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
“三湾改编”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属于我军的真正起点。
之前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虽然是我党组织实施的,但都失败了。而且当时的环境下起义是打着国民党左派旗号的反抗(起码南昌起义),也因此导致起义后蔡廷锴等轻易拉走了自己的部队,就因为起义部队不是党绝对领导下而且很多参加起义的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觉悟。
但三湾改编两个创举让人民军队从此新生并且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军队(包括苏联红军):一个是支部建在连上,一个是士兵委员会。
连是最基本的常规作战单位。支部建在连上是组织体系下沉。在秋收起义前,支部只有到团一级,营连只有党代表,这个力量是不够的。支部建立到更基层后,党员作为部队的核心和骨干能真切贴近基层士兵起到带头作用,官兵可以以党员为核心团结非党员士兵发挥堡垒作用。
而士兵委员会可以说是民主集中制的典型体现。士兵委员会是全连官兵选举产生,面对面监督,并且军官比例不超过三分之一。士兵委员会甚至可以监督连级军官(也就是同级监督)。
士兵委员会同后世的纪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同级。按照纪委的行事规则,基层的领导犯了错误,调查处理的是上一级纪委,以此类推。士兵委员会恰恰是可以由基层直接监督基层领导。相对而言,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同事,以及远比上级纪委庞大的人数,使得监督的效率大大增加。毕竟说来,纪委不是督战队,不可能时刻盯着某个下级领导。而基层的群众却可以时时刻刻。
在党扩大组织的革命实践中,尤其是建国后,支部建在连上(基层)成了广泛的原则,但是士兵委员会却渐渐淡出了。以至于现在投机的人很容易躲避监督,因为唯上,其权力来源是上级决定的,对其的处理也是上级决定的,伺侯好少数几个上级总归比让广大群众满意容易得多。也由此更容易形成利益链。
党内民主不能只限于班子内部的民主。广大党员才是党的主体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