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外流?美国人调查后发现了真相

500

大家可能在网上看到不少消息说,很多外企关闭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跑到越南和印度开办工厂。

在很多悲观者眼里,“制造业外迁”似乎代表中国正失去“世界工厂”的头衔,经济也会大受影响,情况真是这样么?

有时,站在局外的人或许看得更加清楚。

前段时间,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文章指出,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离开中国,而是向西转移到其广袤的内陆地区。

500

文章还指出,任何试图与中国争夺“世界工厂”地位的国家,或许都将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中国广阔的内陆地区。

无论《华尔街日报》这篇报道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局长都想先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部分制造业外迁出中国”,是实际情况,但这恰恰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摘掉低端“代工厂”的帽子,逐渐走向价值链的上游。

500

任何商品经济本质,都是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回报。

制造业同样如此,也希望尽可能地压缩生产成本,从而获利更多。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球大致经历了三次产业转移。

上世纪50年代,美国为了遏制苏联,扶持日本经济,把大量纺织和钢铁产业转移到日本。

可以说,美国人开了现代产业转移的头,但随着世界经济潮流的涌动和物流效率的提升,新的产业转移再次出现。

20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远洋集装箱货轮和更为频繁的航空物流,使得曾经困扰全球的长途运输问题得以解决。

许多人力成本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当时亚洲的其他部分国家和地区,造就了后来著名的“亚洲四小龙”。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年充当制造业“二传手”的日韩两国以及港台等地区富裕了起来,随即劳动力成本也快速提升。

面对相同的问题,熟悉的套路被再次复制。

500

全球制造业转移路径历史

制造业背后的资本选择离开富裕的高成本地区,选择当时人力成本更低,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

这其中,能快速转移和复制的几乎都是无需更高技术的低端制造业。

而且从时间线可以看出,低端制造业的承接和转型周期大概是20-30年。

必须指出的是,三次全球化的产业转移,除了第一次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考虑,后面两次都是基于资本的考虑而自动出现。

500

产业转移最重要的考虑是人力成本要便宜

即随着承接地区经济发展,用人成本会直线飙升,资本不可能任其发展,坐等利润降低,只会主动将相关产业转移到用人成本更低的国家。

不过,如今的产业转移可不是简单将工厂一搬了之那么简单,除了需要考虑人力成本,还要考虑当地是否有成熟的配套体系,是否具备更丰富的产业资源。

因此,任何制造业基础薄弱的国家,都是从承接低端产业开始,不断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和配套,否则就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500

世界银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从这点来说,所谓“制造业外迁”,其实就是背后的资本觉得在中国开设工厂赚钱越来越少,选择了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而已。

事实上,我国低端制造业从2010年左右开始,就相继往东南亚和印度地区转移,大量纺织及木材加工企业不断涌入越南、柬埔寨等国,给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

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产业外移,是在产业升级还没有完成以前就开始了。

虽然相比东南亚国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不算便宜,但我们随着产业链的逐渐完善,不仅拥有成熟的基建和物流体系,相关原材料、零部件销售、加工配套等体系也基本实现集群化的产业升级,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系统性成本。

500

中国目前25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可以说,中国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体现出的整体优势在全世界范围都很难找出第二个。

必须说明的是,这也并非说我国不再重视低端制造业。

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即便产业升级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就业问题,更需要兼顾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引导的是,逐步将低端制造产业链向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外的地区转移,带动中西部的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当地的产业优势。

那么,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省份,效果如何呢?

