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谈判之后,要么以军取消进攻,要么爆发“小型世界大战”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目前数十万以军已经集结完毕,但人们期待的“反攻”加沙却迟迟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据观察者网10月27日的报道,有消息人士对美媒透露,尽管以军已经在加沙边境“集结完毕”,且已经“做好了行动准备”,然而,就在这“临门一脚”之际,此前“高呼喊战”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却意外地“拒绝签字批准”,因为他担心“行动失败”导致自己被迫下台。
在前面的文章中,咱们曾经多次指出“加沙不好打”。一来,当地人口众多,有230多万人,以色列炸死的不到1/100;二来,由于埃及、沙特反对,当地巴人“无处可去”,虽然沦为难民,但却“逃不出去”,只能和以色列“死扛”,“打亦死,不打亦死,死国可乎”;三来,哈马斯“早有准备”,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下,居然有500多公里的地道,俄乌冲突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以色列“犹豫”也就不难理解。
这是从军事上分析,为什么“万事俱备”之际,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却“怂了”,但需要强调的是,这轮巴以冲突是在中美俄“大博弈”的背景下 发生的,它不仅仅是哈马斯、巴人与以色列之间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全球格局的“大问题”。所以以色列是否进攻加沙,还得看“世界大势”,具体来说,要看中美俄谈判的结果,中美俄之间的互动、博弈和交易,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这轮巴以冲突的发展和结局。
1、咱们在冲突爆发的第2天就说过,这轮巴以冲突是一场“代理人战争”,哈马斯“不顾一切”、“不留余地”地袭击以色列,恐怕就是要激怒以色列,诱使以色列“进攻”加沙,从而陷入“城市战”的泥沼。当然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巴以冲突“长期化”、“扩大化”,继而迫使美国不得不“聚焦”中东,不得不延缓甚至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从而帮助俄罗斯“解套”,也让中国“喘口气”。
2、这轮巴以冲突,最终恐怕会以“调解”、“谈判”而结束。哈马斯对于以色列的“疯狂进攻”,加入上合组织的伊朗与中俄“密切配合”,亲伊朗武装在外围“煽风点火”,都赋予了中俄“新的筹码”。这么一来,中俄就有了与美国一谈的能力,所以在被邀请2个多月后,王毅外长终于访问华盛顿了,为什么此前不去,偏偏这个时候去?因为有“筹码”啊;为什么莫斯科要爆料哈马斯秘密访俄,也是告诉美国,“我有筹码”。
3、美国不希望中东爆发大规模战争,不希望以色列陷入“战争泥沼”,那就要与中俄“做交易”。比如说,普京可能表示,美国放弃乌克兰,中俄伊就放以色列“一条生路”,你别用乌克兰“钓着”我,我也不用“绑架以色列”来坑你,“你放过我,我也放过你”,很公平。比如说,中国可以要求美国不要怂恿菲律宾挑衅,中方可以坚持“节能减排”,但美国不能再追加新的条件,中美关系逐步恢复正常等等。
4、以色列何时进攻加沙,恐怕要等中美、美俄“私底下交易”之后才能确定,这也是白宫要以色列“暂缓”进攻加沙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又有3种可能:①中美俄谈妥,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以色列兑现承诺,取消对加沙的地面进攻;②中美俄谈妥,以色列获得批准进攻加沙,而中俄得偿所愿,暗地里放弃对巴人的支持;③中美俄谈崩,以色列进攻加沙,中东爆发多线战争,拜登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也就是“推倒重来”。
5、对于中美俄而言,可能最好的结果是第①条,但这个结果受损最大的是以色列,等于是被哈马斯“暴揍”,最终还不能报仇,犹太财团“很不高兴”;其次是第②条,也即中俄允许美以教训哈马斯,甚至彻底解决巴人,换取自己的“解套”,这就是“一锤子买卖”,犹太人高兴、美国人高兴、中俄解套,只有阿拉伯人“愤怒”;最坏情况是第③条,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引发“小型世界大战”,等于是中美俄“全面摊牌”。
6、最有可能的结果应该是第①、第③条,第②条意味着中俄“出卖”巴人,出卖阿拉伯世界,以换取自己的“短暂和平”,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中俄不大可能这么干。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两条路:要么,中美俄谈妥,巴以冲突“和平解决”,以色列撤军,哈马斯归还人质;要么,中美俄谈崩,巴以全面开打,加沙沦为地狱,中东开打多线战争,中美俄对抗加剧,拜登同时支持以色列和乌克兰,全球进一步分裂。
所以,内塔尼亚胡迟迟不批准正式进攻加沙,绝非简单的“军事原因”,其背后还有复杂的全球性博弈,拜登之所以亲自飞到以色列,“苦口婆心”劝以政府“冷静”、“理智”,也就是因为这不是单纯的巴以冲突,而是关系到中美俄大博弈,关系到全球格局。现在内塔尼亚胡“不批”进攻计划,是“听进去”了的表现,他在等待中美俄谈判的结果,并根据结果,再与美国商议,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本文由公众号「利刃号」(ID:lirenjunsh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