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天文数字,这是今日之中国

来源:微博

70余年前,面对天差地别的军事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热血赴朝。如今山河无恙,无数青年承时代之责、先辈之志,以永不屈服的精神献身科研,撑起民族脊梁。这不是天文数字这是今日中国,一起看!

国资小新:70余年前,面对天差地别的军事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热血赴朝。如今山河无恙,无数青年承时代之责、先辈之志,以永不屈服的精神献身科研,撑起民族脊梁。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共赴星辰大海!@电影志愿军之雄兵出击

​@航空工业: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祖国号召,人才奔赴。截至1955年,航空人共修理飞机1895架、航空发动机8415台,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空战——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第一步。

如今,航空工业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系列化、多谱系自主研制国际先进水平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之列,歼20、运20、直20等“20时代”机型井喷发展,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了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亦步亦趋到自主创新、并跑领跑的跨越。

500

@鞍钢集团: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身处全国支援抗美援朝作战最前线的鞍钢夜以继日赶工生产。作战期间,鞍钢向前线支援了36万把军锹军镐、6架飞机、500对米格飞机用的副油箱和炮弹钢等物资。鞍钢在生产一线汇聚起支援前线、保家卫国的钢铁洪流。70多年前,鞍钢在百废待兴中支持抗美援朝创造了产量与质量的新纪录,70多年后的今天,鞍钢的产品销售覆盖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一代又一代钢铁工人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之下正序写着中国工业的钢铁力量。

500

@新兴际华集团:1950年的朝鲜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作为当时全军后勤军需生产保障单位,新兴际华军需保障企业加紧生产,支援前方,军需职工同仇敌忾,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支援前线的被装生产中,只为那句“坚决保证志愿军穿上棉衣过冬”的铮铮誓言。如今,新兴际华集团所属际华股份公司已具备年产各类服装5600万套、服饰产品2800万件、鞋靴7500万双、坯布5700万米、印染色布7400万米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军需、武警、工装、行配等制式服装、鞋靴的生产基地和整合型系统服务商,在打造功能性防护性面料引领者和职业装引领者上展现“保军、应急、为民”的使命担当。

500

@兵工之声: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敌军庞大的坦克部队为志愿军作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战争,广大兵工人厂房当战场,机器当刀枪,紧急科研、全力生产,一批反坦克火箭筒和火箭弹送往前线——这是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转折”。如今,兵器工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打造一批新域新质作战装备, “陆战之王”99A主战坦克、“突击之矛”步兵装甲车族、“战争之神”155毫米自行加榴炮……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装备技术保障。

500

@友爱的宝武:1950年,中国钢铁工业百废待兴,61万吨的钢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工业发展的需要,甚至不够每家每户打一把菜刀。如今,中国钢产量已超10亿吨,连续27年引领世界。中国宝武以1.32亿吨钢产量位列全球第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引领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从港珠澳大桥到三峡工程,从“蓝鲸一号”到“长征五号”,宝武高端钢铁产品为我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能源交通、海洋工程产业及汽车、家电、建筑、机械等众多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挺起了坚强的钢铁脊梁。

500

@中国电信: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还使用老式的电传机。电传机传来的打字声与轰隆隆的轰炸声一起响起。滴滴嗒!滴滴嗒!电传机一次次准确地传递着消息,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留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

如今,中国电信携手中国联通开通5G基站超115万站,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县城、乡镇及重点发达农村。中国电信还积极布局天通卫星、航空互联网、海洋宽带三大新兴业务,持续完善“陆海空天”全域的立体化、广覆盖高性能网络布局,高效助力我国通信事业的稳步发展。

500

@中国石化:1950年,在抗美援朝零下40度的战场上,由于擦枪油的质量问题,很多志愿军战士的枪栓被冻住了。远在天津的润滑脂实验室,夜以继日熬制出了符合标准的擦枪油,并送往朝鲜战场——这是中国润滑油事业的第一步。

如今,中国石化的长城润滑油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到后来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天问工程,长城润滑油护航300多次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高效助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发展。

500

@中国电科:1950年,由南京雷达研究所(中国电科14所)技术人员及军队干部战士等组成的我军第一个雷达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〇一雷达营”成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为当时我国唯一一个能提供雷达装备的研究所,中国电科14所源源不断地为雷达营输送129部雷达,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了可靠的空中情报,保障了我军高炮部队作战和运输供应,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

