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效仿1948年美国组织的柏林空运故事?

中国的有关部门若真有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眼下正是一个千载难逢做大事的机会。

中国应该立即把自己的物流力量组织起来,船队拔锚,机队起飞,满载物资,效仿1948年美国组织的柏林空运故事,强势但迂回的介入此次事件,抢夺话语权,博取世界舆论特别是阿拉伯国家舆论的支持,用过剩产能震撼一下世界,顺便给实体经济输一输血。

先简单介绍一下柏林空运事件,柏林空运事件发生在1948年6月,当时德国首都柏林由苏联和美国分区占领,但柏林周边地区属于苏联占领区,苏联和美国交恶之后,苏联利用地利之便封锁了西柏林对外的一切交通通道,把西柏林变成了一块四面被包围的死地,苏联当时放出话来,如果美国方面不妥协,要让西柏林连一张纸都运不进去。

美国没有放弃西柏林,也没有冒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用武力冲破苏联封锁打开通往西柏林的地面通道,而是组织起规模浩大的机队,用空运的方式从外部向西柏林输送从衣服到食物再到燃料在内的一切生活物资,甚至连苏联放话运不进去的纸张都是靠美国运进去的,美国靠自己的战略空运能力生生支撑起了西柏林居民的吃喝拉撒。

当时柏林儿童非常渴望获得巧克力,糖果和可口可乐,美军飞行员便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夹带这些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运进西柏林,他们如同骑着铁鸟从天而降的圣诞老人,再配合美国媒体的宣传,一下子在欧洲把自己塑造成了解放者的形象,与冷着脸搞封锁的苏联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说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都不为过。

整个空运奇观持续了11个月,总飞行架次二十七万八千多架次,总物资运量二百三十二万六千多吨,耗资二百四十亿美元,平均每天运输物资4500吨,过程中有七架飞机失事,牺牲机组人员七十名。

此事不仅收获了欧洲的民心,还震慑了外强中干的苏联,让苏联见识了一下究竟是谁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特别是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和物资供给能力,让苏联方面意识到他们根本不具备和美国正面硬碰硬的能力,由此打消了和美国动手的年头,并在随后撤销了对西柏林的封锁。

可以说从那时候起,柏林墙最终的倒塌就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中国完全可以做一做相同的事情,让加沙当地居民尽快清理出一点可用的跑道,组织起机队和船队,通过大规模战略运输,将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建材,帐篷等人道主义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往加沙地带,并协助重建当地医院,或者直接在当地建立起医疗安全区,无差别接纳一切寻医问药人员。

具体的实施方案可以稍后策划,但话应该先放出去,把调子定下来,中国可以向巴勒斯坦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比如约旦,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借用机场,让机队先运满物资前往这些机场待命,一些物资可以就地采购后运往当地,船队满载物资出发,运往这些阿拉伯国家,再由机队空运至加沙地带,船队甚至可以酌情开往加沙地带,通过加沙当地港口卸货。

如果头铁的话,甚至可以考虑把和平方舟号这一类医院船开往加沙地区,接纳治疗巴勒斯坦病患人员。

如果工作得当的话,可以让埃及单向开启拉法口岸,让中国的物资通过陆路运往加沙地带,注意是单向,因为埃及不愿意接受难民。

这么做的好处有这么几点:

首先阿拉伯世界的好感自不必说,中国甚至可以在欧洲和美国内部获得不少支持,特别是欧洲,欧洲几十年来对巴勒斯坦地区明里暗里的支持一天都没有结束过,此事之后,中国可以和欧洲美国内部的这些人员借此事搭建起关系,多走动走动,以后未必没有大用。

其次,趁着此次医院惨案的东风进行人道主义物资战略空运,这在政治上完美占据道德高地,没人能说半个不字,哪怕是美国都不太方便出来阻挠,就算运输工作遭到以色列的拦截和破坏,政治上依然是重大得分项,因为真出力了,真下场了,没人能说什么。

再次,这么做既是介入了巴以局势,又没有直接干预巴以冲突,只是运输人道主义物资,而并非直接动手参战,避免了与美国和以色列的正面冲突,避免了直接爆发矛盾,用一种无法被指责的,政治上白莲花的方式介入了事件,但客观上又给他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毕竟加沙地带在获得给养之后,在对抗以色列时会更有底气,这将迫使美国把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放在中东方向,减轻了东亚方向的压力。

最后,实战化练兵,百战钢军是练出来的,而最好的练兵方式就是实战,组织一场维系数百万人生存的大型战略运输,对中国的物流运输工作,特别是海空协同的战略运输能力,远洋物流能力,组织调度能力,跨部门协同能力,将是一场极大的实战考验,那些在平日里暴露不出来的问题会在实战中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进行改进,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多在此类不流血的热点事件中发挥作用,在将来处置类似突发事件时将会大有裨益,对部队战斗能力也会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当年柏林空运时,西柏林当地依靠美军空运物资生存的居民在200多万,现在加沙地带的居民也是200多万300万的样子,当年西柏林被苏联围困,现在加沙也被以色列围困,这样的人口规模以中国当下的物力和生产力负担得起简直轻而易举,诸如食品药物医疗物资建材帐篷之类的产业,属于紧巴巴过日子的过剩产能,这些过剩产能急需输血。

实施此次行动所需的采购经费,可以发行政府专项债,此类专项债券可以向中东那些富得流油的王爷国们多多推销,王爷们没有勇气和美国以色列拼杀,但让他们掏点钱出来给自己的穷兄弟买口吃的他们还是挺乐意的,特别是哈马斯长期的资助方卡塔尔,以及逊尼派领袖沙特,这俩国家就算政府不方便出面,民间也会有不少富豪愿意出资认购此类专项债券,一些王爷也愿意以个人名义出资,就当是在他们的神的身侧买下来生的一席之地。

这样做一石三鸟,一方面用中东的现金流为紧巴巴过日子的过剩产能实体经济输血,缓和国内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他们开动生产和采购,把经济循环打通,这样一来,对采购,生产和就业都大有好处。另一方面可以借着专项债的发行乘势进入并拓展中东的金融市场,中东金融市场油水丰厚,王爷们搞金融还是有两下子的,国内那些城投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是最喜欢金融创新吗?现在把你们那一肚子的花花肠子拿出去,去海外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别整天窝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折腾自己人,最后,博个好名声,给西方一点小小的加沙空运震撼。

如果媒体配合的好,把诸如“断电的加沙医院用中国的发电机和柴油又开始了运转”“巴勒斯坦儿童从中国飞行员手中接过北冰洋汽水”“加沙伤员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接受救治”“加沙难民在中国援助的帐蓬群中排队领取热食”“巴勒斯坦老人对中国预制菜竖起大拇指”之类的照片配上新闻通稿拿出来大鸣大放,那对美国乃至西方世界造成的政治冲击,恐怕不下于一次猪湾事件。

如果有关部门有勇气,有信念,有担当的话,甚至还可以派舰队,打着给运输船队护航的旗号开往当地,方法得当的话,一个解放者和拯救者的名号是跑不掉的。

这么做不论是从某些人最看重的道德观念角度来看,还是从现实主义政治经济利益来看,都是最优解,唯一的问题是肯不肯去做,敢不敢去做,想不想去做,去做大事。

时间有限,战机稍纵即逝,如果真想做大事的话,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而且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分一秒的消失,抓紧,抓紧,抓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