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第一天,家乐福凉了

作者 | 虫二

来源 | 视觉志

家乐福空了?

还没有听到风声的人们,三三两两的来到家乐福,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

500

500

      图源:小红书网友   

整墙货柜上零星而混乱地摆着同一款商品,有的包装已经被人撕开,有的早已积满了厚厚的一层陈灰。

地上也混乱地堆满垃圾,只留下还没来得及拆除的喜气装潢。

像是被洗劫一空,又像濒临破产般的破败不堪。

500

500

      图源:市界   

两周以前,一道黄色的栅栏把北京位于四元桥的最后一家家乐福围住了。

围栏外面,站满了来咨询购物卡退款的人。

吵闹声和逼问声取代了曾经的人声鼎沸,家乐福的退场,实在算不上体面。

500

500

记忆

1995年末,北京三环边上开了第一家特大型综合超市,这也是家乐福第一次入驻中国。

那是中国零售行业第一次被“大卖场”这个概念冲击,在此之前中国还只有小卖铺的概念。

从肉蛋奶到零食饮料,齐全的货品整齐的摆放在货架上,优惠的价格醒目的标注着。

穿着统一的销售服务人员引导,一整排宽敞的收银台阔气地铺在出口处。

500

500

      图源:家乐福中国微博   

新鲜的营销模式冲击着无数人前来消遣购买,每一天的营业额都是以用百万为单位计算。

仅用十年时间,门店数量就已破百,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已然混得风生水起。

记忆里的家乐福,承载了不少家庭共同的记忆。

“每年学校组织春秋游之前,都会和好朋友约着一起去家乐福‘血拼’。”

在小雨的印象里,家乐福是自己童年时期雷打不动的固定去处。

一般春秋游都安排在周五,从周四早上孩子们的心就飞了,还会有小同学特意从家里把家乐福的商品报带到学校“传阅”。

500

500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下了课大家就围在一起,指着画报叽叽喳喳地分配每个人晚上要买的好东西。

放学的铃声一响,抓起书包就一起往家乐福奔。

在超市里,还会偶遇不少的其他来买零食的同学,打个招呼,快乐的憧憬徘徊在一声声“明天见”里。

500

500

家乐福对于90后的记忆,是琳琅商品带来的新奇,它承载着一些独独属于童年的快乐痕迹。

“家乐福对于我来说,是周末带着孩子一起去买齐一大包零食、饮料、日用品,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填满,是让人感受到幸福存在的地方。”

早些年,小萌很爱拉着老公孩子一起逛家乐福,一排排货架看,一层层商场逛,每次都要耗上一整个下午,买上满满一大袋子的东西才算满足。

回到家,再把买到的东西整齐地码进柜子、抽屉和冰箱里,像是一种对抗生活疲惫的仪式。

500

500

“仔细想想,现在有什么不急用的东西都直接在网上买了,便宜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如今,小萌一家很少再去什么超市了,有什么需要似乎在网上都能解决。

从前的家乐福,像是一种目的地,而现在出门不再有什么确定的方向,只是再路过商场还是会不自觉地想往里迈步子。

对于年龄稍长的人来说,家乐福除了承载着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时刻,还记录着一些人生特殊的转变时期。

500

500

“对于那段时间的我来说,家乐福的存在更像一间庇护所。里面很大,每次去感觉都有新的角落没溜达过。”

阿宇刚毕业那段时间,每个周末都爱往家乐福跑。

家乐福是消磨时间最好的去处,从早到晚灯火通明,夏天有最充足的冷风,冬天暖气开得也足。

比起自己狭小阴冷的出租屋,不知道幸福多少倍。

再加上,阿宇那时还在实习期兜里根本没钱,家乐福不仅商品多,打折力度还不小,他每次都要趁着打折买上一堆,回去冻起来慢慢吃。

靠着家乐福,阿宇支撑着走过了那段有点艰难的人生角色转变。

500

500

家乐福在人们的记忆中,总归有着一席之地,温暖的、快乐的。

也正因为那里储存着太多人的温情记忆,所以在闭店之际才显得有那么多的遗憾。

谁也没想到,走过了28年,家乐福在时代翻涌前行的浪潮中大厦将倾......

往日辉煌的巨擘,终究没能抵挡住这波时代的攻势。

其实,回头看看,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500

痕迹

“—没接到通知,购物卡不能退。”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和我说也没办法。”

“—来了好几次,都没能解决掉退卡的问题,家乐福现在的行为,真的太让人寒心了。”

家乐福的咨询台前,挤满了想要清退购物卡的人。

500

500

      图源:小红书网友  

可服务台的员工踢皮球,用尽了各种说辞推脱着就是不给退卡,一遍又一遍无奈地告知可以去用购物卡消费。

然而,要是这条路真能行得通,也不至于这么多人非要扎推退卡。

家乐福要关门的消息不胫而走,好长的时间里人心惶惶。

人们起初只想着,趁关门前把卡里的钱用完也就算了。

可走进空荡荡的家乐福,才发现本就没有多少商品的货架上,还随处可见张贴着的“不能使用购物卡”的告示。

500

500

      图源:市界 

像米面油一类的日场生活消耗品根本无法用券,能用券的不是洗洁精一类的日化就是昂贵的高端礼盒。

能用购物卡的商品也并非可以完全折现,而是只能抵扣20%,剩下的80%需要额外支付。

不仅是消费形式有了限制,就连商品价格都开始“狂飙”。

一提卷纸标贴着60元的天价,这和“抢钱”又有什么区别?

500

500

      图源:抖音博主  

“随便吧,这个月我往这跑了三次了。再不买的话,过两天连这些没有用的商品也买不了,那购物卡可就真的折在手里了。”

人们深深地知道门店就是用这种手段清理库存、变相圈钱,可是没办法,谁不想快点解决问题?

