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城市,越来越富了

500

作者:小白菜

编辑:养乐多

强者恒强:A股上市公司数量"十强"城市格局暂时稳定

作为城市经济版图中一块重要的拼图,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在微观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同时也是支撑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之一。

企业往往代表着产业和资本,而上市公司不仅能带来资本,还能带来产业,被认为是观察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主体活力、政务营商环境,甚至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窗口。

2023年A股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前三季度,中企上市市场总体保持合理运行。

分时间段来看,上半年市场热度较高,新股发行数量同比增长;8月底,为维护市场稳健运行,中国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第三季度沪深两市新股发行相对放缓。

上市数量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企业数量共264家,同比下降12.0%。

募资规模方面,A股首发融资额合计3,206.63亿元,同比下降32.8%,其中,沪深主板合计募资609.61亿元,同比下降47.5%。

虽然沪深两市IPO有所收紧,但北交所热度依旧不减,前三季度共60家企业上市,同比上升71.4%,北交所总融资规模104.74亿元,同比增长69.5%。

分城市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8日),内地城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十依次为:北京(471家)、上海(438家)、深圳(422家)、杭州(224家)、苏州(214家)、广州(153家)、南京(124家)、无锡(121家)、宁波(116家)、成都(109家)。

500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城市战争”!攸关未来竞争力,前三稳居第一梯队!争夺已白热化

从统计结果可见,京沪深三个城市均已拥有超过400家境内上市公司,组成了第一梯队;

杭州、苏州以各200余家的数量,跟前后的梯队都保持较大差距,形成第二梯队;

广州、南京、无锡、宁波和成都组成的第三梯队,分别拥有100多家上市公司,除了广州较占优势外,其他几家前后差别不大。

虽然最新的"十强"城市名单跟去年一致,但是部分城市的排位发生了变化:

前七名排位完全相同,去年的第十名无锡,今年前进2位排名第八;去年的并列第八名成都,则后退2位排名第十;另一个去年的并列第八名宁波,今年排名第九,略可视为不动。

前“十强”排位的变化整体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

无锡的排位上升除了得益于积淀深厚的科技制造业基础,也和政府部门的持续加力推动密切相关。

而"十强"中唯一下滑的成都,实在是有些"流年不利"——今年至今成都新挂牌3家上市公司,但与此同时退市7家,从而使得总数减少了4家。

如果按照去年的增长速度,第一梯队的三个城市今年将向500家的数量迈进。其中领先优势明显的北京最有希望率先突破500家。

沪深两地则竞争胶着,谁先冲线都有可能,但都大概率要等到明年。

后续梯队的排名亦瞬息可变,更有十强之外的挑战者,随时准备前来敲门,比如长沙、合肥、武汉、绍兴、天津、重庆、厦门……这些都是"十强"门外虎视眈眈的竞争者。

尤其是长沙、合肥、武汉、绍兴四市,已分别拥有上市公司80家左右,总量破百可谓指日可待。

北京、上海、深圳: 第一梯队城市各有千秋

从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来看,截至2022年底,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87.75万亿元。

其中,北京460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达到21.38万亿元,高居第一;深圳405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达到8.65万亿元,位居第二;上海418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达到7.56万亿元,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遵义以4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2.18万亿元位居前五;宁德以4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9756.84亿元位居第16位。

处于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第一梯队的京沪深三地,虽然在上市公司数量上相差不大,但在市值结构、总市值和控股类型结构等方面,却有着较大差别。

北京证监局辖区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超过深圳和上海的总和,跟北京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的中央国有控股企业有关,这中间产生了众多股本数量和市值巨大的上市公司"航母",比如中国工商银行。

从控股类型具体来看,京沪深三地均是自然人控股公司占比最多,同时,作为各类央企的主要聚集地,北京国有控股公司最多;

上海长期身为外资入华首选目的地,因此外商控股公司最多;

而深圳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自己的主战略,培育出了国内数量最多的民营上市公司"深圳军团"。相应的,深圳的自然人控股公司占比远超京沪。

