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总说“三大差别”,现在像是多了个编内编外的“第四大差别”

编外太多,财政又没那么多钱,必然导致编制内的和编制外的之间出现一道“鸿沟”,编制内的福利好,有上升通道;编制外的受指使,待遇低,没前途。这种两拨人在一起,却彼此严重不平等的现象并非个别的,半月谈对这个问题戳得相当准。过去总说“三大差别”,现在像是多了个编内编外的“第四大差别”。这种现象至少应该是逐渐消解的,而不应该“理直气壮”地膨胀。

财政供养人员不断扩张,虽有“关系户塞人”的问题,但社会非必要性管制不断增多,还有形式主义的工作越来越多,是最大原因。各地政府管多了,又要拿出相当力量走形式,所以需要让临聘人员以及借调人员加入,而非编制人员多了,“什么都管”和“加强表现”就有了更多欲望和条件。这样做的结果终将是创造财富的和非创造财富的社会成员比例失调,其结果不会是把社会治理得更好,而会削弱基层社会的活力。政府职能应该就是由在编人员履行,他们管理的事务应该与每个地方政府团队的力量相匹配,其他更多事情交由社会自行治理,形式主义应该就没有余力承接。而基层政府队伍和管事的规模同时扩大,实际情况证明,这种局面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弊大于利。关于这一点,大概需要一场认识上的整理。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