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朱元璋能成事,黄巢李自成就失败了呢?

就历史来看,一个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是否能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个国家的基层官吏有没有被逼反。如果没有,那么所谓农民起义基本就不能成功,如果能,才可以有改朝换代或者建立一个稳固政权的机会。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于一个政权的建设而言,有一批猛将固然能攻城略地,“枪杆子里出政权”嘛。但是,你打下来一个地方之后,还需要治理这个地方。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自秦汉以后就已经处于大一统状态的国家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来维持自身秩序的运转,那么,那么再强大的起义军也会变成流寇。

这些基层官吏在平时并不起眼,但其多年在本地经营,影响力却不容小觑。以隋末为例,到处都可以见到小吏振臂一呼,与当地豪强联手募兵,然后迅速称雄一方的记载。这些小吏之所以能称雄一方,除了其本人的确有一些能力之外,也还是因为他们自己更为熟悉那套政府的运作流程,且在里面有一定的人脉关系,能够迅速将占领的地区转化为战争资源,从而投入下一次的运营。

在这个角度上说,判断一个农民起义军能否成功的标志,就是看他的部队里有多少正儿八经的有行政能力的官员——这些官员可以是屡试不第但却有能力的举子,也可以是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投奔他的官员。

当然,在部队方面也是一样。在历史上,绝大多数能成功建立政权的部队,往往在一开始就有正规军的影子。这里所说的“正规军”的影子,不仅仅是说在装备、训练方面要正规,而且在官职、管理制度方面也要正规。

在这方面,其实《水浒传》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宋江虽然一直被骂,但是如果对照前后期梁山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宋江经营梁山的思路。一方面,宋江大量使用被俘的朝廷官吏和军官,这些军官的到来让梁山的战斗力大增,另一方面,宋江也对梁山的运行体制进行了改革,让梁山的体系正规化。

所谓的“英雄排座次”,换个角度来讲,其实就是规定梁山的“官职差遣”体系。在英雄排座次后,梁山泊的官职体系如下:

梁山泊总兵都头领二员:

梁山泊掌管机密军师二员:

梁山泊一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

梁山泊掌管钱粮头领二员:

马军五虎将五员:

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八员:

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一十六员:

步军头领一十员:梁山泊四寨水军头领八员:

梁山泊四店打听声息,邀接来宾头领八员:

梁山泊总探声息头领一员:

梁山泊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四员:

守护中军马军骁将二员:

守护中军步军骁将二员:

梁山泊专掌行刑刽子二员:

专掌三军内探事马军头领二员:

梁山泊掌管监造诸事头领一十六员:

掌管行文走檄调兵遣将一员:

掌管定功赏罚军政司一员:

掌管考算钱粮支出纳入一员:

掌管专工监造大小战船一员:

掌管专造一应兵符印信一员:

掌管专造一应旌旗袍袄一员:

掌管专攻医兽一应马匹一员:

掌管专治诸疾内外科医士一员:

掌管监督打造一应军器铁甲一员:

掌管专造一应大小号炮一员:

掌管专一起造修缉房舍一员:

掌管专一屠宰牛马猪羊牲口一员:

掌管专一排设筵宴一员:

掌管监造供应一切酒醋一员:

掌管专一筑梁山泊一应城垣一员:

掌管专一把捧帅字旗一员:

我上中学、大学的时候看《水浒传》,曾经很疑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也有过——就是说如果按照《水浒传》的标准来看,把鲁智深、武松这样的人物看成“梁山好汉”是没什么疑问的,可为什么“梁山好汉”里会有那么多可有可无的酱油角色呢?比如神算子蒋敬、通臂猿侯健、紫髯伯皇甫端、神医安道全、九尾龟陶宗旺等等,这些人的拳脚功夫几乎拿不出手,也没有什么传奇故事,只不过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点本事,怎么就也成了“梁山好汉”呢?

但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这个答案其实特别明显——如果按“梁山好汉”的标准来看,这些人的确是可有可无的酱油角色,但如果把梁山看成一个完整的军事组织,那这些人就是必须的。像是紫髯伯皇甫端,肯定得是“上天注定”的好汉之一,不然军马、牛等生病了,谁来管呢?

