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末位淘汰过于另类?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大学生应该实行末位淘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有些想当然了,其中的想法缺少可行性,甚至就是现实中的问题。

举例一,教学科研分开,上的课多给的钱多,上不够的扣钱,这个可行性就比较低。

因为大学中基础课和通识课是各专业共通的,专业课是差异化的,所以专业课老师肯定上不过英语、数学、思政这些基础课的老师;而且作者的意思好像老师想上课就可以有课可以上,但是和教师专业相符的课程本身就是有限的,如果不介意教师上自己不懂的课的话,这个问题倒是能解决,那我们还要专业性强的教师干什么;

同时,为什么教师重科研呢,因为这是学校评职称的重要标准,为什么学校重视呢,因为这是学校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准,不是说你简单分开就可以做到的。

举例二,没人选课的老师退出,你觉得学生会怎么选,有没有可能谁管得严、谁考试严格,学生先把他淘汰掉,谁上课批评学生淘汰谁,实际上只需要有部分学生这么做,这个老师就有大麻烦了;

上课好的老师,认真负责的老师会不会把上课当段子讲,会不会不对学生进行课堂的管理,会不会只讲最简单的东西,不给学生挂科。如果不会,那就要承担风险了,如果学生素质都高这些不是问题,但这里提到的现象恰恰是不少学生的素质不够高的情况。

举例三,末位淘汰是干什么的,用处是啥,它的作用是让大家争着不在最后,但不是努力向前,并且方式不一定是通过努力学习,更有可能选择各种捷径。不是说不应该严格一点,而是末位淘汰过于另类。

这里有些想法的雏形不是没有尝试过,但如果真的有效怎么会大家都不知道呢。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