还是拿《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来说明。

 

500

《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很细致地罗列了一系列数据,以证明中国制造业转移到内陆地区后取得的成绩。

比如,文章提到自2018年以来,随着制造业的生产力扩展到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外后,中国中西部15个省份的出口量实现了94%的强劲增长。

为了佐证自己观点,《华尔街日报》援引CEIC(全球经济数据库)数据,提出截至今年8月,上述省份出口总额高达6300亿美元,超过了同期印度的4250亿美元、墨西哥的5900亿美元和越南的3460亿美元。

同时,文章分析说,2022年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份额的14%,尽管与2021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国依旧占据了最大的出口份额,排名第二的美国仅占了8.3%,排名第三的德国占了6.6%”。

文章还特别强调,“中国沿海主要城市,如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广州以及深圳等城市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截至今年8月份的12个月中,这些地区共出口了价值高达2.7万亿美元的商品,约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商品总和的一半。”

对于沿海城市出口的稳增长,局长并不意外,但在查询了中西部近年来的出口数据后,还是惊喜不已。

500

从图中不难看出,排在最前面的四川、重庆、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广西、河北、陕西,甚至新疆的出口增长都非常快。

随着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打通,川渝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在沿海地区以外是最为发达的。

这里加起来出口金额超过了1700亿美元,远超过其他省份,显示了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实力。

比如已经开通的印尼雅万高铁项目用的钢轨,就是来自四川的攀枝花钢铁。

而攀钢目前已累计出口钢轨超300万吨,主要出口到亚洲、非洲及美洲等地。

500雅万高铁项目用的钢轨,就是来自四川的攀钢

比较意外的是新疆,出口贸易总额居然跑到了中间位置。

局长再查看了下新疆今年的进出口总额,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疆进出口总值是252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3%,超过2022年全年总值。

500

其中,喀什进出口值同比增长达到89.7%,占到同期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4.1%。

喀什可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到底是什么制造业让这座边陲城市出口增长如此迅速呢?

答案是喀什承接了大量来自广州的电子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印着欧盟认证标准的CE标志的手机充电器,六成以上的产品都是出口到东亚、欧美、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广州电子加工贸易为何来到喀什?

原因就是当地人工便宜,平均月薪2500元人民币左右,比珠三角的工人便宜了至少一半。

正是因为广州与喀什在产业转移领域关系密切,如今的喀什几乎就是个复刻版的“广州”,路名都几乎与广州一样,什么天河路、海珠路、荔湾路,恍惚间会让人以为到了广州。

500

喀什这个祖国最西端的城市,因为承接广州的产业转移,出口量激增

在喀什这样的内陆城市建厂,其中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等差异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在这里建厂也从侧面证明了,连新疆喀什这样偏远的地方都能成功复刻沿海城市的制造业,还有什么城市不能做呢?

事实上,国家在部分产业向内陆转移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布局。

500

任何产业转移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综合成本,其中关键就是基建和物流需要配套。

东南亚等国一直在积极吸引外资进驻,但令众多跨国公司最头疼的便是电不够用,路走不通。

因此,中国进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首先就是建设好雄厚的能源供应储备,同时将路修到每个村庄。

一直以来,西部能源结构发展不均衡,是其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因素,好在这难不倒素有“基建狂魔”著称的中国。

拿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来说,这里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的金沙江附近,最终2006年开工建设,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19年全面完工。

500

白鹤滩水电站开始蓄水

这期间修建有多么艰苦就不多说了,但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将超过600亿度,能充分满足周围地区的用电需求。

此外,由长江电力主导的金沙江、华能水电主导的澜沧江、国投电力和川投能源主导的雅砻江上,14座大型水电站交替开工和竣工,全部建成后的电力将是三峡发电量的四倍以上。

不仅如此,还有西北地区持续建设达十年的光伏发电一直在悄悄进行。

截至2019年,中西部已经有十多个省份实现光伏发电成本与煤电打平,并且还在持续降低发电成本。

用电结构改变,不仅是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会担心停电,更重要是电价将会便宜,增强对高耗电的半导体产业的吸引力。

