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要找一个恋爱脑有多难?
前段时间,我看了篇名为《为什么看TVB长大的女性不容易恋爱脑》的文章。
不禁想起身边几位女性朋友的“香港爱情故事”。
和剧中描绘的很多角色一样,她们独立、自强、洒脱,是自己人生的唯一主角。
资料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甜蜜过往不必赘述,我想分享的,是她们的“香港失恋故事”。
从中也能窥见这一代港漂女郎在大都市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阿A是我的研究生同班同学。
因为小组作业经常同组,再加上都爱看港剧,我们很快熟络起来,成为可以互相留宿的好朋友。
某晚我去她家吃饭,吃到一半她临时要回公司处理急事。
离开后没多久,阿A突然微信找我:“你可以到门口帮我拿个东西进来吗?”
我以为她点了奶茶外卖,凑近猫眼一看,发现竟然是她的男朋友。
打开门后,他把一个沉甸甸的袋子递给我,朝我点点头,不说一句话就走了。
完成任务后,我发消息给阿A:“你男朋友把东西给我了。”
结果她下一秒回复:“是前男友了。”
所以这袋东西是分手后的物品归还?
阿A回来后,我忍不住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
明明上个月她的父母才特意坐高铁过来,探望女儿之余,顺便约了个饭局把把女婿关。
怎么那么快就分手了?
“我爸妈一直对他不满意,觉得他收入低,又说内地和香港生活习性不同,怕我以后有婆媳矛盾。”
阿A的爱情发生在疫情之初,封关几年回不了家,身为本地人的前男友成了她的最亲密关系。
每逢生日或其他重要节日,她都会发朋友圈纪念他们去了哪里游玩、吃了什么好吃的餐厅。
恋爱可以浪漫,但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有情饮水饱不过是童话故事。
前两年和父母隔着电话争论,最多心烦气躁抛下一句“不讲了”然后挂断。
但当一切搬上现实的舞台,她无法再逃避。
阿A和我讲这一切的时候神色如常,两手忙着打游戏。
表情出现波动甚至是因为队友送人头,而不是提到被“棒打鸳鸯”后选择分开。
上周因为一些事,我去她家里借住了几天。
原本担心会不会说错什么话惹她伤心,反倒连面都没见上几次。
她几乎每晚下班都安排了满满当当的活动。
约朋友吃饭、酒吧小酌、还趁周末去广州融创滑了心心念念的雪……
总之比一回家就只想躺平的我还有精力。
好不容易逮到她准时回家,趁她跳完操,我问阿A心情还好吗。
她好像很疑惑我为什么这样问,“失恋又不会死。”
除了玩乐,阿A接下来的计划还包括考证和跳槽。
金融行业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了换一份更高薪的工作,她说她没时间心情不好。
感情的分分合合在哪里都是常事,尤其在繁华的大都市,容易因为聚会、看展、户外活动等各种原因而“合”;
同样也容易因家庭背景、忙工作、异地等各种原因而“分”。
资料来源:知乎《2023年轻人恋爱观报告》
谈感情的时候认真谈,明白不合适之后果断处理好失恋,也许正是在香港的生存法则。
毕竟像阿A说的,这里生活节奏太快,真的没时间心情不好。
阿B是我的老乡,也是我的长辈,目前已经港漂十年。
她是一个多子女家庭的大姐,来香港读完研究生后留下来在补习机构做英文老师,直到前年。
很多人工作久了反倒会陷入迷茫。
看不清未来的路怎么走,是继续从事这个职业,还是走出舒适圈转岗转行…
阿B选择停下来好好思考,她花了几乎所有的积蓄出国再读一年的硕士学位。
21年国外的疫情仍处在严峻阶段。
但她和这么多年一个人在香港好好照顾自己一样,忙着DIY申请入学、忙着读reading写论文、忙着爬山做美食……
还抽空谈了个恋爱。
我和她交流不算多,她没有秀过恩爱,朋友圈发得最多的是读书笔记和健身日常。
等到她读完书回港,我才知道她恋爱过又分手了。
由于家里有弟弟妹妹照顾双亲,她既省掉了“父母在,不远游”的纠结,也没有被叔伯姑婆盯着催婚的烦恼。
基本上很少回老家,乐得自在享受“我独自生活”的趣味。
阿B回港后发了条朋友圈,简单提及之前那段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又因为异国距离决定分开的恋情。
她从这段成熟的感情中得到成长,重塑了感情观,愿意打开心房接受新的可能性。
资料来源:DCard
朋友圈的最后,她发了一小段征友启事。
不过,阿B自认不是“渴嫁一族”。
有缘分就试试,爱情、婚姻、生育从来不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她看得很开,活得通透,世界那么大,遇到过就已经足够。
最后一个想要分享的故事与失恋无关。
阿C还是恋爱现役选手,我去年在小红书认识了她,得知她是我感兴趣领域的在读博士生。
同为港漂,于是很快就约了线下面基。
我们一见如故,聊了很多方面的话题。后来聊到情感,她说有点发愁。
她正在博二阶段,开始考虑毕业到底是做博士后、进企业工作或者是进高校做老师。
男朋友在内地,所以地点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阿C说她爸妈想她毕业后尽快结婚,认为长期异地终归不好,我问她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是真的喜欢这个领域才决心跨专业申博,还是想继续进修吧。”
“对嘛,那就先考虑自己。”
后来很久我们都没空约见面,我只能从朋友圈得知她的近况。
她偶尔会说一些学术方面的进展,比如发了论文一作,比如和导师讨论了哪些难题,又比如即将远赴美国交换。
虽然照片不多,但她每次出现都是一副朝气蓬勃的面容,我看着也很替她高兴。
当然了,我不会认为我那句话能达到大师级别的点化效果。
阿C一向是很有主见的人,无论有没有谈恋爱,都不影响她头脑清醒地规划日后要走的路。
知道不适合体制内,因此拒绝父母让她回去考公的要求;
知道热爱做研究,因此用了比本专业学生更多的努力成功申到港校的博士。
比起爱情,她更希望能好好平衡事业和生活。
看到最后,可能有人会质疑我:难道香港真的没有恋爱脑吗?
肯定有,说不定你们身边都能数出两三个。
《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剧照
港剧里也不少,就像著名恋爱脑角色之二的于素秋(吐槽:我觉得更应该骂凌至信)和康雅瞳被观众骂到现在。
《珠光宝气》剧照
而且,我认为比起过去,现在的TVB在塑造“非恋爱脑”的职业女性方面大不如前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是看着电视机屏幕里那些富有魅力的角色长大的。
我们学习她们看待工作和感情的态度,来到孕育出这些角色的香港,慢慢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失恋当然会难过,就像阿A也有,她情绪最外露的那一刻,或许是边洗澡边用手机播情歌的时候。
其中一首是连诗雅的《到此为止》
这座繁华闹市里走路要快、吃饭要快、开车也要快……
在快节奏的背景声中,连消化难过的速度也要快。
关上门独自咀嚼负面情绪,但开了门,连眼角微红都没有,照样元气满满面对新的明天。
恋爱不会大过天,人生路漫漫,还有很多精彩等着去探索。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