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年代大专生,理科好,文科不行,英语挺差的,主要是不感兴趣
【本文来自《为什么教培必须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999979062828
我家小孩正在小学五年级,我也想说几句。我是属于最底层的90%,月收入几千的。我是不赞同校外培训的,但我前面还是给孩子报了班,当然不是与课程同步的班。就像作者说的,也知道培训了没多少效果,但还是参加了,主要是心里安慰和满足吧。大家都在上,我不上,心里过不去。我不理解的是,国家针对教育的减负。我认为我们汉字教育,不像字母教育,是需要反复阅读记忆和背诵的,数学也是需要多练习做题也能掌握相应题型的。学习就是一个反复练习进而提高的过程,现在学校一味强调减负,弄得老师都不敢布置作业,长期这样下去,对学生的学到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真是好事吗?我们当年上小学,中学,要想成绩好,学习任务和压力还是蛮大的。难道现在孩子都比我们那一代更聪明,智商更高吗。我对此不乐观。
80年代大专生。我出生那年全国出生2700万人,高考那年,全国连中专录了60多万。
理科好,文科不行,英语挺差的,主要是不感兴趣。
学习不刻苦,周末和节假日从不学习高考前放假三天玩了三天,晚上学习从没超过21点,11年里也从没买过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习题集。
可以说,学得非常轻松,但有几个好习惯:
1、上课集中精神听
2、理解原理、公式,而不是背住
3、每天躺着床上时,会闭目过当天学到的知识。每周同样过本周学到的知识。(数理化)
4、喜欢研究一道题怎么变形一下,变得更难更不好做。
结论:学习方法最重要,辅以适当刻苦。我当年应当刻苦点。
不过话说回来,我是技术工作,部门同事全是高学历,包括80年代工作的好几个研究生都是普通员工。我们三个部门老总,两个大专,一个天津大学本科,后者评价不如我们两个大专。
就我个人归因于,虽然干部家庭出身,但小学5年级起,一直到大学毕业,寒暑假我都在打工。当年,这样的极少,但对个人成长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