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产业的基础,是和国家人民收入和工业实力、老百姓需求等挂钩的

【本文来自《搭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的感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人形猫爷爷
  • 阁下想必是业内资深人士了,不妨直接提出真知灼见,也算为发展我国邮轮业尽力嘛,这总比单纯指责别人更有价值。

就随便拿你提的那些建议简单说说吧:就像乘飞机一样,客人上来开船前第一件事就是安全救生等介绍培训,对应每个人的救生衣在你所住仓房哪,你所住舱室在船上的位置、房内外、附近的各种报警、应急、逃生门、设施的布置、如何使用。。。而出现紧急情况下如火灾、落水、逃生时的撤退路线、计划安排是重中之重,有的甚至你的床头都会有明确文字(图案)提醒,而公共通道里也一定随处可见---大概率你是没看、没听。

再说个母港补给的吧:这和母不母港的关系不大。是以船的航经区域、港口情况、客人情况、需要和新鲜为首要,是以服务和经济为首要考虑。一句话:服从经营需要,提供最好、周到的服务以便赚钱

而所谓邮轮业,其实分造船和经营两方面。造船嘛简单说绝不仅仅是看你船厂的设计、组装能力,还更要看下游产业的配套设施、设备的能力;而经营,更要看资方、营运团队的经营、定位、航线选择、船上实际配套团队的特点、能力等等等等。几百上千人来自不同区域不同习惯不同性别年龄人的吃喝拉撒睡玩、需要,实在千头万绪,把这些人服务好、组织好,让他们尽兴,那是比飞机、火车、摆渡船复杂不知多少倍。

所以再说回中国的邮轮业:在这船之前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以前倒是有过明华、耀华等船,可那还是当年撤侨时买下的,撤侨完基本上就没用了,基本闲置,做过航海学校的实习船,也短暂租给过香港公司当过赌船用但时间很短,只是在公海上漂个两三天,船上少量配了些中国船员,基本都是航海、轮机水手等人员,根本没有舱面对客人的服务、营运人、管理人。就是这,到八十年代也都卖的卖拆的拆了,剩下的就剩渡轮了。对比运十、新舟、C919等,起码我们还曾经做过,真正的航行于国际水域的邮轮,我们实在是:一片空白,所以今天这船能做到这样已经实属不易,非常好了。目前实在是没必要为了个插座、母不母港补给等你不知道的事纠结。

一句话:邮轮产业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收入和工业实力、老百姓的需求和社会文化、认知挂钩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