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的精神反传统的形式——再论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其做思想奠基的新文化运动则是以“反传统”为核心的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运动。我上一篇文章着重分析了启蒙和爱国之间的关系。认为启蒙和爱国是统一的同构体。两者不可分离。如果分离,就同五四精神完全背离,思想上会走向形形色色的邪路和歪路。

新文化运动以“反传统”为名谋求革新,因此至今都被人诟病为文明断裂的元凶。在现在这个民族复兴很大可能将要实现的时刻,“传统”的复兴呼之欲出。五四以来的“反传统”历程似乎成了走了一段弯路。这种想法暴露了极端保守派的肤浅。他们根本不懂“传统”到底是什么。

五四运动从精神内核上,既是一场思想启蒙,以接受现代思想赶上时代潮流,也是一次传统复兴,是传统精神在历史大变局这个新时期下的一次浴火重生。五四,既是民族的复兴起点,也是传统精神复兴的起点。

要分清的是,封建主义及其相关文化思想并非是中国传统精神,只是中国传统精神在封建时代的表现形式。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不是中国从秦到清的封建王朝时代的历史人物。孔子的学术观点,按照主流学术观点,是氏族社会制度的反映,不是封建王朝制度的反映。那么,后世的各派儒家思想,只是后人根据孔子的观点改造形成的适应封建王朝的思想。孔子的观点是表现形式,后世不管谁家谁派的思想,也只是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众多的表现形式串起来,提炼出精神内核。这个精神内核才是真正的传统。此外,儒家也只是中国古代的主流。在主流之外还有道家、佛教禅宗等等支流。这些支流对主流的互补完善了精神内核。

五四的“反传统”,主要反对的是传统在封建时代的表现形式,而非传统本身。相反,新文化的文化思想革新和五四的爱国行动,都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作用下的表现,是大变局时代为唤醒中国传统精神构造新的形式做出的最大的努力。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就是以传承为目的的实用理性。我在《天堂地狱人间世——从人生观中管窥世界三大文明(中西印)的区别》中就提出了这个观点。中国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传承。为了传承,不在乎生死,不在乎改变(否定),不需要宗教。普通人关注自家的传承,而知识分子则关注整个文明的传承。

这种传承为目的的精神内核,导致中国人一贯奉行所谓中庸的实用理性。中庸往往被解释为和稀泥式的调和主义。这是不完整的误读。从字面理解,中和庸都是实用的意思,河南人口头语至今还保留着“中”的原意,庸则是用的通假。调和主义只是中庸的一种形式而已。当两条路各有利弊的时候,那就调和一下。但是一条路注定走不通的时候呢?那就铁了心走另一条路吧。看似极端,实则也是实用理性使然。这也是中庸的一种形式。当然,我们现在更熟悉的还有一种形式,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小规模实验一下,成功了再推广。这可以看成是实用理性在现代政治治理中的新发展。

天行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厚德载物,一动一静,一攻一守。阳表现精神,阴表现物质。

五四之前,中国几代人在实用理性的指导下一直在做着走向现代的努力。

洋务运动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导思想。在不抛弃厚德下搞自强。这体现了保守派的实用理性。

洋务派失败了,维新派上场。谭嗣同怒斥封建统治者为“大盗”、孔学为“乡愿”。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继承谭嗣同思想。但维新派主将康有为,还是秉持实用理性的想法,冀图利用中国现有的政治力量推行变法图强。推皇帝,推孔教,聚拢政治力量。在此体系下,托古改制渐进改革。谭嗣同显示了年轻人的热血,康有为体现了中年人的务实。比洋务派进了一步,用旧瓶装新酒的形式重新解释传统。

极端保守派镇压下,维新派也失败了。但仍然不愿意退场。民国初年,康有为又想搞已经失败的那一套,配合袁世凯搞出个孔教会。在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看来,这无疑是开历史倒车。皇帝既然废了,那就永远废了。新时代的变革不可能再以旧的政治文化为核心展开。孔教这样的旧事物,并不足以唤醒民众,反而混乱青年思想。这回连瓶子都不要了,直接上新酒吧。

于五四之时,民族到了不改变没法生存下去的时候,厚德载物求不得,迫不得已只能走极端,靠纯粹的精神动力走自强不息这条路了。保留德和物的努力全都失败了,不得已只能放弃。这种放弃的背后,隐藏着难以割舍却只能割舍的痛苦。要知道新文化的发起者都是当时中国旧学最深厚的人,否定旧学就是否定自己之前的学术成就,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才会达成彻底“反传统”的共识。

无路可走之下走上这条最极端的“反传统”之路。这种极端的“反传统”想法仍然传统的实用理性指导下产生的。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就看到了新文化运动和传统的复杂性。

500

500

500

500

总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以传统的精神在反传统的形式,是真正传统精神的实践。

我们现在的“传统复兴”,过于关注形式上的传统,而忽视精神上的传统。当然精神上的传统,早就随着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中了。这是好事。

但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和古代的中国精神上是相通的,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不会思想混乱到,用传统的形式反传统的精神了。在不违背精神的前提下,保留更多的形式是可以的。毕竟我们现在日子好过了,有资本“厚德载物”了。

比如面对台湾的时候,务必牢记我们才是精神上的中国人,而台湾继承的所谓传统文化要么是骗钱的,要么是徒有其表的。

再比如遇上读经和女德之类的事情,就能分辨清,传统精神不是靠读经就能修身就能内圣的,在新时代上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是修身,和同学相处就是修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个好学校就是修身。

传统既扔不掉也守不住,刻意的模仿和盲目的排斥都不可取。唯有理解其精神内核,才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也是五四精神的传承。

500

反者道之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