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换发,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性能账

当今这个时代不比冷战,一款飞机从装备部队到黯然退役只有十来年这种事情,除非飞机超级坑爹,否则基本上无论如何都得想辙把飞机给用到值回票价才行。至于那些久经考验的老飞机,在升级改造的时候往往也都寻摸着对飞机本身的结构少动手脚,换个发动机就能提升不老少的性能。

500

▲ 比如伊尔-76MD-90,就是一款以换发为主要改进的机型

对于中国军迷来说,轰-6这么一个最早算是“外来和尚”的产品在引进之后这么多年,航空工业一直都没有终止过给他换发提升性能的打算,从用4台“斯贝”发动机换掉2台涡喷-8的轰-6I,到用两台涡扇-6H换掉涡喷-8的改装计划,再到最后“得偿所愿”用D-30KP2改装出来的轰-6K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系列新时代的改进型,换发这件事情在我国也算是有点心得的。

500

▲ 轰-6I虽然没有最终量产服役,但其改进的思路其实是走对了的

不过一般来说轰-6这种发动机布置在翼根的飞机对于换发设计来说并不特别友好,毕竟发动机一变,直径一动,翼根部分的整个结构都要做出变化,然后要修改的就是机体结构,特别是当代涡扇涵道比越来越大,机身整体作为主体结构则不适合做大修改,轰-6K已经机身发动机一般粗,未来还想换发难度就更大了。

500

▲ 轰-6K为了换发已经从oOo变成差不多OOO了……

所以在换发这件事情上,向来翼吊式发动机是各种升级中间成本和复杂程度最低的,而且一般说来是少发换好处不如多发换,下单翼改进不如上单翼。民航机领域里面换发升级如今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比如说波音737这种上世纪60年代的窄体客机就靠着以换发为核心,从默默无闻改成一代经典,从一代经典改成当世杰作,再从当世杰作改成晚节不保……总之在换发这个事情上,确实是大有可为的。

500

▲ 虽然737Max已经坏了名声,但讲真这不应该是发动机的锅

在各种的飞机换发方案或者计划中间,有一款飞机的换发最近起码在30多年来一直都被人们所高度关注,它就是美国人的B-52战略轰炸机。现役的B-52H用的TF33-P-3涡扇发动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无论是推力还是油耗或者发动机寿命都比不上当代的新发动机,而这边美国空军还打算要将B-52继续沿用到2040年以后,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换发这件事情很有必要,在改装之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时间也相对可观。

500

▲ B-52作为最适合换发的多发上单翼飞机,大家打他主意也很久了

美国给B-52H换发这事儿考虑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尽管B-52在上个世纪诞生之时是一款工业奇迹的存在,但当代为该机更换一款发动机在当代西方航空工业眼里可算是稀松平常。美国空军最早考虑换发的时候,是希望能够减少发动机的数量以减小后勤压力的,因此类似C-17使用的F117-PW-100这样推力在170KN以上的大型发动机当时一度被优先考虑,相对于单台推力的76KN的TF33-P-3,一台新发动机换掉两台旧发动机的同时,还能降低重量,节约燃油。

500

▲ 毕竟如果要两发换一发,这个位置要修改的东西就更多喽

不过后来不知的出于减少改动轰炸机本身的考虑,还是希望保住B-52H本身最多喷气式发动机飞机的称号,总之美军转而放弃大发动机换小发动机的设想,而是考虑使用推力差不多但重量油耗都大幅改善的小涡扇,比如CF34这样的型号与TF33进行一对一的替换。一来这种小发动机受众更广泛,虽然需要的数量要更多,但单价较低且后勤维护更加容易,确实比较划算。

500

▲ 不过一个挂架上俩大涵道比发动机的画面……可能就是这样的

这两类方案看起来都很合理,但另一件事情却让美国空军迟迟下不了给B-52换发的决心,那就是更换发动机本身的效费比问题。在这件事上,美国空军是有过KC-135机队换发的“前车之鉴”在的。1977年开始招标,1980年开始执行的KC-135换发项目中,美军使用CFM-56发动机换掉了被批是美军当时“噪音最强、污染最大、油耗最高” 的J57发动机,让美军的KC-135空中加油机起飞距离缩短了3,500英尺(1,100米),油耗降低了25%,噪音降低了24分贝,各方面的性能都大有改善。

500

▲ KC-135R换发之后的性能全面提升

但后来美国空军算账的时候发现,换发本身对飞机性能有提升,新发动机的油耗和维护性也有改善,但单台CFM-56发动机的价格差不多900万美元,单价KC-135换发的耗资则超过4000万美元,而平均每年依靠节油相对能省下的则只有4-5万美元,由于当时KC-135实际上还有不少民航退下来的JT-3D/TF33发动机可用,导致经济性更好的发动机更新计划在项目总成本上反而获得了增加。

500

▲ 能省油钱自然不错,但是发动机比油钱贵多了

如果B-52现在进行换发工作,单是8台CF34级别的发动机的采购单价就要接近1亿美元,加上其他的修改工作,其改进成本自然要更高。考虑到美军对于B-52换发项目本身的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其性能,而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如果这样的改进如果耗资过高,显然也划不来。

500

▲ CF34虽说不贵,但架不住一换8个……

相比之下,解放军当下主要的换发项目,可能就是我军相关的大型战略运输机了。与美国军队主要是用来延寿不同,我军运输机项目的换发主要目的还是在提升性能。与现在使用的D-30KP2/涡扇18相比,计划里需要更换的发动机首要的性能需求是增加发动机的有效推力,其次是降低油耗和改善寿命和可维护性。

500

▲ 目前状态的运20也能够满足相当的需求了

换句话说,如果新的发动机无法实现这些技术性能的话,单纯为换发而换发除了增加装备与后勤复杂性之外,对于增强部队实际的作战能力而言并无实际裨益。至于想要大幅提升飞机的性能参数,则对于航空发动机毫无疑问要有更高的性能要求,显然不是现有的几款已经进入试车状态的发动机所能满足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中国航发事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领域,需要稳扎稳打的工作显然还有很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