常规的半导体企业年耗电量往往在百亿度以上,如果每度电便宜1毛钱,每年就能节省数亿元的用电成本。

这其实也正是西安、成都等城市近年来吸引了多家芯片及相关企业落地的重要原因。

对于产业转移配套的物流领域来说,路不仅要通,还要更便利。

这就不能不提贵州。

2018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453公里,位居全国第七位,超过江苏。

这个数据背后还藏着一项世界纪录,全球前100座高桥,有47座在贵州。

500壮观的贵州北盘江大桥

甚至因为贵州山地复杂,贵州高铁不是像其他城市都在陆地跑,其中一半里程是通过1400座隧道,行驶在地下。

再看新疆,喜欢自驾游的朋友肯定知道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的“独库公路”。

这是连接南北疆的一条重要通道,全长561公里,沿途穿越崇山峻岭、河流峡谷,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

但这条始建于1974年,全线通车于1983年的公路,虽然是连接新疆南北的重要交通命脉,却因为建设简陋,时常因为气候和地质影响而封路,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500

风景如画的独库公路

目前正在规划修建的新疆G3033奎屯(独山子)至库车高速公路项目,将彻底改变交通受天气影响而封路的局面,成为新疆西侧跨越天山南北新的交通大动脉。

用这两个自然条件在西部地区都极具代表性的省份举例,是想说明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内陆地区,其实不只是工人工资便宜,而是我们真正做到了产业转移所需的综合配套,这些才是全面发展地区经济的底气和实力。

局长也想说,成为“世界工厂”并不是我们根本目的,我们是希望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并且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能带动所有地区的共同富裕。 