可见,这三个城市的上市公司控股特征也反映了它们的长期以来的发展定位和战略。

此外,如果论上司公司的密度,深圳已经是世界顶级。

深圳总面积平均3.7平方公里1家上市公司、建成区面积平均1.7平方公里1家上市公司、常住人口每3.3万人1家上市公司、户籍人口每1万人1家上市公司、劳动力户籍人口每5000人一家上市公司。

500

在IPO募资能力方面,以今年前8个月为例,国内共有243家企业境内上市,合计募集资金3054.57亿元,其中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募资总额均为250亿元左右,三地不相上下。

在经营数据上,通过统计北京、上海、深圳辖区境内上市公司已发布的年报,从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三地上市公司的总体竞争力各有所长,并未呈现明显差距。

而在创新研发方面,北京、深圳、上海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为4895亿元、1598亿元、1528亿元。

虽然北京公司的研发支出在三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是在研发强度上却表现不佳:北京的研发强度只有1.88%,低于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的2.34%。

与之相对应的,沪深两地上市公司表现出超出全部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的研发积极性:上海则以2.51%排第一,深圳2.46%排第二。

抢数量也要争质量,奔向上市公司竞争2.0时代

传统"三强"除各自拥有首都、经济龙头和经济特区的闪光标签外,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分别背靠证交所这一重要的金融要素市场,这也是三地吸引资本市场探险者们集聚的重要底气之一。

在拥有领先的上市公司存量优势的基础上,近些年北京、上海和深圳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增量资源的开拓。

今年初,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支持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境内A股上市,对这些企业均有相应奖励。

北交所的横空出世和加速发展,让北京备受鼓舞,当地随即出台一系列"趁热打铁"的政策。

比如北京市朝阳区为引导企业到北交所上市,对企业新三板挂牌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企业从新三板挂牌到北交所上市,享受到的市区两级奖励资金最高可达千万元。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地,上海在鼓励和培育企业上市方面一直是先行者,许多政策措施也是各地学习效仿的范本。

尤其是在科创板设立后,上海市大力支持本地科创类企业上市,最新的重要文件是今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明确提出要落实"应科尽科",鼓励符合要求的未上市民营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已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回归科创板上市。

深圳打造上市公司聚集地的路径跟上海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对中小企业的吸引扶持上。这为深圳培育了充沛的中小板(2021年4月并入深交所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资源,也让深交所的股票交易量反超上交所。

500

上月初,已经稳居上市数量领跑军团的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扩充上市后备资源、提高上市服务水平、汇集要素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上市工作考核和服务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

不过,上市公司数量只是衡量城市经济竞争力的一个粗放指标,更值得关注的是募资能力、经营质量和公司治理水平。

如果说数量竞争是城市上市资源竞争的1.0时代,那么,到了2020年10月,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标志,这场竞争正式进入了重数量、更重质量的2.0时代。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些政策措施大多从上市后备力量培育就开始,覆盖企业种子期、上市过程和上市后正常经营发展的全过程。

其中在筛选培育上市资源上,包含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不约而同地把"制造业""创新""硬科技""专精特新"等作为选择的关键词。

而其他新一线、二线城市如无锡、合肥、西安等则尤其注重目标企业的早期孵化、培育,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成为各地争先发展的业态。

未来,随着上市资源的逐步优化和监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境内股票市场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上下滑动查看参考资料:

2022年A股市值百强城市出炉:北上深A股上市公司均超400家,15城A股市值破万亿 https://www.time-weekly.com/post/298932

上市公司“城市战争”!攸关未来竞争力,前三稳居第一梯队!争夺已白热化-第一财经

https://mp.weixin.qq.com/s/rOgCTl-GICCO9fqhasKENA

2023前三季度IPO市场一览-清科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TtHJ6aimFDM3R0cTpZZkUA

中国城市上市公司大PK 谁是隐形王者?-中国新闻周刊

http://news.inewsweek.cn/finance/2021-02-22/11843.shtml

中国上市公司2022年发展统计报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https://www.capco.org.cn/sjfb/dytj/index.html

A股上市公司数量大比拼,前十名仅这个城市来自中西部-第一财经

https://m.yicai.com/news/101674846.html

深圳421家A股上市公司半年观察:8.59万亿总市值占A股10%,“带飞”哪些产业集群?-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928/herald/d82e4d16f3a11495167fabd56d8ae558.html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