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改写人类发展史的东方思维

公众号:斯文狼

人类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史,以朝鲜战争结束作为分水岭,大体可分为野蛮发展与和平发展两个时期。

 

自地理大发现叠加一二次工业革命buff后,人类跳脱农耕和手工业阶段的缓慢发展,进入了发展加速期,伴之而来的是殖民、奴隶、一战二战,野蛮发展的典型特征是见利起意,明抢!世界版图随着各国拳头的大小更迭,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朝战结束。

 

朝战是自二战后发生的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的战争,在这之后,世界版图相对稳定下来,核武库的恐怖平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由于大国之间不敢轻举妄动,世界迎来了近70年的相对和平发展时期,尤其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秩序由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主导,既然放眼全球已无对手,那么就按我制定的规则,全球化搞起来。

 

说起全球化,就不得不提一个词——比较优势,简单讲就是各国只生产自己有生产优势的产品,从他国进口自己没有优势的产品,从单纯的经济学角度看,这能达到最优的效率和资源利用,也是市场规律必然会导向的结果,各国都会从中受益。

 

于是全球分工开始了,资源丰富的卖资源(如中东、非洲等),劳力廉价好用的卖劳力(如中国、越南等),技术领先的搞专利卖技术(如美德法等),资本雄厚的搞投资或投机(如美英等),什么都没有的就提供消费力成为他国商品的市场,就这样,各国主动或被动的进入了全球化的产业分工。

 

显然不同的分工,价值回报是不一样的,这个价值不仅仅是货币价值,还包括你因此形成的的国家形象。当年“8亿衬衫换一架飞机”,不仅仅反映了中国所处全球分工所能获得的超低报酬,还给人留下贫穷落后的国家形象,与之反差鲜明的,则是以G7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但攫取了技术、资本优势带来的超额利润,还呈现了高逼格的国家形象,令人向往。

 

不管怎样,吃肉也好喝汤也罢,相对和平的环境使得世界整体上得到了发展,然而这个发展似乎总是在某种吊诡的波浪中行进,几乎每隔十年左右,世界总会发生或大或小的经济危机。

 

自70年代石油美元确立以来,美元成为了事实上的全球货币,国际贸易的结算都需要美元,这使得一超大国能够通过加、减息的手段来改变美元的强弱属性,从而调动美元的全球流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美元潮汐。

 

加息导致美元回流美国,他国资产被抛售,美元外流引发所在国经济危机。每一场危机,各国积攒的家底或多或少总会被割去一块:

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阿根廷被打回原型,至今不复荣光;

85年广场协议之后的日本,迎来了90年代的地产泡沫危机,进入了漫长的衰退期;

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经济体全面崩盘,韩国濒临国家破产,八大银行、财阀产业控制权易主,外资占比超过50%,著名如三星,外资占据了53%的普通股,73%的优先股,如今表面的光鲜实际上却是华尔街的赚钱机器。

2008年因过度金融投机导致的美国次贷危机又一次蔓延成为世界金融危机。

500

危机过后一地鸡毛,按惯例,一超大国会再次进入降息周期,美元退潮外流,满世界便宜的资产等待救赎(收割),世界重新进入发展轨道,等待各国的是复苏后的下一次加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以为这样的经济循环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世界银行发明了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更加让人以为那些发生在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危机是自己治理不善导致的。

 

2006年出版了一本书《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全面揭露了一超大国是如何劫掠世界的,IMF、世界银行在其中的角色也随之披露,此书一度成为刷新人们对世界认知的科普,原来一超大国主导的全球化,是“割韭菜”式的和平发展,丛林法则的基因深入骨髓从未消失,只是更隐晦,且毫无道德负担。

 

然而,伪善的面具尽管已被揭开,各国却无力改变规则,美元潮汐周而复始。

 

事情的变化始于2013年,这一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全球合作倡议,彼时的中国刚刚完成了一轮4万亿的经济刺激,力挽狂澜于次贷危机。强烈的刺激稳住了经济,恢复了市场信心,启动了产业升级,尤其在大基建方面,高铁、高速、桥梁、地铁、电力狂飙突进,基建狂魔由此诞生。这一年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的GDP首次和美国齐平(2014年实现超越),外汇储备达到历史峰值的3.82万亿美元。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用35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质的飞跃,不谦虚地说,此时的中国,有经验、有技术、有钱。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你说美元潮汐收割世界,中国怎么又能获得如此发展呢?这实在是另一个波澜壮阔的精彩故事,简而言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远古时代就刻下的华夏基因。

 

回到本文,带路倡议提出时,斯文狼既拍案叫好又对是否能成功心有存疑,做过项目的都知道,一个项目的成功,除了要掌握项目相关技术的硬实力之外,更要有协调、统一各参与方思想认识的软实力,更何况这是一个要在一超主导、风云变幻的国际合作,难度可想而知。

500

 

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出了答卷,带路十年,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这是一份怎样的答卷呢?全球197个国家,超过75%的国家参与了倡议,可谓趋之者众;与共建国家年均6.4%的进出口增长率远高于2.x%的全球贸易增长率,可谓受益者众。

 

带路倡议为什么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这首先要说一个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词——“互联互通”,这是中国人几十年发展总结出来的一个朴素经验:要想富、先修路!然而另一个词“对接耦合”才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它的内涵是,各国将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与带路倡议对接耦合的,不会有教师爷般的颐指气使,共建国完全可以按照符合本国利益的方式参与。有人带你赚钱,块头比你大还不欺负你,有这等好事还不赶紧上车?

 

有人或许又要说了,这是中国又出去洒钱当冤大头了,这样的声音在中国援建非洲时一度声浪不小,然而看看现在中企在非洲的地位,以及西方又是怎样用“债务陷阱”企图离间中非的,充分说明中国是做对了。同样地,通过带路倡议的互联互通,原来只囿于中国的企业不但获得了广大的外部市场,走出去的同时也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妥妥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带路合作势能已起,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条路将越走越宽。如果今天仍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不过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简单模仿,我们不妨回到2012年,这一年,中国明确的提出了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这个星球首次有国家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提出以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谋求共同发展。当时乍一听感觉是个口号有点虚,但随着带路倡议的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刻就有了落地的具体措施而变得具象化了,至此,一套完整的中国方略就呈现在了世界的面前,人类的发展史迎来新的篇章。

 

此时,一个东方古老的声音在天空飘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