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中国工业在低端工作用机器替代人就能对印度碾压

【本文来自《印度毫不避讳复刻中国很多做法,它的崛起逐渐成为事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烟为妮燃
  • 印度怎么复刻中国也没用了。

    所谓的中国道路在本质上和很多发达国家及地区是一样的,都是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手,纺织,服装,印染等行业都是此类型的,这些产业投资少,技术低,但可以大量吸纳就业,完成全社会的工业化。

    此后再向重化工业,高端制造业,设计和品牌运作,金融航运服务业等蔓延。

    从英国开始,到德国,再到日本,再到我们,全是这个路数。

    所不同的是,每个国家完成这个路数的套路不同,也就是他们筹集必要的生产要素的方式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不同道路。

    英国靠羊吃人,德国靠铁血政策强推,日本靠明治维新后的举国共识,我们靠49后土地公有制和逐步解除人对土地依赖,有序释放劳动力。

    道路确实不同,但实质没变,都是产业由低到高的渐进式发展。

    但这种模式现在行不通了,因为以前搞低端产业是和人在竞争,不管是国内的内卷,还是国际上的竞争,本质上都是在和人竞争。

    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机器人的发展一日千里,低端产业首先面临的是和这些非人的玩意竞争。

    这些玩意现在还是刚起步,有些产业还没渗透进去,但这些玩意发展太快了,一年升级一次都算慢的,人这一辈子能升级几次?

    几百年来行之有效的传统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印度去复刻中国只能是刻舟求剑,结果只能是白忙一场。

我是从事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方面的工作,非常清楚行业的现状。但并非中国工业在低端工作用机器替代人就能对印度碾压,

那是对现实世界的不了解。有种东西叫做地缘政治,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保护主义。印度只要它有能力建立工业,它就能用保护主义来保证它有14亿人的本土市场。事实上,中国现在已经在生产成本和效率远超印度,但市场准入和非关税壁垒把中国公司的优势阻挡在外。这一波工业转移,是地缘政治引起,印度是获益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