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疆域阿力木在B站发布的视频《合作社,农场主,富农就不是农了吗?》

目前他的这期视频已经下架了,后面又补发了一条,内容上有修改和补充。

这几天我在超市里常买黄骅冬枣吃,现在超市的价格是8块多钱一斤。黄骅冬枣的糖度有20多,吃起来的确很好。再之前,我在超市里也见到过新疆冬枣,大概是20~25块钱一斤,反而没有黄骅冬枣那么好吃。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王师傅和小毛毛带货的荔枝,同样的产地和规格,他们网店卖的大概是20多块一斤,而在我们附近的水果店里,也只买9.9一斤——你还可以挑,坏的不要。

如果说这些水果的终端价格还不到这些助农带货的价格一半的话,那么再扣除物流、损耗、利润等等,这些水果在田间地头的收购价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从我在网上买水果的体验来看,我在网上卖水果没有一次体验是好的。之前我在网上买水果,本来想的是既然是同样的价格,从网店直接买,可以让农民挣多一点。然而,实际结果是,在现代物流体系面前,散户——或者说零散快递的力量,是真的无法跟这些抗衡的。生鲜运输,如果用三通一达这种普通快递,必然会有大量损耗。而如果用顺丰、京东的生鲜冷链,成本又会很好,最后实际到手的价格,真不见的比通过批发商渠道来的便宜。

何况,在线下的终端渠道,你还可以随便挑。

现在,我对于所谓助农带货的态度,基本都是不怎么信任。一方面,大量的助农带货本身就是一些小公司在组织,他们本身也是要挣钱;另一方面,如前面所说,这种产地直发或许真的降低了产品本身的价格,但是在物流环节缺增加了成本,最终到手不一定便宜,而且还得做好一部分产品损坏的准备。

而往更深一点说,其实单个农民的产出总是有限的,他们的产量供应不起一个网店哪怕一两天的销量。最终,也还是要有人组织、收购,然后卖出。但这种零售,也未见得一定就能便宜多少。打个比方,今年8月我去了甘肃张掖,在当地吃了羊肉觉得非常好,就顺手给朋友寄了一份。当时,店里的普通羊肉是25、26一斤,羊羔肉是30块钱一斤。我买了6斤多、将近200块钱的羊羔肉,然后用顺丰冷链发给了朋友,运费花了50多块钱。那么,算上运费的话,就是42、43块钱左右一斤肉。

之后某天,我刷手机的时候,顺手也搜了一下一些卖当地羊肉的网店,平均价格都是五六十一斤,而且基本都打着农户直发之类的招牌。然而,假如说我从羊肉店直接买,再发了顺丰,平均也才40块钱一斤的话——羊肉店也还是要挣钱的——那么,这些农户卖五六十一斤,是不是过于坑了点呢?毕竟,如果直接从农户手里买整羊,也不过才20块钱一斤。

反正我个人还是认为,在一个工业社会,对于农业来说,想要真正提升农民收入,关键还是得依靠真正的工业化体系,也就是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与此同时,农民的规模也要更少一些,人均的土地资源再多一些,这样才能真正的增收。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我觉得想要不被忽悠,最需要做的是收起那些无谓的同情心,一切只看价格。假如说,在网上能买到的价格的确比线下渠道更便宜,那就在网上买。而如果你发现有些人在网上卖的同样的东西比你身边卖的还要贵很多,那就直接在身边买就行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