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夏利,蹭花了秘书的宾利”

500

前几天,朋友聚会,聊起现在的有钱人有多任性。

京东有个快递老哥,身价千万,坐拥有十几套房产和数辆豪车,放着悠闲的日子不享受,跑去京东送快递,不在乎无底薪,也不反对996,一干就是七八年。

滴滴有个司机大爷,上市公司大老板,退休以后,在别墅闲着无聊,开着宾利在街边拉客,只为解闷。

北京有个阿姨,家中房产三四套,孩子出息,自己有退休金,每天走街串巷捡垃圾,只为锻炼身体。

 

席间,一个姑娘还讲起自己曾经遭遇过的尴尬事,为了解决通勤难,从老爸手里撬来一辆小破夏利,因为车技不佳,一不小心在公司楼下刮花了一辆宾利。

好心留了个电话号码,结果一直没人打。

直到中午吃饭,听人八卦,老板秘书的车在楼下被人刮了。

听得她目瞪口呆,这个世界真不公平啊。

500

有人每天拼死拼活地996;

有人上班是因为闲得无聊。

500500500500

有人投递上百份求职信,唯一的要求是能在北京立足;

有人只一个电话,就年入50万。

500500500500500

有人每天挤2个小时公交通勤,有人可以开豪车,还能避开早晚高峰。

想起莎妈(我大管家)讲过的穷屌事迹。

有一次,她带孩子去和睦家看急诊,焦头烂额地找停车位,保安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说:“您不用自己停,我们帮您停......”

穷人想象不到有钱人的爽,有钱人理解不了穷人的难。

就像王思聪随口一句“哪有傻屌没出过国”,就被吃瓜群众喷到删微博。

500

可你也真的不能怪他,毕竟王可可坐的都是私人飞机。

贫穷也会限制你的想象力,你的终点,离别人的起跑线还差得很远。

500


500

条条大路通罗马,

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最近,有个很火的香港真人秀《富翁大作战》,节目邀请社会精英体验香港最底层的生活。

500

有一期我印象很深。

富人家庭的妈妈Cisy带着女儿Tiffany去海萍家体验生活,两个孩子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00

Tiffany从小学习芭蕾、唱歌,每周有老师给她补习英文,可海萍连上艺术班都要再三权衡。

Tiffany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着父母坐飞机到各地游玩,而海萍却连地铁也不会坐。

当节目组问她们的梦想分别是什么,Tiffany说,我喜欢写作,我要写书。海萍却说,我要做医生,因为医生赚钱多。

节目组又问海萍,你觉得你们家能支撑你完成这个梦想么?

她尴尬地说,应该不行吧。

500

东方卫视《极限挑战》也做过一期扎心的节目。

节目组来到上海崇明中学,在高考冲刺100天的誓师大会上,把所有的高三同学都请到了操场上,开始一场赛跑。

正当同学们踏着激昂的音乐进场,整整齐齐地站好准备起跑时,节目组却告诉他们,这并不是真正的起跑线。

真正的起跑线是六个问题:

父母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

父母是否持续让你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

你曾经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

只有符合的同学,才能往前走。

于是,残忍的一幕出现了:有的同学喜滋滋地大步往前走着,一路春风得意,遥遥领先;有的人却只能无奈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能不动,落寞又羞赧地望着同学的背影。

六个问题问完,原本整齐划一的队伍,竟然拉开了这么大一截。

500

网上曾经有人问: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该怎么做?

清华大学的学生Umika Chan说了这样一番话:

进入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

“你父母的职业?”

“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我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人,生而不公平。

你拼尽全力才到达罗马,却发现,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500


500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见过很多无人提及却如影随形的差距。

同一个宿舍,有人家境优渥,每到周末就请同学吃饭,有人每个月只有100块钱生活费。

每年开学,有人带来瑞士原产的巧克力,有人拿来的是带着土的花生和玉米。

500

有一个同学,周末根本约不上时间,不是做家教,就是在烈日下发传单。

室友经常劝她:现在不是挣钱的时候,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和交友上,这样对以后帮助才大。

她只能尴尬一笑。

谁不知道时间宝贵,只是对有些人来说,钱更重要。

过去总有人跟你说,读书能改变命运,于是,你努力爬出底层,拿着3.9的GPA,熬到了大学毕业,才发现,有太多比努力更有用的东西。

想起读者曾经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他是个穷二代,去年大学毕业,985学经济,过完春节就开始找工作,海投简历,参加宣讲会,师兄师姐都拜访一边,最后到手的工作是份底薪3000的销售,不仅钱少,KPI还高得吓人。

可他没有其他选择。

可对门的“富二代”同学,经老爸介绍,直接去了国内头牌券商,底薪30000+项目提成,出入金融街、CBD的五星级酒店,浑身上下透着精英的派头和自信。

读者问我,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而有些人的成功却如此轻而易举?

问得我无言以对,因为年纪越大,你越会感受到差距。

我不想说读书不能改变命运,但不得不承认,不容易。

500

500

如果命运不可以改变,

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

于是,问题似乎变成了一个死循环,如果命运不可以改变,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

这个问题我问过买房子时的一个中介小哥,他读完大学就一个人跑来北京,找不到工作,只好做房产中介,每天追着客户赔笑,住在几百块钱的地下室,经手几百万的房产。

我问他,有没有觉得读书无用。

他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能把孩子带来北京,我觉得我成功了。

黄磊在《极限挑战》起跑线那期节目中就说过:“凡是赢在起跑线上的比赛,都是短跑。”

可人生是场马拉松,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场马拉松,是由起跑好坏决定的。前面那几步,在漫长都人生中,不过是最小最小的一毫米。”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放在一个更大的维度解读。

命运或许不是一代人就能改变,但一代一代的努力,给了我们缩短距离的机会。

500

知乎上的一个提问:努力了七年却依旧被中产阶级家庭子女完爆,我该如何调整心态?

我最喜欢的答案这样说:从农村到城市,甚至在城市立足,父母本身已经完成了阶级的跨越。

我们作为后辈,同样需要完成下一次跨越。

的确,看着同龄人开上百万豪车,有机会出国留学避开高考压力,还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我们没有任何办法。但我们能做的是,改变下一代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享受更好的资源。

500

现在你只看到,7年你仍被中产子女完爆,但是你没看到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是他的父母,而他的父母,在那个时代,一直坚持奋斗。

连岳说:孤独的穷孩子,总要比别人多脱一层皮。

但很多人依然在努力,无非是希望下一代少脱一层皮。

也许,你的人生最终会输在起跑线,但别忘了,你也是下一代的起跑线。你的一小步,就是他们的一大步。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揭穿职场真相,解码人生困境。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