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续命成功,房企何去何从
12月12日,万达集团官网发布公告,大连万达商管集团与PAG签署新投资协议。根据新协议内容,PAG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在投资赎回期满时,经万达商管集团赎回后,对珠海万达商管再投资。
而这一次,万达付出的代价则是失去珠海万达商管绝对控股权。
万达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中国房地产界谁实力最强或许有争议,但谁生命力最顽强那很可能就是王健林的万达了,就在离生死线倒计时按天算的时候,大家都准备开始等着看万达的好戏时,命悬一线的万达,又一次找到了白衣骑士输血续命,再一次转危为安。
具体是什么个情况呢,这要从两年多以前说起,万达旗下的核心子公司,也是万达手中最大的底牌之一万达商管向一群投资人借了380个亿,这些投资人包括郑裕彤家族、碧桂园、中信资本、蚂蚁、腾讯、太盟投资集团等22家。
但这钱肯定不太好拿,投资人们就要求这万达商管签署一个对赌协议,也就是说要在今年的12月28日之前,万达商管必须上市,毕竟这样投资人们才有机会撤退,拿到投资收益,但如果说无法上市的话,万达就需要把380个亿连本带利还上。
结果到目前为止,两年多过去,离12月28日的生死线越远来越近,但这万达商管上市已经基本遥遥无期,这就意味着这几百个亿,就得按照之前的规定连本带利的还上,如果你借过钱,那一定知道这有多难,哪怕是万达他也没办法。
而作为万达的掌舵人王健林也是人都瘦了一圈,一边给投资人游说咱们再宽限几天,一边就开启了清仓大甩卖模式,万达电影股权被卖了,万达投资的股权也被卖了,甚至动了心思,要把万达广场也卖了。然而,就在对赌协议的大闸刀,就要落下的时候,终于有人来救场了。领头的叫泰盟投资,一家主要投资中国内地的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是500个亿美元,泰盟投资就表示赌约到期之后,可以帮助万达偿还债务。目前来看,这个380亿的警报,暂时解除了。
有万达人士对此回应,本次签署新协议,有个别现有投资人选择退出投资,但绝大多数投资人保留了对万达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有新的投资人进入,包括一些境外投资人,体现出投资者对珠海万达商管增长潜力的高度肯定,对其经营能力的高度认可。
万达股权漂流记
从14年万达港股上市的高光时刻,到现在沦落到几乎要卖掉命根子,这一路起起伏伏,到底这九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王健林又是怎么样保住这千亿家产的呢?
早在2014年刚刚当上中国首富一年多的王健林,在中国香港把万达送上市,创下了当时港交所最大的IPO记录。那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到了16年,万达的股价从最高的78港元掉到了最低的31港元,市值还没公司的净资产高,港股对内地的房地产给的估值太低,一怒之下万达就要从港股退市,回到A股上市。
退市可以,但需要把市面上的所有股票都买回来,这笔费用大概是要340多个亿,为了筹集资金万达找了一堆投资人借钱,而对方给出的条件,那就是借钱可以但要签对赌协议,必须在18年八月之前上市,不然就得连本带利把钱还回来,当时如日中天的万达当然是想都没想就就签了,18年上市问题看似不大。
而正是这个决定,日后把万达坑出了天际,差点一把输光。万达17年的年会,王健林唱了一首一无所有,而吃瓜群众觉得他是在反向炫富,但其实只有内行人才知道,这多少有可能是老王的心声。
从16年的下半年起,房地产风云突变,迎来了去杠杆大潮,简单来讲就是银行信托这些金融机构,对开发商的输血融资的口子收紧,融资输血的水管子变窄了,于是万达的肺管子也被戳穿了。海内外一堆的项目都等着钱用,这资金链随时面临着断裂的风险,丢车保帅万达把旗下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通通打包出售。
但有道是祸兮福兮,尽管看上去很壮烈,但却让万达从此轻装上阵,还降低了负债,最终没有步后来的恒大的后尘,但是悬在万达头顶之上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却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回大A上市迫在眉睫。
可当时的情况是国内的整体基调是去杠杆儿,房地产企业的IPO和股权融资基本都在冷却,18年8月上市的承诺无法兑现,按照协议万达就得还钱了,但那个时候万达还是没粮,只好靠兄弟们帮衬,这万达就向腾讯、苏宁再借300多亿,签了第二份对赌合同。
当然了,即使都是好兄弟,但亲兄弟还得明算账,于是这一次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必须在2023年以内上市,不然还得连本带息还钱。转眼到了2021年,眼看A股的大门一直敲不开,万达为了兑现这第二份对赌协议,只好再次拉下脸递交申请再回港股上市。
为了回归港股,万达集团还专门成立了全新的公司,就是万达商管向22家投资人融了380个亿,又签了第三份对赌协议,这个内容跟第二份差不多,只不过要求在2023年年底能上市,不然的话就得连本带息还钱。
这万达的对赌协议像极了俄罗斯套娃,一层套一层。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万达对港股,那是爱理不理,但现在这情况,虽然万达递交了四次申请,但依然拿不到上市的批条,这其中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今年的二月份,在上市最关键的时刻,网上就突然冒出了一篇小作文,说万达商管涉嫌数据严重造假,引发了监管机构的连环追问。
而到了六月份,合作伙伴万科又把万达给告了,要求冻结万达集团持有的部分万达商管的股权。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套连招下来,万达商管梦在期限之内上市的可能性就变得极其渺茫了。按照第三份对赌协议到期,无法上市的万达得还380个亿,而为了筹钱,只能壮士断腕,甚至想把万达广场也卖掉,而紧急关头,泰蒙投资们带着钞票进场了。
投资人也不是来做慈善的,想要投资就得拿万达商馆的股权来换,原本王健林持有超过70%的股权被稀释到40%,而其余的部分都给了各路新老投资人,命算是保住了,而且不用再签对赌协议,这一局万达终于暂时安全。
房企何去何从?
万达的故事告一段落,但作为支柱性产业的房地产,似乎还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过去十年里,我们见证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价不断攀升,许多人通过买卖房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这种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房价的上涨使得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难以承受购房的压力。这种现象导致了“房奴”的普遍出现,他们为了购房而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其次,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一些投资者盲目追求短期利润,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价出现了虚高现象。这一切都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可能即将面临一次全面的调整。
首先,必须解决房地产商过高的杠杆和债务问题,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我们要果断没收逾期未开发的土地,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和整理。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房地产商的债务问题,还可以为更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产业提供资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对房地产商行业进行兼并重组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尽快解决房地产业不合理的产业政策,明确住宅房地产业的定位和产业政策。同时,住宅房地产业应该建立双轨制,老房按照老办法管理,新房则按照新办法管理。我们应该停止新建商品房,制定政策,让住宅房地产商逐步有序地退出市场。
此外,还要清理整顿国有住宅房地产商,将他们转变为提供和经营廉租房的企业。然而,对房地产商进行大规模整顿面临两难困境。中国已经失去了市场化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时机,我们需要参考国内外国有化或国家成为最后担保人的两种方式的经验,果断解决房地产问题。
总之,解决房地产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果断措施,包括解决房地产商过高的杠杆和债务问题、兼并重组、调整产业政策、建立双轨制等。国家出台的各种楼市利好政策对开发商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如果想要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中活下去,开发商就应该根据政策的导向,积极自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结语
当前国内的民营房企们正处在风浪飘雨之中,排队迎接着未来的挑战。他们将何去何从?答案似乎还在风中飘摇,令人期待。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