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人问你“哪根金条是龌龊的”时候,就别怪国产剧“没生活”了

【本文来自《为什么现在的国产剧越来越没有生活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个问题近些年被反复拿出来说,我认为光去“批判”,然后说一句“该管管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复杂,包括并不限于:

编剧在整个工业生产链上被挤压为弱势群体,大活儿被层层转包,真正在写的都是写大学生、研究生、网络写手。这些人大多是象牙塔里的网络生物,即使有才华,要“接地气”也很难。再说,资方不需要他们接地气,只需要他们“降本增效”——快速拿出便宜的东西——对于编剧来说,拿着微薄的收入,没有稳定的进项,怎么可能像老一辈体制内的作家编剧那样踏踏实实深入观察体验生活。打工人生存是第一要务。抛开理想吧,跑到知乎微博小红书上多看一些吵架和吐槽贴,写个大纲把段子都放进去,再看看网络小说里什么人设吃香,也照着捏几个角色才是正途。

互联网上掌握着一定话语权的媒体和“高层次”受众希望文艺作品能够“真实”“犀利”“反映社会问题”“激发思考”,但是处于混沌大多数的消费者,那些层次可能不那么高的普通人其实更愿意去看那些轻松无脑的“电子榨菜”——就像“糟糕,我被美女包围了”这种游戏,鬼都知道“不符合现实”,但很多人就是愿意去花这个钱来麻痹自己。所谓“我每天在现实中被毒打得已经够惨的了,不想下班回家刷刷手机再去沉浸式感受这种残酷的现实了”。你不能说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市场不会和你讲对错。

永远暧昧和难以捉摸的审查制度,你对“生活”的把握有很大风险带来血本无归的“下架”和“封杀”,商人投那么多钱进去是要稳定回报的,回避高风险是本能。也许你送审的时候没问题,拍的时候不觉得有问题,上映之前上面也觉得很好,播着播着网络舆论、各种自媒体就给你看出问题了,然后各种梗图满天飞,各种带节奏和举报,然后你就无了,无得莫名其妙,六月飞雪,但很快就有无脑剧在骂声中赚得盆满钵满,虽然被骂,但点播率高,而且别人举报都找不到什么上纲上线的罪名,因为太傻了。“傻”和“脱离现实”无法成为被封杀的罪名,你说和谁说理去?

总结一下:

1.给创作者足够好的环境,你才能要求他们出好的作品,磨坊里的驴造不出航空母舰

2.如果好作品的评价标准只是投资转化率和收益,那谢若琳会问你“哪根金条是龌龊的?”

3.一边说着“卿等畅所欲言,言者无罪”然后把说话的臣子都扣上“图谋不轨,包藏祸心”的帽子满门抄斩的皇帝能得到一个什么“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盛世呢?——作为观众,能做到克制地表达好恶,作为审查部门,能做到智慧地有所作为吗?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