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个晚上看范伟《漫长的季节》之后2

大约是20年前吧,cctv给任达华夫妇做专访,那个时候任老哥的形象基本就是演恶人,问他坚持这么多年,是因为什么,他的回答我印象深刻:因为情怀!

我们那个时候的印象,大陆的演员都是科班出身,最起码本科。。。。香港的都是培训班出身,大陆专业的,所以所以。。。。我们的专业在哪里?

过来人都知道,世纪之交,那时真的没什么人说情怀的,恰逢网络bbs兴起,回过头来看,那是网络三观初毁的年代。记得有个三人组合唱歌的,乡村恶俗土味的,刚冒头就被喷没了。你要放现在,妥妥的顶流。

20年过去,我们演艺的情怀在哪里?除了利益,啥都没了。而前两年蟑螂横行期间,任达华被捅,可见,他是爱国的,他的情怀是真的!

那我门这边的演员,你们坚持这么多年是因为什么?

范伟在《漫长的季节》里,你可以说没有跳出之前那些作品的角色,但是作为作品本身,我们观众能安静下来看下去,有感触,这就够了呀。他的电影我都看,大概三年重看一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说,85思潮之后,一切都太快了,很多东西需要整理了,尤其是理论,旧的还没来得及整理,新的冲击又来了,绞在一起,拧吧。

但往往正是这样的时代,新观念和旧观念碰撞,老传统遇见新思维,几代人的观念冲突,人间的故事最多,人性最多样,也应该最多好作品的时候,可它偏偏就不是,问题出在哪里?

在2000的时候,我觉得当代艺术疯狂到极点,应该是走到尽头了,今后二三十年必定是回归严谨的艺术风格,中国应该在21世纪用前三四十年打下一个坚实的古典基础,那么后续一百年必定百花齐放,经典天量!结果我很无语,它的确是严谨了,但好像严谨过头了,板了!尤其是美术的历史题材,那些历史人物一个个立正站着,排着队,目光平行。。。。。。天啊,为什么会这样?你在创作啊?怎么立正了?你立正干吗?不,是你们在干吗??

但是,我不接受板的东西吗?又不是,老电影也好,样板戏也好,够板了,那几个代表我又挺认可,看了再看还可以看,以后还会看,为什么?之前说的,我不是看它的故事,我是看它的构成,这些作品每一部都象字典,象行业百科全书,你可以用 他来学习,哪怕只是一个小故事,你也可以看到作品背后庞大的支撑体系,甚至看到这个民族的骨架!抛开故事,它的抽象构成也是完整的!它不会倒——这样地东西,现在不多吧?甚至很多你把故事去掉,框架就没了!框架它没了,神奇吧!那故事得多虚啊!它它它是怎么支棱起来的啊??——所以,为什么人家拍的叫“作品”,为什么你也拍个东西,却叫商品!!!

好,那请回答:我们现在的支撑体系是什么?

苏派?港派?日系?美系?民间自由发挥系?

其实,管你是什么派什么系,支撑作品的是国家和民族——家国情怀

任达华说的:因为情怀

回到批判现实主义,它真的没市场吗?看看这名号,怎么可能没市场?有的啊,近几年火的作品也是有的啊,票房也是好的啊,名字就不说了,可就一阵风,十年磨一剑,下一部又得等十年八年了,这个问题就是,这么多资源,这么多导演,难就那一两个干这事吗?其他的在干吗?

哦,跟着别人搞玄幻去了,霸气老总捞小粉丝钱去了,一个模版换个名字就是新作品,这么精彩一个时代,楞是没有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数量,可惜了啊!

有个家伙以前不是很喜欢,有一段时间没东西看,就找啊找,后来不小心发现这个家伙是想做点好作品的,因为他某阶段的作品透露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他在找根本的东西,这个家伙叫陈建斌,不过近几部看好像又放弃了,最终还是市场赢了啊,理想算个球,一脚踹出去。

在文艺理论上,“丑”是重要概念。有没有发现,我们回避了这个概念?所以作品不完整?至于为什么回避就不去说了,都理解的,对吧。不理解的是,放开“丑”,这帮家伙就乱来,怎么恶心怎么来。你的初心是什么?是美啊!真善美啊!

有一段时间,我专门找小众作品看,跟高科技也不挨边,好看,是“作品”就好看。

还有个东西我们都忘了吧,文人的骨气。有骨气的文人,不为外部所动,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屑做什么,那是清楚的,而现在,算了,不说这个。

一直没提主旋律,打开我们的教科书,社会的本质,主旋律其实还是真善美。而非假大空,一个作品,能把一件简单的事说好,这就不简单了,能把一个复杂的事说好,那就是时代史诗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