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使自信满满,要跟中国民众直接对话

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又出来整活了,而且这次还拉上了美国某声名狼藉的反华媒体,人送绰号“没观众缘”的美国之音(VOA)。11月23日,以色列驻华大使伊里特·本-阿巴·维塔莱(Irit Ben-Abba Vitale)接受了“没观众缘”的电话专访,并在专访中对目前中国舆论场上的人心向背表示了极大地失望。她认为我们对于本轮巴以冲突的报道是扭曲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为此,她愿意和中国直接展开对话,以纠正我们对巴以局势的“错误”看法。

500

在这次电话专访中,“没观众缘”在称呼维塔莱时使用了她的中文名字——潘绮瑞。然而,透过这位以色列驻华大使在专访中流露出来的对中国的不满,我总觉得这位女士应该不会太喜欢别人在私底下用中文名字来称呼她。当然,我也不喜欢,用这么吉祥的好名字来称呼一个一天到晚就想着规驯中国老百姓的外国官员,我想是个三观正常的中国人都会觉得膈应的。所以,为表对中以双方的尊重,我这里还是按照我的个人习惯,用“维塔莱”这个英文名字来称呼以色列驻华大使就好。

“没观众缘”对维塔莱电话专访的文字记录部分篇幅不算太长,行文主干用它列出来的三个小标题基本上就能囊括了。而它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则大致可以概括为:

首先,维塔莱以及她所代表的以色列政府对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中国至今不承认哈马斯是所谓的“恐怖组织”。她觉得她的国家已经试图向我们表达过她们的观点了,非常努力,起码是她们所认为的努力,而且她们也觉得以色列其实也挺愿意倾听中国的观点,只不过我们在相关问题上表达出来的观点,对她们而言无法接受罢了。

其次,巴以互换人质的协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维塔莱和她所代表的以色列政府认为,这些都要归功于美国所提供的帮助,她因此对美国表示感谢。而在感谢美国之余,维塔莱还不忘揶揄一嘴我们的“无所作为”。或许是为了给维塔莱揶揄我们的观点背书,“没观众缘”还在行文中抬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以色列驻港澳大使——阿米尔·拉提(Amir Lati),并引述他在某不知名港媒上的戚戚之言,顺着维塔莱抛出的话茬继续攻击我们,声称他看到了中国社媒上数不胜数的各种批判犹太复国主义对加沙民众反人类暴行的言论,他对此表示大失所望。

最后,尽管有自己驻港同事的抱怨在前,但是维塔莱仍然认为,中国舆论场上的“反犹言论”是在逐渐趋于平息的。不过,对于中国媒体仍未“准确报道”本轮巴以冲突“真正起因”一事,维塔莱还是感到过意不去。

500

事实上,她不仅是对中国的媒体过意不去,而且对我们广大中国网民也是一肚子火。为了宣泄她对中国网民的不满,维塔莱还在电话专访中引用了我们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试图PUA我们,说什么“中方必须站出来说点什么了,他们必须为他们的人民,在网路社群媒体上发表歧视、仇恨观点,宣泄言论暴力,所有这些都是违反中国法律的。”

此外,维塔莱还在专访中特别提到了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在过去近两个月来的“空前盛景”,并表示她们为了搞清楚评论区里的种种扎眼言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已经动用了“所有可能的分析工具”。

至于搞出了这么大阵仗之后得出的分析的结果嘛……这一点维塔莱倒是没在专访中和“没观众缘”说明,我猜这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维塔莱托大了,他们以色列驻华大使馆根本就拿他们微博评论区里头的那些留言没办法,只是为了给以色列国内舆论一个交待所以才说他们为此下了大力气;二是维塔莱她们可能是下了点工夫,但是最后并没有分析出点什么来。这可能是因为跑来留言的中国网民都是真人而不是数字生命,这种情况把一上来就默认是有网络哈马斯在对他们搞有组织舆论战的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给整不会了,深感脸上无光的维塔莱没法外扬家丑,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了。

在向“没观众缘”纵情宣泄了长达近2000字符的对中国人的不满情绪之后,维塔莱在专访的尾声部分突然画风一转,试图和中国网民套起近乎来。她认为,中国民众对于今年10月7日发生的事情可能并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才会产生了种种对以色列的负面乃至是扭曲的看法,这一点中国的媒体要负“主要责任”。

而为了纠正中国民众对于以色列的“错误印象”,她这个以色列驻华大使愿意和中国公众展开一次“适当的讨论”。她特意强调了“适当的”这个前置定语,并补充说,“如果对方只是纯粹想要挑衅我们,又或者借此机会来宣传经过设计的、‘不符合事实’的观点,那么这样的对话她是不会答应的”。

500

哦,对了,差点忘了,虽然维塔莱在这次专访中基本上全程都没说过我们几句好话,但在谈及中以两国关系时,她还是不得不作出了这样的表述:“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尽管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反犹言论’,但这些言论并不能代表中国,不能说明中国是个反犹国家,中以关系不会因为本轮冲突而发生改变。尽管两国在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双方关系总体上还是良好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并不意味着总是认同彼此的一切,也不是说双方关系就必须因为某些事情而受到影响。中以还是有共同利益的,我期盼本轮冲突结束之后,两国的经贸和其他交流能够继续向前看。”

500

纵观“没观众缘”对维塔莱的这篇电话专访,我觉得也就是她对中以关系的这番论述说得还算是相对中肯。到底还是犹太人,别管以色列那帮犹太复国主义者在本轮巴以冲突中表现得有多歇斯底里,真要是遇到没法无理取闹的对象了,他们其实是可以冷静下来的。