原先一整排的收银台,现在就只开启了两个,结账的人群排起了长长的队。

所有人的购物车都装得满满的,谁也不想再来一趟了。

有人逛了一圈,觉得实在没什么可买,在门口把卡以超低价卖给了在家乐福门口零星蹲着的黄牛。

价值1000块钱的卡就只卖了100元,黄牛把收卡的价格压缩到了1折。

“其实我们收卡也没什么用,就是赌一把,万一以后能用得上呢”,对于家乐福的未来就连黄牛们都没报什么希望。

500

不仅是消费者苦,供应商们也叫苦不迭。

彼时的家乐福一片繁盛景象,利用自身品牌影响力,拉动起强大的客流热度,也吸揽了不少的品牌供应。

家乐福也借此把卖场的货架拆分“出租”,以上架费的形式向各大供应商收取“租金”。

然而在4年前,家乐福在被苏宁收购以后,向各供应商承诺的回款周期被拉长,从原先的45天延长到90天,就连贷款也从先前的80%,到后来的一分也给不出来了。

大品牌的供应商听到话头不对早就不来了,只有中小供应商不得不在家乐福能拖就拖的糖衣炮弹中硬着头皮继续供货。

可这也导致家乐福的商品越来越少,只能用同一件货品的陈列支撑起场面。

500

500

内忧,也外患。

种种迹象似乎都指向了家乐福中国闭店撤退,这唯一一条路。

2019年,苏宁易购一次性付清了48亿,将家乐福中国八成股份收入囊中。

接手初期,一切转好。

苏宁在家乐福里面打造“店中店”的模式,把苏宁电器“搬”进了大卖场。

500

500

苏宁易购,用自身大电气特有的高客单价属性,向家乐福不断输送着消费能力更强劲的消费者。

效果倒也立竿见影,上海的一家家乐福门店在引入苏宁电器后,不到两个月销售额就翻了两倍。

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互补的双赢局面。

然而,平静海面之下,早已是暗流汹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家乐福抓住了救命稻草就能转危为安的时候,现实给了所有的乐观推测一记狠狠的巴掌。

两者的模式,虽说互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完全无法匹配。

苏宁易购的消费画像是低复购率、高客单价,而家乐福作为日常消遣之处,则是高复购率、低客单价。

本就是两种模式,到头来自然谁也没落得好处。

直白来说,虽然同属零售,但你苏宁手里握着的那一套方法论放在家乐福身上就是不好用。

500

500

更何况,经济下行,苏宁已是自顾不暇,又如何分出精力给家乐福?

在被收购以后,属于家乐福的份额开始被大幅度压缩,试图去反哺苏宁。

不少的城市都出现,原本占据整整两层楼的家乐福,被生生分割出了一半给苏宁电器的现象。

然而大厦倾倒总是多方因素的综合,谁也无法盖棺定论,这跟稻草就是压死骆驼的那一根。

不过,这可能就是属于家乐福的宿命吧。

它总归是跑不出,名为“时代”的股掌。


500

自救

“家乐福”在法语中,有十字路口的含义。

这也是家乐福总是开在路口的原因,招待好八方来客一直是它的野心。

然而,似乎每行至一个十字路口,家乐福都没有走好。

500

500

2012年,家乐福亚洲首席执行官在一场媒体答谢会上表示“面对电商的冲击,做好自己的大卖场就行,其他不足为患”。

在同行们都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转型的热潮时,家乐福仍端坐在宝座之上,看着忙碌的“蝼蚁”不以为意。

却怎么也没能想到,有一天这威胁来得竟是如此猛烈又迅速。

跨入电商的第一波红利,就这么与家乐福失之交臂。

可有时候,往往就差了这么一步,却遭来灭顶之灾。 

后来的家乐福,也想过自救。

500

2020年,家乐福小时达的服务正式上线苏宁易购APP。

然而,零售行业早就大洗牌了。

在时代的快速更迭中,传统的商超开始向线上进阶,从普通快递到次日达,又从半日到家进化成小时达。

后起步的家乐福想要进军线上平台卷效力,又该拿出什么底牌对抗已然成熟的对家?

论供应链卷不过互联网公司,论前置仓又比不过垂类的买菜平台。

硬要卷时效,家乐福甚至连楼下的便利店都打不过。

线上这条路,家乐福看起来没有半点儿优势。

不过,自救的家乐福,还没有那么快认输,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条路。

500

500

2021年,家乐福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会员店。

对于未来野心勃勃:“以上海为例,3年后,消费者开车15分钟就会路过一家家乐福会员店。”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家乐福还是把未来想得太过轻松。

事实上,在强者对垒的局势中,家乐福连牌桌都没能上去。

想要做会员店,拼得就是谁更懂消费者,不光商品种类要丰富、品质要好,价格上还得公道才能拿人。

无论是盒马、山姆,还是七鲜、olé都在利用强大的供应链,打造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商品力,甚至开始发力起自有品牌。

只有家乐福,仍然不去纠察自身的千疮百孔,反而还依靠着多年累积的资本享受着长尾的红利。

500

500

前有高端品牌玩转年轻化市场,后有下沉的本土品牌拼命拖底。

“高不成低不就”的家乐福,显然有些尴尬,什么都想沾点,什么又都没能做好。

家乐福中国,似乎就只能走到这了。

只是百足之虫,终究没能在浪潮翻涌中乘风破浪,的确有些唏嘘。

作为时代的眼泪,它悄悄停在了每个人的记忆里,承载了一些回忆,也见证了一些发展。

但不重要,在大浪淘沙中总会有不断崛的好品牌,会取代它成为下一段记忆。

注:文章中的“家乐福”特指“家乐福中国”。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虫二

微博: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