更有意思的地方是,如果我们将《水浒传》里的108好汉与《大宋宣和遗事》里的36好汉名单对比的话,就会发现《水浒传》究竟厉害在哪儿:

1.呼保义宋江,2.智多星吴加亮,3.玉麒麟卢进义,4.青面兽杨志,5.混江龙李海,

6.九纹龙史进,7.入云龙公孤胜,8.浪里百跳张顺,9.霹雳火秦明,10.短命二郎阮进,

11.大刀关必胜,12.豹子头林冲,13.黑旋风李逵,14.小旋风柴进,15.金枪手徐宁,

16.扑天雕李应,17.赤发鬼刘唐,18.一撞直董平,19.插翅虎雷横,20.美髯公朱同,

21.神行太保戴宗,22.赛关索王雄,23.病尉迟孙立,24.小李广花荣,25.没羽箭张青,

26.没遮拦穆横,27.浪子燕青,28.花和尚鲁智深,29.行者武松,30.铁鞭呼延绰,

31.急先锋索超,32.弃命二郎石秀,33.火舡工张岑,34.摸奓云杜千。另阮通、阮小七。

对照这36好汉与108好汉,可以看到这36好汉绝大多数都是天罡星,而且是故事性较强的天罡星。如果仅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水浒传》其实只写这36个人就差不多了。但作为经历了元末起义且有可能有过长期基层政府工作经验的施耐庵知道,这36个人虽然有传奇故事,但绝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军事组织。因此,在36人之外,施耐庵又引入了地煞星体系,以作为天罡星的补充。

在《水浒传》的官职体系里,地煞星系统的作用基本是两个:一、作为天罡星主官的副职,协助天罡星办理公务;二、充任各类型技术官员和行政官员,尤其是军械制造、财务会计、工程营造、军医兽医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的官员。

当然,这样一来会给写作带来一个麻烦,就是这些技术型官员的功夫一般不高,且因为长期从事技术工作,也没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如此一来,给创作带来的麻烦就是这些人必须出现,但又确实没啥可写,最后也就成了存在感不高的酱油角色。

但这里说的酱油角色是站在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梁山这样一个军事组织而言,这些可并不是酱油角色,甚至是比武松、鲁智深还要重要的人员——比如梁山后期损兵折将,小说里归结的原因之一就是神医安道全没有跟着出征,很多将领耽误了救治。

有一说一,在今天,除非你是真当过县市一级以上的主官或者有过超大型企业的管理经验,否则让你闭上眼琢磨一套梁山的官职体系,你还真不见的能比施耐庵写得更具体。

话说远了,说回到黄巢、李自成这些人上,他们的失败有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在前期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行政-军事系统,甚至在其完整性上还不如梁山。这导致他们既没办法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也无法更好的将地区资源用于军事作战。今天,我们再看黄巢、李自成的时候,你可以说出他们麾下的一些猛将,却说不出他们手下有什么类似李善长、萧何这样的行政官员。

而回到开头所说,在一个王朝中,官僚系统一般是最为保守的。他们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之所说看一个王朝能否被推翻,要看有没有大批量的基层官吏起兵,也是因为基层官吏起兵代表着地主阶层对中央已经有了不臣之心,这才是决定一个王朝能否被推翻的根本。

当然了,如果那些起兵的农民军里,有人可以与这些人联合——如宋江一样,选择礼遇朝廷军官、官员,而不是基于“贪官该杀”的义愤将其杀掉。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说黄巢、李自成的时候,往往津津乐道于他们斩杀了那些朝廷大将和军官,但是说到刘邦和朱元璋,你可以想到他们击败了那些名将,却很少能想到他们斩杀了那些名将——那些被他们击败的名将,大多数都被再度启用。而再到后面,后金在崛起的过程中,对于明朝将领的态度也基本是以留用为主,除了少数主动战死或因其他原因阵亡的外,大多数的将领、官员如果选择与后金合作,也都还有不错的出路。

在这个角度上说,《水浒传》所谓的“投降主义”,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的一种最优选择——假如没有这种“投降”,可能梁山早在初期就被灭掉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