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985大学的,然而很多同学大学四年就是混,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

【本文来自《这话说得好生奇怪,这是根本就不清楚研究生的“保送”是怎么一回事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张广才
  • 确实如此。清华的何教授在b站讲过这个事儿。

    。。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真正干活的普通导师,并不喜欢“本校保送”,因为人情世故已经恶化到严重影响科研教学的程度。

    。。直说吧,挂着985皮的高校,对外是鬼吹“本校水平高”,对内根本就是鸡飞狗跳,一坨那啥。

我就是985,但是我也不同意我校老师说的,觉得我校的培养体系就培养出相当优秀的人才。因为我的很多同学,大学四年就是混,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其实我大学的第一次班会,辅导员和年级导师就明确说了,四年之后,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就能当另一部分人的老师。我当时还不太相信这句话,觉得太夸张了。但是四年之后,我自己学有所长,才能体会这话没错。

而保送的呢,其实大多只是延续了高中的学习惯性,上课就认认真真做笔记,下课就乖乖去上自习。甚至于还有上课都不听课,最后就靠着期末几周的复习,甚至是考试小抄,混到一个保研名额的。而保研的目的,也不是对学术有热爱,只是为了拿个研究生文凭好找工作罢了。

但是呢,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其实我也不同意【挂着985皮的高校,对外是鬼吹“本校水平高”,对内根本就是鸡飞狗跳,一坨那啥】这种明显带着强烈情绪的话。

我保研的同学里,有一位还是从俄语系转系过来的,就是热爱中文的,后来也的确就是坚持走学术道路。她就是“本校水平高”的代表,没啥问题。当然,她去哪个学校,都会是那个学校“本校水平高”的代表。

而我接触过想考复旦古文字的外校学生,对方感慨说考研名额很少,基本上都是保研的。复旦古文字,说本校水平高”,但凡是懂点行的,恐怕没有一个人敢说这叫“鬼吹”。尤其现在古文字在几所高校里,是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这跟那些本校都没老师开设古文字课程,只能自学的学生相比,一般来说,水平就是有很大差距的,哪怕是让这些保研的学生放弃保研,改去考研,那么公平竞争的名额是多了,但是其实竞争的难度也是陡然增大了,考也未必考得过他们,因为能保研,本身就说明他们不但科研水平,而且考试水平都不差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