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这部国产片永远不在国内公映

你肯定猜不到,今天肉叔要给你们安利啥。

一部7年前的广播剧。

6集,2小时,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太平洋大逃杀》

500

500

原型,是“鲁荣渔2682号案件”。

听说过这个案件的,都知道这个带血的故事多么离奇,沉重。

曾有网友评价——

天才创作的剧本也不过如此,不拍成电影可惜了

500

剧本基于同年《时尚先生》的一篇特稿《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张译、王学兵为其中重要的当事人配音。张译饰演阴冷的东北大汉刘贵夺,王学兵则为该事件第一位刑满释放者赵木成(化名)配音。

500

张译版的《太平洋大逃杀》是目前唯一面世的作品。

广播剧中,以特稿作者的事后回顾、凶案现场、犯罪心理学家对案件分析三条线,让这场逃杀饱满而立体。

不得不说,张译的台词功力确实扎实,哪怕只是声音,狠辣谨慎的东北小团体头头就成功立住。

除此之外,3部电影,均无下文。

今年5月,首部电影版《远航》再次撤档,演员之一刘金(演秋雅老公那位)发微博遗憾不已。

500

翁子光版除了备案信息,再无下文;高群书版甚至都没能成功备案。

500

要肉叔我说,拍不出来,意料之中,甚至也某种程度也是好事。

别说现在,就是5年前,这部被网友戏称“天才剧本”的案件,有着国产片突不破的尺度。

关于法,关于时代,关于人性。

2010年12月28日,“鲁荣渔2682号”渔船出海驶向秘鲁。

船上共33名船员。

而后,渔船莫名地从捕捞海域消失,又突然在日本海域发出求救信号,称机舱进水。

更诡异的是——

船员人数说法不一。

500

有说11名,但央视说是33名。

2011年8月13日,渔船被拖回出航地。

船上(果然)只剩11人。

当时,每个船员下船后,都被一辆警车单独带走。

两年侦查,法院一审判决,这11人杀害了同船22名同伴。

2016年1月,《时尚先生》记者杜强找到其中第一位刑满释放者,赵木成(化名)。

还原四年前的案发经过。

简单说,这是一篇能刷新你三观的特稿。

在其中,你看不到任何政治正确。

这起血案的发起人和主要执行者,叫刘贵夺(也就是张译配音的角色)。

500

身材不高,体格不壮,但比一般人聪明,成熟,“总在琢磨事”。

因为公司承诺的两年9万底薪,一吨鱼400元提成。

他上了“贼船”。

上船后才知道,两年9万底薪,是一条鱼都钓不到才给的。

钓到了,就是另一种算法:每月工资1000,外加400提升。

扣除在船上的开销,可能还要倒贴钱。

刘贵夺觉得公司太黑,于是,跟“志同道合”的内蒙古船员包德,计划造反,劫船回国。

500

他成功了。

但,用杀戮来实现的权力永难停歇

在成为实际船长后,刘贵夺又分别策动了另外三起血案。

对象分别是——

反抗他的人,曾一起劫船的兄弟,还有试图逃跑的“懦夫”。

这当中,刘贵夺的心理变化尤其值得审视。

在赵木成叙述的最后,他这样说见刘贵夺的最后一眼——

“他看到我,手抬起来,他那会儿只有右手能抬起来一点点,抬起来,指着我,完了又收回去,在脑袋那这样一下,弄了个枪毙的姿势,脸上还带着笑,就跟杀二副王永波时候我看见的一样。”

看到这段文字时,不知怎的,脑补到《解救吾先生》王千源吃饺子那一幕。

500

看到这,熟悉韩国电影的朋友,可能会联想到2014年申奥片《海雾》。

不可否认,两者确有雷同,但《海雾》没《太平洋》那么黑色绝望。

它不仅出于商业考量,引入女性角色,还通过一名年轻船员对她的救赎,彰显了人性之光。

500

而《太平洋》则是没一个好人。

最后,活下来的,都或多或少“沾了血”。

在我看来,这个事件至少有三层含义——

一,底层人民的生存真相。

在这艘船上,大部分人,都是生活的“弱者”。

因为出海捕鱼极其辛苦,鲜有正规海员肯干。

所以,船上的人,基本都是非法黑工。(33人里,只有10人出过海,18人没有海员证,有人还是旱鸭子)。

甚至还有在逃嫌犯。

二,是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反应。

熟悉路西法效应的人都知道,一个好人离恶魔,比我们想象得近得多。

“公海杀人不犯法”,于是,这艘在茫茫大海中不起眼的渔船,(似乎)成为法律之外的斗兽场。

(肉叔注:这个说法并不对,公海杀人会依船籍国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还是封闭的。

500

电影《海雾》剧照

三,人性的粗野与脆弱。

在这个蛮横故事中,公知式的批判和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都可能是你早死的原因。

但那些活下来的人,是否得到他想要的安全感?

还是来自《时尚先生》报道的一个细节。

“他似乎时常感到焦躁,四下无人,仍不时回头、站起,在身后的空地兜转一圈,又坐回去,继续呆呆地盯向水面。”

他是赵木成,这时他已经服刑四年,受过法律制裁,面对的是记者,他还如此不安。

更别提当时在那艘船上的每一个人。

翁子光曾说过自己对《太平洋》的理解——

这个故事是中国版的诺亚方舟,也是社会的缩影。

如果是翁子光来拍,那你肯定也和我一样,放心不少。

毕竟早在《踏血寻梅》,就证明了他有以新闻事件,洞见社会的能力。

与那些沉溺在猎奇的凶杀案改编电影不同。《踏血寻梅》并不在意惨案是如何发生,它关心的是,惨案为什么会发生?

500

“寻”,才是这部电影的钥匙。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惨案背后更庞大的表达。

凶手可以是具体的一个人——丁子聪。

也是冷漠的社会阶级。

口音。

500

财富。

500

乃至这些由水管、铁网平均分割出的“牢房”。

500

500

都把每个人都困在你该呆的地方。

而,绝大多数想要冲破结界的底层,如飞蛾扑火。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王佳梅、丁子聪的孤独。

丁子聪爱上一个女孩。

帮她搬家,出头。最后他想她,割破自己的手,自渎。

因为跟她第一次发生关系时,丁子聪“闯红灯”了。

500

王佳梅想做模特。

有机会去拍广告,却是反家暴公益广告。画报上她面目全非,跟自己期望的效果,差十万八千里。

500

郭富城饰演的警探,貌似是这起惨案的旁观者。

他为什么要在每个案发现场拍照留念?

其实也是为了让更多人(包括本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出身贫寒的王佳梅想登上名利的舞台。

孤儿出身的丁子聪想别人需要他。

而妻离子散,人微言轻的臧Sir则想留下一张张见证历史的照片。

500

说白了,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看到自己。

某种程度上,《踏血寻梅》道出一种真相——

我们的尊严,很大程度都是通过别人获得的,这种尊严如此卑微,也如此真实。

对当下社会人心,不失真的观照,正是《踏血》动人的最大内力。

真正的光明是在黑暗背后

500

可惜,我们难以直面真正的黑暗。

也就无从寻找,穿透那幽暗后的光明。

​本文由公众号「肉叔电影」(ID:dusheyingdan)原创,点击阅读肉叔更多推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