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大学科研与企业研究的差别-读项立刚有感

【本文来自《技术的路只一条,产品的路有千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注意大学科研与企业研究的差别-读项立刚有感。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这几天读了项立刚的几篇文章,感触很深。虽然我在大学里面也搞科研,做了些项目,也发了一些论文,但自认为科研水平还是比较弱。从他的文章的学习中,有几点感悟。

      一、产业界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大学科研院所的水平,毕竟面临的环境不一样,产业界的研究涉及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全力以赴;大学科研机构则不涉及生死,最多慢一点或搞砸了,还能重新再来。如同某位记者采访过武工队的战士,问他们日语为啥说得这么好。战士回答,学不好说不好的都已经牺牲了,剩下的都是学得好说得好的,企业类似,但大学科研院所有国家保底,不会。

      二、大学科研院所研究的项目,重点是在某个细分领域去突破,存在很多未知数。企业的产品则是要考虑产品链条上所有的东西是否配合。如同木桶原理中,大学科研院所只考虑某一块板能否拉得更长,企业则必须考虑这个桶最终能装多少水,合理搭配就好,必须去把某一块短板补齐。

     三、企业在生产第一线,是直接接触市场的,对市场的反应也是最快,迭代能力最强,大学科研院所往往会落后几年。大学教师往往是硕士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的多,没多少市场经验,理论与市场差距非常之大。而且如果教师不做科研,不和企业有横向项目交流,几年后,就和市场拖钩,只剩下课本知识,上课只能照本宣科了。这方面,我是坚决反对项立刚提出的大部分高校不应该搞科研。

    四、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的目标导向不一样,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做出来,管你用什么路径方法,能做出来,能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来,就是最优的。大学研究人员没办法了解整个产业链,只会从自身的技术路径去寻找突破,有很强的路径依赖。

    五、项说的,中国科研实力强于美国,我觉得一是体现在我们很多高精尖领域已经超过美国或者达到美国的水平;二是能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这方面的科研含量是最多的。某个高精尖的先进,只是一个细分领域,真要算起来,价值并不高。但在大类商品上,能用最优的成本生产出同质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这是一个企业家才能、管理能力、产品控制力、财务管理能力、市场信息收集反馈能力、供应链配套水平、国家支撑能力的综合配合的结果,少一环都不行,这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科研创新能力。

    六、 大家现在在讨论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外对比时,往往只是关注某个细分领域,而却忽略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没有想到,按照我们国家现在的统筹能力和科技实力水平,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只要国家需要,国家可以立即统筹组织力量在短时间内去突破去完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