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三国故事(43)“董卓余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兴平二年(195年)三辅地区蝗虫成灾,又逢旱灾,加上连续两年都有天灾,安邑县的存粮也不多。
在建安元年(196年)三、四月间,王邑也养不起刘协和白波军这帮人了,断了粮的朝廷官员们靠着吃枣子、野菜充饥,甚至皇后伏寿也是如此。
陈志《董卓传》: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诸将不能相率,上下乱,粮食尽。范书《皇后纪下》:(伏寿)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
五月二日,刘协下诏派人送至杨奉、李乐、韩暹的军营,要求东进雒阳,杨奉等人这才同意。
《袁纪·卷29》:夏五月丙寅(2日),遣使至杨奉、李乐、韩暹营,求送至雒阳,奉等从诏。——胡才不在其中,不知道是史书记载脱漏,还是另有原因。
六月一日,东归车队抵达闻喜县。杨奉三人却临时反悔,不想去雒阳,于是派李乐去说谎:“王屋山地势险要,有匈奴人出没,不如渡河南下,抵达渑池县东,避开匈奴人。”但是,刘协不肯听从。
《袁纪·卷29》:六月乙未(1日),车驾幸闻喜。杨奉、胡才悔令乘舆去,乃与李乐议,欲还大驾,诈言“当游渑池东,以避匈奴”,上不从。
六月六日,刘协车队继续从北道(今山西省垣曲县)出发,沿山向东前进,山谷中并未碰到匈奴人,李乐知道谎言败露,害怕受到责罚,便找个借口脱离护驾队伍跑了。
张杨得知刘协从山向东而来,赶紧带人运送粮食,提供补给。
《袁纪·卷29》:庚子(6日),车驾从北道出,傍山而东,无匈奴寇。李乐愧其言,惧而辞还。
《袁纪·卷29》:是时粮食乏尽,张阳自野王迎乘舆,赈给百官。
陈志《张杨传》: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京,粮乏。(张)杨以粮迎道路,遂至雒阳。
六月二十二日【范书《献帝纪》与陈志均为七月,袁纪为六月二十二日,本文从袁纪。】,车队终于抵达雒阳,因为雒阳皇宫损毁严重,唯一完好的房子就只有故中常侍赵忠的宅院了,刘协便入住于此。
张杨、刘表、董承合力修缮的宫殿并未完工,只能继续抢建。
在此时,刘协这帮人再次断粮,刘表的食物也未及时送到。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要自己出来找食物充饥,有人饿死,有人被士兵杀害。
《袁纪·卷29》:(建安元年六月)(196年)丙辰(22日),行至雒阳,幸故常侍赵忠宅。张阳治缮宫殿。
范书《献帝纪》: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董昭认为杨奉兵马最强,但没有党羽,于是伪造曹操书信给杨奉,表示愿意与杨奉联盟。杨奉读罢,信以为真,十分高兴,还跟其他将军们称赞曹操:“兖州牧曹操就在驻扎在附近的许县,有兵有粮,朝廷应该依靠他的力量。”于是大家一起表奏朝廷,任命曹操为镇东将军,世袭其父亲曹嵩的费亭侯。
陈志《董昭传》:(杨)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太祖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七月十四日,大赦天下。——此次“大赦天下”应该是做给凉州人看的,表示朝廷不追究过去的事,其实,后面的事谁会知道呢。
七月十六日,刘协祭祀雒阳太庙。
宫殿修缮完毕,张杨为了标榜自己迎驾的功劳,命名新的宫殿为“杨安殿”。八月八日,刘协入住杨安殿。
陈志《武帝纪》裴注引《献帝春秋》:天子初至雒阳,幸城西故中常侍赵忠宅。使张杨缮治宫室,名殿曰“扬安殿”。八月,帝乃迁居。
此时,在雒阳的将领有:杨奉、韩暹、董承、张杨。大家又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局势。
张杨认为白波军杨奉这帮人留在朝廷只会乱政,于是他在会上发言:“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张)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
张杨以身作则,主动宣布返回野王县继续当自己的河内郡太守。刘协一看,不专权,不争权,真是个大忠臣啊!赶紧派人加封张杨为大司马。
陈志《张杨传》:(张杨)谓诸将曰:“天子当与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杨当捍外难,何事京都?”遂还野王。即拜为大司马。——张杨原军职为安国将军。
大家也能看得出来,此时,远在三辅的“大司马”李傕已经被朝廷(刘协)抛弃了,定罪的日子指日可待。
杨奉看张杨这么低调,于是也放出姿态,宣布自己响应张杨号召,带兵出去“捍外难”,屯于雒阳以南的梁县。
刘协封杨奉为车骑将军,征东将军兼任幽州牧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张杨、杨奉、韩暹皆假节钺。韩暹与董承留在雒阳,负责守卫皇宫。
很快,董承越发对韩暹不满,于是私下派人去招曹操进京,希望曹操能成为自己的党羽。
陈志《武帝纪》:(杨)奉别屯梁。
