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的教育减负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做

【本文来自《雷望红:别让县域教育塌陷,要让底层家庭学生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说说我的认识吧。

首先我确实对现在的教育是有些意见的。比如每天晚上散步到镇上唯一的中学时,都会看见门口聚集了大量的人,有私家车,有电动车。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还以为是学校门口发生车祸了呢,一问才知道,是家长在接孩子呀,这些天仍然是这样,一批批的孩子在不同时间走出校门,再详细了解一下,原来是高一学生晚上九点半离校,高二学生晚上九点四十离校,而高三学生则是晚上十点(晚十点!)离校。(本校没有初中部)我想这不是跟打仗一样吗?可比我们那时辛苦多了。想着前些年政府进行的学校减负,真的有道理啊

我说的这所中学是镇上的唯一的一所中学,建于1956年,省重点高中。但是在本(县级)市也只是二类中学水平,本县级市的一类中学是省X中,每年都有考入清北的。而眼前这所镇上的中学,考试的最好水平大概也就是211,去年高考500多名考生,考上一本的81名,一本率也就是15%,可见江苏省的高考是多么的内卷。

当然,本镇是工业区,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包括重要的国家级的工业集群,学生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外地在本地务工人员(含小老板)的孩子,我想这所学校对普及高中教育的贡献不可小觑。

今年上半年,我所在公司的总老板——一位爱国华侨老先生,从东南亚来国内开会,听到这种情景时,老两口睁大了眼睛难以相信啊,他们从来也不曾到我们这儿的中学教育的会如此这般,这在东南亚国家是不可思议的。

我想起前些年到东南亚出差时,与总老板家族中的年轻一代吃饭聊天,其中有年轻一代在美国读书的家族成员对我们说:“我们班上的中国同学,学习真好啊,我们根本比不上的”。当时这一席话令我倍感脸上有光。现在联系眼前在校园门口见到的情景,验证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古训。我们的基础教育真的是很过硬的。

我也注意观察了下课孩子的精神状态,是不是相像中的那样萎靡不振,满脸苦相?不是的。孩子们下课出校门,依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见到家长也是其乐融融,精神状态可以的哟。

关于教育,我这个教育外行一贯反对所谓快乐教育,甚至极为痛恨这种说法!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勤学苦练的说法,当年韩愈的古训“业精于勤、慌于嬉”,从小就烙在我的大脑中,干任何事情都需要这样啊!(极少数天才除外)比如说军队中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比如说中国女排训练的“从难从严”,再比如工厂中的所谓“工匠精神”,技术研发等等,没一项和“快乐”沾边的!所以我认为一些媒体专家们鼓吹的所谓快乐这个快乐那个,是公开的胡说八道。

当然政府提出的教育减负这个方向还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做。比如说近些年对数理化的弱化,高考英语的权重之大(莫名其妙),中考分流等等,令人难以理解。再比如说一堆非常小众的钢琴、滑雪、舞蹈甚至马术之类的活动算做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最后本人一直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虽然有问题,但总体是成功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穷二白的情况发展到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唯二的强国(这是美国人说的哟),教育起了最基础的作用,这是基本的事实!一些文人发出耸人听闻的论断,说中国教育是“应试教育”,发出“中国教育失败”论,完全经经不住现实的检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