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印度人享受到平价药,甘地建立了印度仿制药行业,现在却饱受腐败问题困扰
【本文由“败灯必败”推荐,来自《三十年前,你跟西方说中国会崛起肯定被当做笑话,今天我们嘲讽印度,本质没有不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蓝色晶铉
印度也是出过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尔王朝的,不要小瞧人家。印度医药不就做的很好么,就算做仿制药也是要研发的好吧,要不为啥没听那个非洲、拉美国家药品做的好?
再小的国家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妄自尊大,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这就是你眼中高级的印度仿制药,除了证明你不是医药专业人士,人云亦云,什么也说明不了
Bottle of Lies: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eneric Drug Boom
为了让印度人享受到平价药,在前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帮助下,建立的印度仿制药行业,现在却饱受腐败问题困扰。
1970年,在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进行了修订,制度上的宽松使本国企业获得了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行业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随着仿制药大量输送到其他国家,产业背后的欺骗,全球健康风险也随之而来。作者Katherine Eban记述了一项长达10年的调查,故事从“吹哨人” Dinesh Thakur得知印度制药厂兰伯西偷工减料开始,这些有问题的药品会被送往非洲,还很可能不会被查出有任何问题,Thakur于是冒着很大的个人风险,将这一切都告诉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Eban揭示了制药行业中猖獗的欺诈,公司经常伪造数据,公司高管将安全生产成本最小化,以求获得利润的最大化,侦查人员经常被这些公司营造出的假象所欺骗。与此同时,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危险。
一场善意的地方行为如变成了全球欺诈?本书展示了为对抗大型制药公司而兴起的仿制药行业,如今正不安地与之合并,它们的触角正伸向不幸的患者和监管者。同时也揭示了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公共卫生创新,如何成为最令人震惊的骗局之一。
仿制药行业将美国中产阶级与中国、印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巴西连接起来,同时也抛出了一个疑问,将药品生产转移到海外是否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