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地提高工人待遇,这才是时代的进步!

【本文由“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推荐,来自《我八十年代末参加工作现在还没退休,我觉得现在的996、007真没啥》评论区,标题为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添加】

  • 前进者
  • 对此我也很有同感,我是60后,上世界80年代初参加工作,今年工龄已经42年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说实话,我们参加工作的那个年代,对加班和加班费可以说是“无感”的,因为加班是常事,无代价的,是无关个人痛痒的。而加班费则是没听说过的。

    刚参加工作时,是在油田工作,从事的是钻井工作,四班三运转,一班8小时,一年四季都是这样运转,平时不休息,一年有20天死难请的休假。

    可能有的网友不了解钻井工作,钻机运转后是不能停的,而一个钻头寿命是有限的,那个时候国产钻头寿命就两三天,进口美国的钻头能打个五六天,寿命一到就必须起钻,也就是把长长的,甚至三千米、五千米的钻杆(我们称“钻具”)一节节的从井内拔出,更换安装在头部的钻头,然后再将更换过钻头的钻具一节节下到井内,继续钻进,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井打到设计深度。

    这工作平时累就不说了,繁忙的时候,比如下套管时,钻井队通常都将昔日的四班三运转改成两班两运转,甚至一班一运转,全体待命,以求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项艰巨任务,确保钻进。在这个时候,工作服几乎无法离身的,困了累了,不忙时找个地方猫一下就满足了。

    更有甚者,也就是穿越油气层的时候,加重晶石粉不分时候,50斤重一袋的重晶石粉全靠人力添加,连续工作几小时身体就像散了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体力透支”。钻具穿过油气层时还要防火,因为无影无踪无味的天然气不知什么时候就可能伴随泥浆从井内窜出,一旦碰到火星就立即引起大火。这个时候钻井队防火是第一要务,不但要消除一切火源,甚至伙房都停了,伙食从远离井队的街市购买后提供给大家,吃好吃坏没人征求意见。而且全体人员还要防井喷防火,工装更是不能离身,24小时全天候待命,随时听候召唤。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最害怕的就是听到井场上突然响起刺耳的汽笛声,因为汽笛一响,就意味着井上出现意外情况,全体人员立即上井抢险,这样的日子有时要好几天,期间没有人敢说不加班,更更不上提要加班费。

    至于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提996,不好说对错,因为时代也在发展。但我们当年要是提出类似问题,是不可能会有人理会的,只能说随着国家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幸福了。

钻头的寿命不是论天,而是论米。

井下气体上窜,是有征兆的,加上完备的井控措施,经过认真训练后,完全可以提前预判并加以控制,压井用的重泥浆有专用泥浆罐存储,重泥浆体积日常保持井筒体积的1.5~2倍。

现在钻井队都是倒班工休,现场干两个礼拜,回家休息两个礼拜;或者干一个月,回家休息一个月,诸如此类。严禁疲劳作业。

特别是2003年重庆开县罗-16井特大事故后,咱们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关注一下子提上来了,在石油勘探生产领域,HSE工作全面贯彻,其中就包括严禁过度劳作,就是要防范因人员疲劳而造成工伤事故。

铁人精神是什么?不是学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不要命的行为,而是要学习他“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科学工作精神。

不断的改善工作条件,不断的提高工人待遇,这才是时代的进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