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评传(五):决胜疆场贯长虹(上)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进行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这样无礼的挑衅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继而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生死一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前线的战事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周恩来也不例外,从1937年7月到1939年9月,他先后奔赴西安、杭州、庐山、南京,不断地进行谈判斗争,才争取到全国统一抗日战线的成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谈判历时22个月,而周恩来始终站在谈判的第一线,亲力亲为,民族统一战线是他披肝沥胆才赢得的。可是侵略者丧心病狂,反动派蠢蠢欲动,他又是何其的艰难: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灭亡中国的野心,周恩来一面要在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方面奔走,一面又要前往抗日前线和阎锡山游说。周恩来深知,保卫祖国并非一人一党一军之事,唯有抛弃前嫌,联合起来,民族才有新生!

 

1937年9月4日,黄河边。周恩来深情注视着波澜汹涌的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危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他想起少年时的自己,凭栏赋诗,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而现在,自己虽然离自己终身奋斗的信仰又近了那么一些,可是这世道又艰难了那么多。民族的前途在哪里?就像那黑夜,不见五指。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

 

初见周恩来,阎锡山就知道对面的这位客人,决不能等闲视之。他面前的这个人,是二十几岁就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人的少年英豪,是声名显赫的共产党领袖人物之一,是几乎以一己之力,斡旋“西安事变”的砥柱中流。一个彭德怀就已经够棘手的,何况他身边还坐着周恩来!

周恩来向阎锡山欠身致礼,然后明确表明了国共合作的诚意,表达八路军愿意从大局出发,服从全国统一的安排,愿受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节制。

阎锡山自然非常高兴,忙说:“好,好。”

“不过,阎先生,”周恩来停顿了一下

“八路军基本的作战原则,是独立自由的游击战”周恩来特意加重了“独立自主”几个字的语气。

阎锡山看着周恩来,轻轻点头。

周恩来分析了抗战的总体局势,阎锡山始终报以微笑,频频点头,直到分析到国民党军队的几场失败时,阎锡山随口吟了一首诗,一面抒发诗意,一面行推卸责任之意。周恩来微微一笑,看明白了阎锡山的左右逢源打哈哈,想清了针对阎锡山的语言攻势。面对老奸巨猾的阎锡山,周恩来因势利导,承诺保障阎锡山的原有势力“不动摇”,同时努力为统一战线争取有利形势,阎锡山在周恩来的真诚和机智面前,时而难以答对,最后不得不接受周恩来的提议。就是在周恩来、彭德怀和阎锡山的这场直接谈判中,山西的统一战线被确立了下来。几度风雨几度秋,虽然在抗日战争的那段时期里,无论是阎锡山,还是国民党,都没有全面接受周恩来的建议,但是阎锡山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周恩来的工作下,山西的抗日局势的确是有所改观,他不得不说“周先生是的确个大人才!”

 

根据组织安排,周恩来12月到武汉,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 1938年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民族的解放之路还很长,但是周恩来相信自己,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一切捍卫正义的人们。

 

1941年1月1日,重庆化龙桥头虎头岩的《新华日报》社里正在举行《新华日报》创刊三周年纪念活动。大家正在静静聆听周恩来作报告。这个时候,一名机要人员闯进来,将一封特急电报递给周恩来。周恩来拿着电报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可怕的几秒钟的静谧之后,周恩来扫视全场,以异常悲愤的语调向大家宣布,我新四军9000名奔赴抗日前线的战士遭受国民党反动武装的屠杀!人们被这危急的局面震惊了。此时照明设备出现了故障,一片黑暗。周恩来旋即镇定地安慰大家:“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的!”同时提醒大家,要准备好更严峻,更残酷的斗争。不久,照明系统慢慢恢复了正常。那时候的周恩来,就像茫茫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人们知道,周恩来在,天就不会塌。他们面前,站着的是一位神一样的男人。

 

1941年1月,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苍天大地都在呜咽。周恩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他一直注视着国民党的动向,一直督促己方战士注意转移,但是很多人不会想到,那些牺牲的新四军战士永远不会想到,之前那些曾经允诺要一起抗击外侮的同胞向他们举起了屠刀!举世哗然!天人共愤!周恩来怒火中烧,强忍着悲愤,一面指示《新华日报》第二天将消息披露出去,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复杂的局势和对应策略;一面致电国民党,怒斥其无耻行径。周恩来在打给何应钦的电话里说:“你们的行为是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容止有恪的周恩来摔下听筒,又前往张冲处抗议。那是他最怒火中烧的时候!

 

然而国民党反动当局决心一条路走到黑,全面封杀《新华日报》。周恩来决心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大字题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旋即,周恩来联络各方力量,连夜将报纸偷运进城,广为传播。周恩来组织挫败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污蔑,打退了国民党精心策划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那几天,周恩来的心里也在流着泪,滴着血。但是他知道他不能有一丝的软弱!在山城的夜幕里,在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周恩来一直挺立着,他的背影,他的声音,温暖了人们寒了的心,照亮了被黑暗遮住的路。

 

他在,希望就在。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一路上有流血,有牺牲,有爱人战死在远方的沙场,有战友倒在自己的怀里。多苦多难的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屈服过。是的,我们输过,我们沦落过,我们迷茫过,但是,我们没有放弃,没有放弃祖国的锦绣河山,没有放弃我们自己,没有放弃心中的正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命运的天平终于倒向正义的阵营。

 

在解放区战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取得了局部的胜利;然而国民党方面,广西桂林、柳州等地先后失守,形势岌岌可危。面对溃败的国民政府,为了制止国民党发动内战,使急于在中国战场钳制日军力量的美国赶紧介入国共谈判。

 

其实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就已经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呼吁,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赞同。虽然蒋介石政府对其极力反对,但是共产党方面依然保持极大的耐心。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于1944年10月和1945年1月两次去重庆,斡旋建立民主政府的事宜。而1944年11月7日罗斯福特使赫尔利的到来,无益为联合政府的建立带来一个新的契机。然而蒋介石方面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军事专制统治,周恩来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坚定维护两党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周恩来让全国人民看清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和真心,赢得了各党派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同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参与调停的美国人也对蒋介石顽固的一党专政表现出一定的不满。周恩来的机敏、睿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才华。

 

多难兴邦!中华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之中,而周恩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我们民族的航船,虽然度过了海面的狂风暴雨,但是正在驶入一片海面上水雷密布,水底下暗流奔涌的险滩。劳累了那么多年,周恩来还是不敢稍有懈怠,有的敌人消灭了,更多的敌人还在滋长,周恩来不敢放松,又是一场漫长的战役。而他依然使命重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