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粤语’,是最有利于推广粤语文化,粤语歌曲的方式
【本文来自《唱粤语歌也可以用拼音去标注,网友们最好不要取“谐音”去唱粤语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初衷就有问题。‘散装粤语’,其实才是最有利于推广粤语文化,粤语歌曲的方式。
普通话中国官方法定国语。但中国官方都没有强制要求日常生活但普通话口音发音标准化,没有要求普通人唱歌也必须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发音那么标准。罗翔,郑强,罗永浩,不同地方的人,都说普通话,发音完全不一样。普通话更散装。但丝毫没有人嘲笑和强求标准。
粤语作为地方方言,连广州人,香港人的发音都有区别。还有香港人认为广东人说的粤语不正宗。这样还去要求内地人,实在是荒唐。
这就是这些年香港社会戾气的反映。
唱卡拉OK,连公务员窗口办公的严谨够不上,纯属于自娱自乐,自己开心就好。
文章作者,把唱歌自娱自乐也‘上纲上线’,还用什么‘对错’的说法去定义唱歌,满满的‘匠气’。活得太累了。
工作要认真,公共行为要讲规则,守规矩,但是娱乐活动,真没必要这样。
作者可以看看自己文章,一张嘴就是‘不要这样’,‘那样事错的’,还以为是什么严谨的学术,不过是一个唱k。
这就是匠气。
深层的说,新加坡,香港,都是特殊环境下的成功。人多,地狭,资源少。必须管理上下功夫。所以两个地方特别在乎小细节。这也算一种生存策略。值得理解和尊重,但负面的效果就是过度追求细节,最终流于舍本逐末了。所以尊重归尊重,但不必完全照搬。
这些年大陆的管理风格,也有些脱离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俗称不接地气),盲目追求新加坡香港的管理精细化,制造了一批舍本逐末的基层小吏。人们的生活乃至思想,被框在条条框框里了。
香港也不遑多让。大陆人上赶着说粤语,唱粤语歌,不说鼓励宽容,上来一张嘴就是嘲讽,一张嘴就是你们错了,你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陆港两地都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