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壳冲锋衣不是必须
后台有呼声专门让我聊聊硬壳冲锋衣。趁着今天有点时间给大家聊一聊。
首先,硬壳冲锋衣大概是个什么作用,我琢磨了下,最适合的形容是超轻超薄的皮夹克。这么对应是发现生活中的CID们刚好经历了前辈都爱穿皮夹克夹个包,新一代爱穿冲锋衣背双肩包。证明两者满足了他们同样的需求,且后者更舒服性能也更好。
标题我就说了,冲锋衣并不是刚需,甚至对于绝大部分人并不合适,尤其是价格超过700+的专业硬壳冲锋衣。没错,这两年流行的始祖鸟alpha sv,beta lt都是这个范畴。。。
冲锋衣其实是件高级雨衣。防水这个基础性能之外,主要就是比拼透气性与耐磨性,为了实现这些性能,不可避免的穿着体感像塑料壳,走起路来咔咔响。(补充一个冷知识,顶级军用冲锋衣就要考虑消音)冲锋衣的优势是在容易失温的环境中(失温三要素:风湿冷至少两个),并且无法短时间内离开的人,给穿着者一个高效的防护,直到环境好转。
最能肉眼看出冲锋衣优劣的环境是冰点以下登山。如果不防水或者透湿能力不行,衣服内侧就会结冰。大家可以想象下零下环境身上穿了个冰马甲是多么痛苦也可能要命。而且在低温状态下不达标的冲锋衣进行高强度运动很容易撕裂甚至碎掉。
稍微够用的冲锋衣内侧不结冰,但外侧会给你裹成“冰墩墩”,衣服上会形成冰疙瘩。最好的只会在外侧有一层霜,拍一拍还能拍掉。但日常生活里,我觉得这些一般人真的用不上,也犯不着花好几千买件雨衣当显眼包表演雨中漫步。几百块的冲锋衣防风防雨解决地铁到公司那几百米的能力可能还不如15块的旅游雨衣。
实际用下来,不管什么冲锋衣如果穿着跑步,都闷汗,所以这个透气只是相对的,再怎么透气也比不上我之前和大家琢磨的棉服透气的上限高。同时冲锋衣洗护都比较麻烦,防水层稍不注意就会被各种城市环境里的污染物损坏,并且现在环保材料的冲锋衣,你放久了不穿,也会自然损坏。冲锋衣是消耗品,而不是奢侈品。
作为日常使用,我建议大家按防水和透气的指数都在1w以上就够了,只要是个正规品牌就行不用追求顶级材料。
如果就是奔着爬野山,甚至是高海拔雪山等恶劣天气去的。那我建议认准两家再根据实际需求(轻量化,耐磨,抗寒,透气,口袋等)来采购一件冲锋衣。一家是gore tex 另一家是event,直接买三层压胶的顶级面料。要说清楚,并不是这两家的材料如何如何遥遥领先,而是作为一件商品,这两家面料供应商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来监督服装品牌。所以你可以当成衣服上有这两家的标志是一种检验标。
其实这些外国面料有相当部分是我们国家能生产“大白”防护服材料的企业生产的。但我们自主的材料在商业化与技术创新上还是有差距。你做的和人家一样你卖不过人家,除非你能明显反超才有机会。
我认为三合一款式的冲锋衣虽然不专业,但适合日常使用。但选购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双一万的技术指标,2.口袋设计尽量选左侧胸兜,两个侧插口袋的传统款。(实战经验这就是最优解),如果是户外用途,腋下一定要有散热拉链,然后所有口袋必须不被背包遮挡使用。3.有很好的内胆接驳兼容能力。不然你的抓绒,羽绒,棉内胆没法无缝衔接。户外情况接驳就不用考虑了,因为户外徒步过程中但凡天气不太差,你也不会把冲锋衣穿上。
可惜市面上似乎很少有靠谱的选择。不是外层不靠谱就是靠谱的外层非要搭配个不大靠谱的保暖层提高利润。理想状态三合一也应该具备一件过冬,不低于零下10度以上无压力的性能。理论上这么一件三合一冲锋衣应该售价在600-750之间是合理的,但似乎市场上还没有特别给力的款式,所以就不给出具体推荐了。有机会再给大家聊聊后台呼声很高的户外鞋和帽子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