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深圳高考去!

作者:深海斯基   微信公众号: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500

1397年,大学士刘三吾接到一项重要任务,担任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说重要很重要,为国取材事关江山社稷。说普通也很普通,大明诞生后30年里,这样的全国性考试也已经举办八次了。

八十多岁的刘三吾,学问很好,又因为性格随和好说话,自称“坦坦翁”。但他没有想到,这次看似平静的科举考场,冥冥中暗藏着杀机。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录取的贡士公示以后,就该举行殿试了。

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看了名单,上榜的52个考生,全部来自南方。

这位一言不合就打属下屁股的皇上,生气了。这样的录取结果必定让北方的读书人感到上升无望,那还了得。

刘三吾也很耿直,全国一张卷,统一打分统一录取,非常公平简直完美。

随后,刘三吾被发配边关,两个副手被处极刑。

皇上重新组织考试,这回的榜单上,61个人全部来自北方。

后来形成了一项制度,刚开始录取名额北南按比例四六开,后来南方55个,北方35个,中部10个。

尽管招生名额多有变化,但这种招生方式一直延续了下来。

这叫顾全大局。

 500

在距离2019年高考还剩一个月的时候,几个来自衡水的小伙子潜伏进了深圳。

关于衡水这个河北省的一个小地级市,在大家的印象中有两样特产,一个是能喝出男人味的老白干,一个是衡水中学。

常年包揽河北高考状元,清华北大多半名额被衡水夺得,一个学校靠一己之力拉升全省的录取分数线。

衡水这所超级中学身上有太多令人艳羡的目光,在8个省开了18所分校。

500

老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么一比,深圳的家长不干了。

在4月底举行的深圳二模中,全市前十名学生里有六人来自深圳富源学校,竟然远超深圳传统“四大名校”。

家长们起了疑心。

正常来讲,这个富源学校生源一般,录取分数线远低于深圳四大重点。但是在去年高考中,该学校有9人考入清华北大远超往年。

更诡异的是,这9个人中有的登上了河北几个高中的光荣榜。

“高考移民”的魅影又出现了。

 500

大家都知道,每个省高考难度是不同的。

来自山东、河南、河北这样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省份的考生,本来能考个一本的,到了贵州、云南也许能考个211,到了青海、甘肃也许能考个985。

到了北京上海呢?这个咱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显然,这里面有巨大的套利空间。岭南漫山遍野的荔枝拉到北边,能卖出高价,一个来自高考大省的孩子,跑到个别省份去考试,不是赚几个钱的问题,改变的是整个人生。

2005年6月24日晚,海南高考成绩公布。当媒体们一哄而上寻访高考状元的时候,才发现理科状元不见了。

此时,考了897分的李洋也在家里焦急等待,作为今年的理科高考状元,却开始担心结果。

根据当地规定,学籍未满两年的高考移民将不能报考本科第一批院校,李洋正是来自湖北,未满两年。

一个月后靴子落地,他确定被取消报考本科第一批的资格,别说清华了,一本都上不了。

 500

当然,成功的例子还是有的,并且还不少。

自打福建省从2016年加入全国卷一的行列开始,两年来一本二本录取分数线都是采用全国卷一的省份中最低的。

具有福建省户籍的人员即有资格参加高考。竞争小门槛低,这可真是一块价值洼地。

结果,2018年福建省的一本文理分数线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大涨62分和49分,二本文理分数线分别增长66分和45分。

本地的考生们目标一本变二本,二本变三本,三本变成大专。

家长们开始相信,外来的高考移民真的有两万多人。

这样的人,我们很多人身边就有。

本来在班里表现平平,快高考还有个把月,人消失了。以为是跟父母支援西部建设了,结果几个月以后,人家去了北京上海的好学校,鲤鱼跳龙门了。

这些人我们还能够接触到,要么听说过要么见过。还有一种人,我们从来没有打交道的机会。

在人大附中的网站上写着,“人大附中的外籍学生每年85%以上考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其他学生也考入国外一流大学。”

这可不是虚假宣传。

500

2017年人大附中35名外国人,16人考上北大,16人考上清华,3人考上人大。就是一看照片,名是中国名,脸是中国脸。

怎么就享受上了外宾待遇了呢?


 500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被外来人抢走了自己孩子的机会,家长们自然生气。

就像这十来位衡水学霸,偏偏高考的时候来搅局,就不能等大学毕业了再来深圳工作交房租,这不也是支持特区发展嘛。

但这事有一点让人尴尬。

和河北一样,广东同样也是一个高考大省。

2018年广东高考报名人数高达75.7万人,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南省。一本上线率仅为11.57%,在全国第23位。211院校在广东的录取率仅位2.74%,排全国倒数第二。

几个河北人,来广东高考,总感觉有点像在河南平顶山批发煤炭拉到山西大同卖的意思。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衡水的学生硬是压了深圳考生一头。

这是应试教育的巨大胜利。

500

住校半军事化管理,边喊口号边跑操,学校是工厂学生是机器,题海战术千锤百炼。

看一眼学校的照片,巨大的压力便扑面而来。伴随而来的,是高考后的撕书庆祝,白花花的纸条如同还窦娥清白的六月飞雪。

500

一个知识点看一遍是学习,看两遍是巩固,看三遍是提高,做题练习千百遍那叫自虐。

知识不再有趣,只是改变人生的一个工具。

 500

一位叫赵翼的年轻人中举了,他很高兴。

他的家乡江苏,历来都是考试竞争最惨烈的地方。他动了动脑筋,投奔了外舅在北京参加考试,一举夺得探花。

对于这种钻漏洞发迹的行为,他这样解释:“士穷则躁进,此事古来有;要当期大节,微眚岂足垢?”

意思就是说,做大事不拘小节嘛。

也难怪,还是落魄书生时嚷嚷着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一朝高中又觉得世界如此美好,你们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话也是赵翼说的,听起来跟步长制药千金赵思雨的话颇有几分相似:

“我的目标是回国考公务员,改变农村教育不平等的现状。”

书中自有黄金屋。 

抱着这样心态上位的读书人往往让人失望,一旦成功书里的大道理就被丢到九霄云外,谈玄论道,沉迷享乐。

当李自成开始步步紧逼,白山黑水间成长起来的敌人迅速壮大的时候,朝堂上发现了一张纸条:“奉送大明江山一座。”落款“八股朋友同具”。

靠着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大明稳定了几百年,在最后时刻,士大夫们“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满口天理道学,崇祯内心该是多么的绝望。

这么多年的考试,连一个可用的人才都找不到,只能埋怨“文臣个个可杀”。这是八股取士,应试教育的恶果。

应试教育很公平,只需要买点教材习题发奋苦读。一切看起来都很公平,可就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钻漏洞。哪里有价格差哪里就有商机,这是人性。

但是,衡水这几个孩子就一定比深圳本来的前几名优秀吗?德智体美劳就胜过他们吗?

未必。

但就是因为几分之差,就会与名校失之交臂。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黑白之间,有很多颜色,也会有更好的办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