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之肠的考证

女娲之肠的考证

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

甲骨文的野字是由土及地上的树木所组成,表现出野外的风景。周代的野是指郊外,最初指王城外百里的区域。《说文》:“野,郊外也”。

这应该不是指十个部落,因为明确的说是十个人,是十个巫师组成的。这是女娲的直系后裔部落,还保留着过去的族称,就像鲜卑与后来的锡伯,勿吉与后来的窝集,肃慎与后来的女真。没有明确是否还是母系社会,但是可能性很大。“女娲之肠”所在地没有城墙,是在大片栗子树林中。

为什么自称“女娲之肠”,这是宣称自己是女娲的直系继承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上古时期认为肠能接受前人灵气。后来的既得利益阶级社会就篡改为压制人的思想观念,《白虎通·卷八》:“小肠、大肠,心肺之府也,主礼义”。

为什么“化为神”“横道而处”,因为要借助女娲声望和女娲造人传说,女娲腹里的肠当然更是神威神圣的。这应该是为了抵挡越来越严重的父系社会的威胁,装神弄鬼是为了安全,也为了抬高自身。

这是女娲的直系后裔部族。还处在母系社会。所以红山文化受到女娲影响。中国的姓的象形字意,中国炎黄时期开始的八大姓,都是母系社会的明显影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