500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足够的内功支持。

未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发表于安徽省

热门评论 3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你真行,印度能拿得出手的所谓机电产品就是你说的这两样,拖拉机和摩托车!这两样印度开发的时间都比中国早很多,特别是拖拉机,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而且一直如此,摩托车基本都是低档的为主,不足为虑。国家重金投资基建就是为了降低基本物流和制造成本,建议你别憋在小地方出来走两步看看!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这就是倒因为果了。
    摩托车我不太清楚,但是拖拉机确实是印度的传统强项,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并不是这几年所谓产业链转移造成的,印度马恒达也是世界有名的500强企业。
    2022年末至今,一直有无良自媒体唱衰中国农机行业,拿出来的论据无非是拖拉机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降低,你可能是受到了他们影响。实际上,这也是网络上的骗术。近几年,中国拖拉机一直在战略转型,我们的产量虽然跳水式的降低了,但是产量结构更加优化了,大中型拖拉机逐渐实现了对小型拖拉机的替代(大中型拖拉机约占总产量70%,其中,大型拖拉机产量提升到16.5%,翻了5倍),这一方面更符合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规模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主动去除低端产能的成果。作为印证,2017年至2022年,我们的拖拉机出口量一边降低(约13%),出口金额却在大幅度上升,由5亿美元增长到8亿美元。现在,我国农机正在往“无人农场”方向发展,走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的路子。展望未来10年,我很怀疑印度能否守得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什么叫自己骗自己,这文章是华尔街日报出的,又不是中国媒体,且有数据有论证,比你一张嘴强,连以前网上那些吹转移越南和印度的也是靠一张嘴bb,前几天刚有篇新闻,今年越南和印度的出口明显倒退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36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hzhbest
    我们还有很多的【二手衣服】收拾干净后出口到了非洲,很多的【二手汽车】也同样出口到了非洲,你是不是想说印度的一手产品就是我们的二手水平?
    你对世界的发展是不是缺了最近十年的认识?青藏高铁知不知道?我国西南建的大桥在世界刷榜知不知道?全国最多机场的省级行政区依然在新建机场知不知道?还什么“光是交通一点……就不可能”。
    你到说对了一点,的确没有“大规模”转移,只不过是随着一带一路的物流路径往更接近出口口岸的方向新设立产业链罢了。
    到时越南和印度,完美适配你这句“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国外控制的产业链往越南和印度等地转移,并不完全是经济因素驱动,美国主导的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战略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家非要走,我们也不能强留……
  • 全部楼层
    Paradigm
    这就是倒因为果了。
    摩托车我不太清楚,但是拖拉机确实是印度的传统强项,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并不是这几年所谓产业链转移造成的,印度马恒达也是世界有名的500强企业。
    2022年末至今,一直有无良自媒体唱衰中国农机行业,拿出来的论据无非是拖拉机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降低,你可能是受到了他们影响。实际上,这也是网络上的骗术。近几年,中国拖拉机一直在战略转型,我们的产量虽然跳水式的降低了,但是产量结构更加优化了,大中型拖拉机逐渐实现了对小型拖拉机的替代(大中型拖拉机约占总产量70%,其中,大型拖拉机产量提升到16.5%,翻了5倍),这一方面更符合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规模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主动去除低端产能的成果。作为印证,2017年至2022年,我们的拖拉机出口量一边降低(约13%),出口金额却在大幅度上升,由5亿美元增长到8亿美元。现在,我国农机正在往“无人农场”方向发展,走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的路子。展望未来10年,我很怀疑印度能否守得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互联网论战,最怕的就是装逼的碰上了真懂的……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转移到越南、印度就没有运输成本了和时间交付了?就不需要重建工厂和产线了?越南和印度都是现成的?
  • HALF LIFE 爱中国,爱家庭,爱朋友,爱自我
    全部楼层
    巡夜人
    对于西部山区。如果只是看短期的投资收益。那么什么都不用做了。
    修公路,没有几个人走。
    为了就几十个的山区村庄,修铁塔,拉电线,架基站。就为了收一个月几十块的收益?
    这个账不能怎么算的。
    当地的基础设施做好了,物流通畅了,才有发展的空间。
    说白了,也就中国能这么要求大国企去做。
    你说的我同意
    但是
    1、应该以发展空间上限和人口发展趋势、经济技术趋势等相匹配进行规划建设,否则就是浪费
    2、人民要的是结果,以给单独一户人家拉电线为例,作秀可以,真要实用的话,给居民一套小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岂不是更划算和实用?
    3、如果上述两点还不理解,那就没法子理解为啥教员当年要把贪污和浪费这两个并列,称为最大的犯罪了
  • 全部楼层
    HALF LIFE
    1、是比土司大楼有用
    2、但是投资收益率你算过么?否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对于西部山区。如果只是看短期的投资收益。那么什么都不用做了。
    修公路,没有几个人走。
