学生初中也要学这些东西。
所谓“好学生”就是上课听了,作业会做的那种。
自信,是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的。
不然和夜郎自大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