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被查,是冲着郭台铭去的吗?

近日有消息曝出,税务有关部门正在对富士康集团在广东、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自然资源部正在对富士康在河南、湖北等地的企业用地情况进行调查。这件事情在岛上还是引起了较大关注的,许多台媒纷纷将其列入新闻头条。

目前,鸿海集团方面对此的回应是,自称合法合规,同时积极配合调查。当然,这件事他自己说了不算,得看调查结果。像富士康这样规模较大的厂子,在大陆又干了这么多年,很难说在用地和税务方面是百分百合规的,真有点什么也不意外,认错整改就是了。

那么这是不是在针对郭台铭呢?毕竟,最近这位在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中没少整抽象行为。首先得明确,大陆有关部门对任何涉嫌违法的企业进行调查,属于合理合法的行为。有郭台铭和没郭台铭都一样,如果富士康真的违规了,那也得认罚。

有些人认为,富士康提供了很多就业,怕有影响,所以查不得。这就是想太多了,富士康又不是什么高端到不可替代的厂子。以中国现在的工业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于这样的配装厂企业来说,那真的是你不干海内外有的是企业想干。最极端的情况下,更可能是一鲸落万物生。

当然,这话虽然难听,但现实还没到那一步。不过,郭台铭对于富士康来说,现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富士康乃至郭台铭本人,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历史的进程。在中国融入全球化体系初期,我们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落后产能。我们提供劳动力和地,拿很小一部分利益,承受巨大的环境污染。在这套低端制造业的模式中,富士康在组织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上,确实有其“先进性”。注意,这个所谓“先进性”是仅对于生产率来说的。当年富士康整出来的负面社会事件可不少。

然而,富士康进入大陆已经过去30多年了,大陆的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了中高端制造业。从最早的无技术、仅有劳动力,连汽车都无法全面国产化生产,成长为了产业工人队伍雄厚、国产手机屡屡突破,汽车出口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现在,我们正在对顶端制造业科技发起挑战。

相比于很多台企,富士康比较好的一点是不太参与政治,不向绿营献媚,就是踏实的组织生产、挣钱。同时,基于一定程度上的历史惯性,富士康仍然能在大陆保有很大的体量。但是,这一持续多年,且多方心照不宣的惯例,今年被郭台铭打破了。

虽说郭台铭在2019年已经辞去了鸿海集团董事长一职,但是鸿海集团的名声和“郭台铭成功学”故事,是他用来参与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的政治资本。这其实就变了味儿了,鸿海集团就其集团利益来说,未必原意参与到一场需要单边下注的且胜算极低的政治游戏中。

现在民调数据还是很明确的,“台独金孙”赖清德第一。蓝营的侯友宜,白营的柯文哲只有票加一起,才有可能胜选。而郭台铭民调排在四人中的最后,一边挖蓝营墙角,一边大言不惭地说要整合蓝白营,这不就是添乱吗?

也就是说,郭台铭个人事实上站在了所有阵营的对立面上。而作为一个商人,他拿的出手的就是鸿海集团,即便他不再是董事长,甚至在今年9月辞去了董事会成员的职务,但鸿海集团就是郭台铭用来竞选的符号。这等于是把鸿海架住了。如果私底下鸿海方面真觉得大陆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查税查用地,那么大可以和郭台铭彻底割袍断义,避免被误伤嘛。

另外,郭台铭本人可能没有搞明白岛上的政治逻辑。看起来,郭台铭想学特朗普,来一手直达岛上顶层的商政旋转门。鉴于郭台铭和特朗普关系不错,他可能想参考特朗普的成功经验。但是特朗普恰恰不是靠着商人身份上的位,商人这层身份只是给他提供了必要的、建制外的动员民粹的物质条件。特朗普是玩民粹的,郭台铭要想复制民粹经验,那他应该去绿营,而不是找蓝营这帮建制派。

总的来说,如果从现在的政治生态来看,鸿海集团确实不好做,等于是被政治智商为0的郭台铭,绑架进了一场政治游戏,甚至客观上讲,在给“台独分子送子弹”,就算这个集团可能本意并非如此。颇为滑稽的是,成就了鸿海的郭台铭,时过境迁反而成了鸿海的一份负资产。充分说明,人要认清自己,别揽那些超出自身能力的活。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