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对话看来打通了,但中国与美国有不同想法
中国联合参谋长刘振立和美国参联会主席布朗通过话了,中方称取得积极的建设性成果。原海军司令董军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接上了李尚福被免职后的空缺。中美军事交流看来是打通了,但还是有微妙的看点。
刘振立-布朗通话是12月21日,董军任命是29日。前后差一个星期多一点。中美军事对话停摆已经一年多了,要恢复部长级对话不差这几天,但中国没有等。美国当然没法等,美国又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才任命新的国防部长,中国一旦同意联参与参联会的首长级对话,自然立刻同意。
在美国,总统是最高统帅,国防部长在总统的授权下行驶对军队的政治领导权,参联会主席是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最高军事顾问,但没有直接的指挥权,实际指挥权在战区司令部手里。
中国的体制实际上差不多,只是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一身二任,军委副主席辅佐主席对国防行驶政治领导权,国防部长实际上是“部长级军委外办主任”。
所以奥斯汀上任时,要求与当时的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对话,貌似越级,但并非越级,只是中国不想理他,以级别不符为名拒绝。马蒂斯来的时候,就是军委副主席会见的。奥斯汀只好退而求其次,与国防部长对话,先是魏凤和,后面李尚福因为制裁的事情一波三折。董军上任后,应该不再有制裁之类的程序性障碍。
但中美对军事对话的想法可能不一样。
美国要摸中国的战略意图,尤其要中国作出不进攻台湾、不在台海和南海(在较低程度上还有东海)加剧紧张局势(如绕岛巡逻、跨越中线)等承诺,中国根本无意作出这样的承诺,因为首先这不是中国挑起的,其次中国毫无理由自己绑住自己的手脚。
同样,中国要美国作出不在南海、台海搞“航行自由”的挑衅、停止美台军事合作的承诺,美国也不会答应,美国要是连存在也保持不了,在地区的人设就塌了。
既然这样,中美两军政治层面上的对话缺乏意义。
但在技术层面上,中美都有兴趣避免擦枪走火。这才是联参和参联会首长级对话的意义所在。
在发生close call的时候,双方如何迅速沟通、避免误判,这对双方都很重要。
但避免close call,这是政治决定。既然部长级之间无意谈或者谈不拢,那作为军人,还是要服从政治决定,该怎么call还怎么call,只是要有机制避免擦枪走火。
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会是中美军事对话的主要内容。
挺好,达到最低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