范书《董卓传》:乃以张杨为大司马,杨奉为车骑将军,韩暹为大将军,领司隶校尉,皆假节钺。暹与董承并留宿卫。
——杨奉原军职为兴义将军,与张杨均为杂号将军。
范书《董卓传》:(韩)暹矜功恣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
曹操得信,与众幕僚商议对策,很多人都不赞成进京,认为吕布尚未平定,进京后帮助董承与韩暹、杨奉、张杨争权,后果难以预料。唯有荀彧劝曹操进京,趁机将皇帝迎往许县定都。
身在朝廷的黄门侍郎丁冲是沛国人,且与曹操为故交,他也写信给曹操说:“足下年轻时经常喟叹身负匡佐国家的远大志向而不能施展,如今正是时候啊!”于是曹操考虑再三,决定亲自前往雒阳朝见皇帝。
陈志《曹植传》裴注引《魏略》:(丁仪)父(丁)冲,宿与太祖善,时随乘舆。见国家未定,乃与太祖书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时矣。”
曹操率千余人进京,携带的粮食并不多,途经新郑县,县长杨沛还向曹操赠送干桑葚,曹操十分高兴。
陈志《贾逵传》裴注引《魏略》: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杨)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
曹操抵达雒阳后,朝见刘协,赠送礼物,并给公卿以下的官员赏赐谷物。再按董承的意思,上书弹劾韩暹、张扬的罪责,韩暹虽然身为大将军兼司隶校尉,但是兵少,害怕刘协追究罪责,于是单骑出奔梁县,投靠杨奉去了。但是刘协下诏回复:因韩暹、张杨有护驾东归的功劳,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范书《董卓传》:(曹)操乃诣阙贡献,禀公卿以下,因奏韩暹、张杨之罪。暹惧诛,单骑奔杨奉。帝以暹、杨有翼车驾之功,诏一切勿问。按说董承亲近张杨,曹操依董承入朝,却奏劾张杨之罪。疑史书原文有误,或曹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八月十八日,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夺了杨彪的尚书令),并着手封赏及问责东归从臣。侍中台崇【或作“壶崇”,惠栋考为“台崇”】、尚书冯硕、羽林郎侯折获罪诛杀;以执金吾伏完为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卫将军董承、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左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十三人为列侯;追赠沮儁为弘农郡太守,表彰他在东涧之战时不屈而死。
范书《献帝纪》:(建安元年八月)辛亥(18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赠沮儁为弘农太守。考据1:惠栋、王鸣盛、钱大昕皆谓“董承”下衍“为”字。考据2:李慈铭谓当云“以执金吾伏完为辅国将军,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袁纪·卷29》:于是诛羽林郎侯折,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种辑、尚书仆射钟繇、尚书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刘艾、左冯翊韩斌、东郡太守杨众、议郎罗邵、伏德、赵蕤为列侯,赏有功也。追赠射声校尉沮儁为弘农太守,旌死节也。
曹操请董昭坐在身边,向他请教后面的路怎么走,董昭趁机也提出迁都许县的建议,这与荀彧给曹操的建议不谋而合。
曹操仍有顾虑:“杨奉在梁县,且听说他士兵精锐,他会同意这件事吗?”
董昭说:“杨奉少有党羽,你却归附于他,你封为镇东将军、费亭侯等事,也是杨奉表奏的。我又听说你们在书信中互相约定,足以证明你们之间的信任。现在你应该派人给杨奉送上厚礼表示谢意,杨奉肯定不会怀疑。只要跟他解释,雒阳没有粮草,你想带着皇帝暂时去鲁阳。鲁阳距离许县很近,运送粮食方便,可以解决缺粮的问题。”(事见陈志《董昭传》)
曹操听罢,连声说好,赶紧派人向梁县的杨奉送礼,并提出为了解决缺粮困境,不如改都鲁阳的建议。杨奉也不加怀疑。
雒阳这边,曹操上奏刘协,建议迁都许县,刘协批准。
八月二十七日,迁都许县动身。杨奉、韩暹得知消息后,又反悔想去阻拦车队,便率军追赶,但是没追上。
九月七日,车队抵达许县,刘协入驻曹操军营。
《袁纪·卷29》:(建安元年八月)庚申(27日),车驾东。杨奉自梁欲要车驾,不及。
范书《献帝纪》:(建安元年九月)己巳(7日),幸曹操营。
随后,刘协举办宴会款待公卿大臣,曹操上殿道贺时,见到太尉杨彪脸色不悦,以为这是一场鸿门宴,还没等酒菜摆上来,曹操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
九月十二日,曹操掌控朝政,任命自己为大将军,改封武平侯。同时罢免了太尉杨彪和司空张喜。
范书《杨彪传》:建安元年(196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杨)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燕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
