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潜在网络暴力与造谣的震慑就应该人人前台实名
【本文来自《有关部门那,我们不是早就实名制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绝大部分网站,甚至于政府系统都无法能100%保护信息的安全,不要抬杠,之前多起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已经说明问题。以前诈骗电话只能报手机号和快递信息,现在上来就报身份证号。几块钱十几块就能“开户口”。
2、我国网络主管部门的行政法规已经要求“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此强制要求的合法性是非值得推敲?
3、我国境内网站涉及用户信息发布包括跟评跟贴都是要经过实名制认证,内容方法有两个,第一是直接实名制,就是上传身份证信息,信息由平台管理。其次也是绝大多数的实名制方法,手机号验证间接实名制,信息由运营商掌握和保护。两者在现实看来前者泄漏风险大于后者,前者保护信息对任何人都是大风险。为了保护公民信息,罚了滴滴美团上亿,这么做是不是本末倒置?对外泄露就是泄露,对内泄露就不是泄露?
4、发布者现实地域必然会导致地域矛盾的扩大化,现实也是验证了。未来对于网民前台实名,是非存在“意见箱前面装摄像头”的情形,对于地方政府的人民监督是非出现消减的情形,影响法治社会的建设。
5、对于网络暴力本身来看,参与网络暴力的人群恰恰是绝大多数普通网民,如果要解决网络暴力,那从实际角度看,不应该设置粉丝量这个门槛,真正对潜在网络暴力与造谣的震慑就应该人人前台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