    为了就几十个的山区村庄,修铁塔,拉电线,架基站。就为了收一个月几十块的收益?
    这个账不能怎么算的。
    当地的基础设施做好了,物流通畅了,才有发展的空间。
    说白了,也就中国能这么要求大国企去做。
  • 土鳖脑残粉 我一脑残,惹我需谨慎。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你要是在工厂打螺丝就好好的打螺丝,你别想那么多复杂的事情,你想不来的,每个月拿2000~3000偶尔去网吧上上网打打游戏泡个妞就好,别特喵的觉得自己就是个专家似的在指点江山~
  • HALF LIFE 爱中国,爱家庭,爱朋友,爱自我
    全部楼层
    工农结合
    投资是长期的。收益率也不是看完工当年的。
    1、投资是长期的
    2、收益率是应该符合经济预期的,贵州省的自然环境跟福建省有一拼都八山一水一份田,人口也都相近,也没见福建省造那么多大桥去
    3、量力而行,否则也不会有70万亿的地方债了....
  • 全部楼层
    HALF LIFE
    1、是比土司大楼有用
    2、但是投资收益率你算过么?否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投资是长期的。收益率也不是看完工当年的。
  • 刘大辣子
    就是云南最怂,不缺水、不缺电、不缺人,区位优势好,接壤三个国家还干成这鸟样,全年出口才128亿刀。
    云南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中南半岛铁路网逐渐形成,云南的沿边优势会更加突出。
    云南现在是开放前沿。
    天时地利都有了,就看云南人如何发挥。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为啥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因为他们所有的产能都是美欧产业链的一部分,不去不行;为啥有一部分产业链没去越南和印度?因为他们只有部分的产能是美欧产业链的一部分,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 大力发展内陆,开发大西北应该要入国家战略,并且作好收入分配经济向靠内需长远发展上。
  • 刘大辣子
    就是云南最怂,不缺水、不缺电、不缺人,区位优势好,接壤三个国家还干成这鸟样,全年出口才128亿刀。
    是缅甸太烂了?
  • 振奋人心啊!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印度人跟随英国主子的脚步(殖民扩张),比中国更早深耕非洲和美洲,而印度独立后英国工业技术同样被印度“继承”,如从英国学习的印度摩托车表演队,曾经风靡殖民地,更参加了1947年印度独立表演,60年代印度收购了英国恩斯菲尔德摩托车公司,而印度拖拉机知名企业伊思考特,马恒达,ACE都是在印度独立之前成立的,至于说“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完成是瞎扯,以前也是印度占据绝对份额!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这就是倒因为果了。
    摩托车我不太清楚,但是拖拉机确实是印度的传统强项,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并不是这几年所谓产业链转移造成的,印度马恒达也是世界有名的500强企业。
    2022年末至今,一直有无良自媒体唱衰中国农机行业,拿出来的论据无非是拖拉机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降低,你可能是受到了他们影响。实际上,这也是网络上的骗术。近几年,中国拖拉机一直在战略转型,我们的产量虽然跳水式的降低了,但是产量结构更加优化了,大中型拖拉机逐渐实现了对小型拖拉机的替代(大中型拖拉机约占总产量70%,其中,大型拖拉机产量提升到16.5%,翻了5倍),这一方面更符合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规模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主动去除低端产能的成果。作为印证,2017年至2022年,我们的拖拉机出口量一边降低(约13%),出口金额却在大幅度上升,由5亿美元增长到8亿美元。现在,我国农机正在往“无人农场”方向发展,走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的路子。展望未来10年,我很怀疑印度能否守得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我们还有很多的【二手衣服】收拾干净后出口到了非洲,很多的【二手汽车】也同样出口到了非洲,你是不是想说印度的一手产品就是我们的二手水平?
    你对世界的发展是不是缺了最近十年的认识?青藏高铁知不知道?我国西南建的大桥在世界刷榜知不知道?全国最多机场的省级行政区依然在新建机场知不知道?还什么“光是交通一点……就不可能”。
    你到说对了一点,的确没有“大规模”转移,只不过是随着一带一路的物流路径往更接近出口口岸的方向新设立产业链罢了。
    到时越南和印度,完美适配你这句“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 HALF LIFE 爱中国,爱家庭,爱朋友,爱自我
    全部楼层
    巡夜人
    修路,总比修土司大楼要有用。
    1、是比土司大楼有用
    2、但是投资收益率你算过么?否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 HALF LIFE 爱中国,爱家庭,爱朋友,爱自我
    全部楼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债务能变成有效资产,特别是能带来现金流的有效资产,善莫大焉
    前提是有效
    否则就是新时代的大炼钢铁
  • HALF LIFE
    您知道背后贵州城投欠了多少钱么....😂此条评论已被折叠,点击查看
    债务能变成有效资产,特别是能带来现金流的有效资产,善莫大焉
  • 风卷千苍
    有一部分产业链转去了越南和印度,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非洲、美洲的拖拉机、摩托车,全是印度造的,以前全是中国造。
    至于说产业链从沿海转到内地,那是自己骗自己。
    从远远落后沿海,到逐渐跟上一点,只能说是内地的正常发展。
    光是交通一点,产业链就不可能大规模向偏远内地转移。运输成本和时间交付延迟足以抵消那点人工差距,更不用说重建工厂和产线的巨大投入。
    什么叫自己骗自己,这文章是华尔街日报出的,又不是中国媒体,且有数据有论证,比你一张嘴强,连以前网上那些吹转移越南和印度的也是靠一张嘴bb,前几天刚有篇新闻,今年越南和印度的出口明显倒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