老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用来刻画旧上海买办资本的那句名台词是怎么说的来着?我觉得稍微改改用来形容维塔莱这群以色列政客官僚也是合适的:

“小同志,事情闹大了可不好收场啊,我们以色列人还是要同中国人做生意的嘛。”

有所不同的是,在《霓虹灯下的哨兵》里头,这句对白是旧上海的买办资本家和年轻的解放军说的,而在“没观众缘”对维塔莱的这篇电话专访里头,则是维塔莱冲着“没观众缘”说的。

一联想到这一层,我觉得用“小同志”这个称谓来指代“没观众缘”可能不是很恰当,为了贴合实际情景,我决定根据维塔莱和“没观众缘”这两者的身份差,把前面的改编台词再润色一下:

“小赤佬,你把事情闹大了我们怎么收场?我们以色列人还是要同中国人做生意的嘛。”

说句实在话,在一开始看到这篇东西的时候,我承认我是被“没观众缘”抛出来的那个标题给吸引过去的。啊,什么?以色列驻华大使馆说想要和中国公众直接展开对话?还有这种好事?你们该不会真以为,就犹太复国主义在加沙干了那些天怒人怨的反人类暴行之后,你们还能在中国舆论场上维持以前那种白莲花似的完美受害者人设吧?不会吧?你们这种自信是哪里来的?你们的勇气都是谁给你们的?我们中国人吐槽一个人下头,一般也就是揶揄他/她“明明是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你们可倒好,“明明是那么腌臜,却还那么爱装”。

包括维塔莱女士在内,我觉得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这些官僚政客可能并没有搞清楚她们现在在中国的真实处境,因为她们对此但凡有一点数,我想维塔莱都不至于会抛出“我要纠正中国舆论对以色列的偏见,我要直接与中国公众展开对话”这种观点来。虽然她在专访中对中国政府明里暗里表达了各种不满,但其实身为中国人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政府对于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已经是非常客气了,如果要不是有政府在中间当缓冲垫拦着,我都不敢想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的在华社媒评论区还得混乱成什么样。

如果维塔莱女士觉得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社媒评论区那股子味已经够冲了,那么我的建议是:“我劝您最好把和接受‘没观众缘’专访时说出来的那些狠话和气话收一收。有些事你糊弄糊弄以色列民众也就得了,别把自己也给骗了。就您现在这心态跑还去和中国民众直接对话呢?对话了怕不是您这边更破防了。”

当然,如果维塔莱女士所谓的“中国民众”,是经过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精心挑选的那种,比如命令“没观众缘”那边临时安排一个台湾省编辑,陪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唱一出双簧,那我们也无话可说。毕竟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拿“台湾人不也是中国人吗?”这种话术来堵我们的嘴,那我们还真不好给你怼回去。

500

但是吧,如果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真要是将掩耳盗铃的剧本进行到了这个份上,那我觉得这出双簧戏唱到最后也只能适得其反。中国民众对于以色列的印象不仅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反倒还会大大恶化。

这就好比侵华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团军团长筱冢义男,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改善一下日军和中国老百姓在晋西北的军民关系,搞一搞中日亲善,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粉饰粉饰,完了就放话说自己可以和晋西北的老百姓进行直接对话,前提是对方是个良民。可结果呢?筱冢义男这一通叽里咕噜的大话说下来,全是说给南京汪伪政权的傀儡记者听的。一边抱怨晋西北的老百姓不领皇军的情,不体谅皇军下乡搞“三光”政策的难处,一边吐槽说解放区的“反日氛围”太过浓重,村村户户都有“反日分子”,皇军士兵看到的每一个村民都像土八路。

你筱冢义男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们晋西北的老百姓还能怎么看呢是吧?总不至于跟街头发表演讲的安倍似的——心花怒放吧?你要真是有心和晋西北的老百姓进行对话,你好歹联系一下《新华日报》呢是吧?再不然投稿《晋察冀边区报》也行啊,你找汪伪的傀儡媒体算怎么回事?你真是奔着改善双方关系来的吗?我看你是奔着激化双方关系来的还差不多。

如果不敢或不愿意接受我们中国主流媒体的采访,你们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可以把你们的对话主张直接发表在你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这样的沟通效果其实还更好,而不是说走不通官方渠道了就跑去抱着一台由美国扶植起来的、专门鼓捣反华谣言的舆论战垃圾桶大吐酸水,因为那种“画个圈圈诅咒你”一般的熊孩子行为,丝毫无助于你们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改善以色列在中国舆论场上的负面印象,只会让你们那原本就已滑稽无比的小丑嘴脸显得更加滑稽。

最后,我还想提醒你们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一嘴,我能理解你们那种吃瘪之后想要尽快给自己找补的迫切心情,我也知道你们以色列这些年来在两岸问题上一直都在阴戳戳地搞脚踩两只船的下作操作。你们平时不蹦到我们的脸上来,有些事我们也权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你们就是再怎么气急败坏,也不应该自降身段,跑去和“没观众缘”这种下象棋从来不走日字——没马的玩意勾搭在一起,因为那样只会让我们中国老百姓觉得,你们当中有些人的家庭成员登记人数,和主导“没观众缘”那群台湾省编辑户口簿上的是一样多的。

你们还要同我们做生意,它们可没这想法哦。PUA也要讲究基本法啊,你们但凡找财新来出这期电话专访我都忍了,为什么要找“没观众缘”呢?

知不知道为什么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现在在中国舆论场上的风评这么微妙?原因不在别人,而恰恰就在你们以色列驻华外事机构这群政客官僚的身上。

500

中国社媒这么重要的舆论阵地,特拉维夫那边应该派只老虎过来的,再不然也应该是条狗,没想到最后却派了只猪。

长点心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