如今,中国电科已成为雷达行业的践行者、引领者、见证者。从第一部“314甲”雷达到最新列装的国产预警机相控阵雷达,从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到民航空管监视雷达,再到保障多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的激光雷达,中国电科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雷达领域的多项“第一”,支撑构建了中国雷达产业体系,筑牢国家国防实力,助力航天强国建设,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500

@中国石油:1950年,朝鲜上空战云密布,抗美援朝战争需要大量油品。玉门油田职工发出呐喊:“多打井,多出油,保家卫国!”并在8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了“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950年,新中国第一滴润滑油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润滑产业的新纪元,石油人生产出的军用油品、军用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抗美援朝前线。1950年,王进喜通过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铁人说:“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中国石油坚决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如今,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长庆油田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6000亿立方米;昆仑润滑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守护“中国速度”;全国第一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开钻……石油人将继续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牢牢端稳能源饭碗,为祖国“加油争气”贡献力量!

500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1950年,长安望江研制生产的第一批射速为12发/分钟的57毫米无后坐力炮被紧急送往抗美援朝前线。在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中,38集团军凭借该炮给敌人造成重创,完成了切断退路、合而围歼的军事目标。

如今,中国兵器长安望江研制出的新型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最高射速可达200发/分钟,对地面装甲目标、空中直升机等可造成直接杀伤。中国兵器矢志打造一流武器装备,创造犀利的武器,守护国防的安宁。

500

@中国中铁: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频频出动飞机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铁路线狂轰滥炸,尤其是针对铁路桥梁和枢纽,妄图切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中国中铁四局的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1.2万多人,奉命入朝担负战时铁路大动脉的维护、清障、抢修、救援和保通任务,用血肉之躯和不屈意志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如今,中国中铁已经成为铁路建设领域的领军企业,从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到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中国中铁勇当铁路建设的开路先锋,助力中国高铁突破4万公里,遥遥领先世界。

500

@中国铁建: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铁建的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以血肉之躯和顽强意志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谱写的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如今,中国铁建继承和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企业精神,建设了我国50%以上的铁路,在世界各地编织大地经纬。从全球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梦想号”、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到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中国铁建正持续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谱写高质量发展未来。

500

@中国交建:1950年,在通往抗美援朝前线的铁道线上,朝鲜境内铁路的第一大桥梁清川江大桥被炸毁,铁路线的瘫痪致使各项军需物资无法运送前线。远在西安的铁道兵团机械筑路工程总队(中交西筑前身)工程师们承星履草、不舍昼夜地创造了简易双臂架桥机。设计图纸传至前线,极大地加快了路线维修进度,让军需物资及时运抵前线,从而帮助我军将士获取反“绞杀战”的胜利。

如今,“条条城乡路,路路有西筑”,从我国第一台沥青拌合站到后来的国际一流的Rf高比例添加再生沥拌站,中交西筑护航中国高速公路路网建设60余年,高效助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稳步发展。

500

@通用技术:1951年,刚被整编的第23陆军医院开赴抗美援朝第一线,在东北地区参加抗美援朝的伤员救治,在医疗人员短缺、设备简陋的条件下,他们坚守在保家卫国、救死扶伤的最前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一个个战士的生命,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伤病员的褓母”。

如今,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航天医科七三一医院迈入保障国防科工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战场,已经成为了三级综合医院,全年门急诊服务115.34万人次,造福一方百姓,谱写着“救死扶伤”的壮美华章,始终践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庄严使命。

500

@中国电气装备:1950年,一部步话机,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指挥所”,线与线连接的是胜利的消息……中国电气装备所属许继集团的前身是1946年“四野”生产军用步话机的兵工厂,“一五”期间为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朝鲜战场的步话机就是中国电气装备许继集团最初的责任、使命。

如今,翻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的卷轴,中国电气装备许继集团换流阀的身影频频出现,浓墨渲染着中国电力输送的科技画面。高擎着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大旗,坚持艰苦奋斗、创新发展,挫而弥坚、终成大器,一次又一次打破国际电力巨鳄在技术上的垄断,把民族工业的旗帜插上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电力重点工程的高地,创造了中国电力装备行业从模仿到跟随再到超越的发展奇迹。

从志愿军的步话机,到特高压的“中国名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中方为主到完全自主,从国内首个到世界领先,这不是神话,是中国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