《袁纪·卷29》:(九月)甲戌(12日),镇东将军曹操为大将军,更封武平侯。操固让,不许。太尉杨彪、司空张喜以疾逊位。
范书《献帝纪》:九月,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罢。曹操原爵为费亭侯,此次升为县侯。武平县属豫州陈国。
辅国将军伏完见曹操掌权,自己即是外戚却又无实力抗衡,为了避祸,于是上书退还辅国将军印绶,改拜中散大夫,不久升为屯骑校尉。
范书《皇后纪下》:(伏)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
曹操为了笼络人心,再次着手封赏东归从臣。
① 侍中杨琦之子杨亮可能在东归途中遇难,追封杨亮为阳成亭侯。
② 尚书仆射钟繇封东武亭侯。
③ 桓典任光禄勋。
④ 侍中丁冲任司隶校尉。
同时,曹操推荐自己的心腹重臣荀彧出任侍中,守尚书令。
范书《杨奇传》:追封(杨)奇子(杨)亮为阳成亭侯。
陈志《钟繇传》:(黄门侍郎钟繇)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范书《桓典传》:车驾都许,(桓典)迁光禄勋。
陈志《曹植传》裴注引《魏略》:太祖得其书,乃引军迎天子东诣许,以(丁)冲为司隶校尉。
陈志《荀彧传》:进(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曹操此举的目的不外乎三点:
第一,避嫌;
第二,荀彧出身颍川世族,征辟名士具有天然优势;
第三,荀彧不会背叛曹操,曹操想要得到的政治资源,荀彧都会配合给予。
自定都许县之后,因为荀彧的名望,大批德高望重的地方名士被征入朝为官,或出任地方要职;年轻的士人更是趋之若鹜,云集许都,以期求得一官半职。
甚至曹操的宗亲、部将、故吏也纷纷加官进爵。这里不详述,详见《曹操篇》。
杨奉部将徐晃劝说杨奉归附曹操,杨奉本来也同意,但不久又反悔(估计是韩暹反对),不肯派人去许都表忠心。
杨奉、韩暹二人还率军到定陵(属豫州颍川郡)去掠夺百姓,向朝廷(曹操)示威。
曹操闻讯,决定不去救援定陵。十一月三十日,曹操领兵直接攻打梁县的杨奉军营,徐晃率军归附曹操,杨奉、韩暹得知梁县失守,便率军投奔盘踞于扬州九江郡寿春县的袁术。
陈志《徐晃传》:(徐)晃说(杨)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袁纪·卷29》:(建安元年十一月)辛卯(30日),曹操征杨奉于梁,奉奔袁术。陈志《董昭传》:徙大驾至许。(杨)奉由是失望,与韩暹等到定陵钞暴。太祖不应,密往攻其梁营,降诛即定。奉、暹失众,东降袁术。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袁术在淮南僭号。这是一件性质恶劣的政治事件,但是因为袁术实力强大,曹操本着“先捡软柿子捏”的战略方针,率军向西讨伐屯兵于宛县的张绣,不料兵败。
十月,朝廷派谒者仆射裴茂奉诏前往三辅地区,督各路反李傕的军队讨伐李傕。
《袁纪·卷29》:(建安二年)冬十月,谒者仆射裴茂督三辅诸军讨李傕也。
这应该是由刘协策划的一次西征,因为此时,曹操正在与刘表、张绣在南阳较劲,无暇西顾。
而裴茂督的各路人马,段煨是确定参与的,凉州军阀梁兴、张横也有参与其中,其他参战者可推有李乐、胡才、韩遂、马腾等人。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袁纪为春正月。本文从范书《献帝纪》】,长安捷报传来:梁兴、张横攻破黄白城,李傕被诛,灭其三族。裴茂将李傕的人头送至许都,刘协下诏:将其人头挂在高处示众。
裴茂封列侯;段煨拜安南将军,封閺乡侯。
《太平御览·卷363》引《典略》:李催移保黄白城,梁兴、张横等破之,送其首。初,傕兄子循及利等侍上无礼,及傕头到,有诏高悬之。
范书《献帝纪》:(建安)三年夏四月,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
范书《董卓传》:(建安)三年(198年),使谒者仆射裴茂诏关中诸将段煨等讨李傕,夷三族。以段煨为安南将军,封閺乡侯。
李乐和胡才返回河东郡,归附太守王邑。
与李傕“同呼吸共命运”的郭汜也大势已去,郭汜在郿县被部将伍习杀死。
陈志《董卓传》:(郭)汜为其将五习所袭,死于郿。
杨奉、韩暹在扬州先投袁术,又背叛袁术,居无定所。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杨奉投奔屯兵于小沛的豫州牧刘备,被刘备诈杀,韩暹则想北返并州,被杼秋县地方将领张宣所截杀。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英雄记》:(刘)备诱(杨)奉与相见,因于坐上执之。(韩)暹失奉势孤,时欲走还并州,为杼秋屯帅张宣所邀杀。
十一月,张杨也被部将杨丑所杀。
后来(时间不详),李乐病死,胡才则被仇家所杀。
自此,李郭二人所代表的凉州集团彻底退出东汉政治舞台。凉州成了以韩遂、马腾为首的各路人马盘踞的地盘,他们名义上尊崇汉室,实际上也是观望中原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