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村改社区治理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需要逐步消除,城市和乡村通过互补和相互促进共同向前发展,破除原有的结构和模式,保持持续发展的前进状态。但是在实际推动和治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身份转变不适配,增加社区治理难度。管理力量配备不够充足。村改社区之后变为城乡一体新社区,社区内的干部队伍主要由原村干部组成,新调配部分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随着新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的进一步强化,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仍沿用管理村民的老办法,工作方式和服务方法创新不足,对新社区管理方式和服务方法难以适应。

     二是财政保障不均衡,增加服务优化难度。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保障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两方,看起来是保障有力,实际上加剧了破除城乡传统结构和模式的难度。例如经费核拨差异导致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拆迁安置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奖励由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担,奖励高,城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奖励由财政承担,奖励低。因为财政保障的力度不一致,同为城乡一体新社区居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一致,从居民内心而言,城乡一体新社区模式削弱了社区居民对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社区文化的异质性,增加居民融合难度。城乡一体新社区由于居民成分复杂,新社区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性。如因不同群体之间享受政策的不平等,阻碍了社区原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社区成员之间价值观异化现象更加突出。城市小区和拆迁安置小区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自成体系,存在互不融合的分割局面,城乡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还比较薄弱,多元化的城市文化与独具个性特色的农村文化之间,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平台融合。

       为此,我们应当从一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配强班子激发活力。充分考虑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等因素,配齐配强新社区干部队伍。抽调有能力、敢担当、善治理的优秀专职工作者为新社区基层治理和服务创新注入新“能源”。二是细化城乡统筹管理。针对城乡一体新社区中的集聚小区,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承担资金支出方式,其余科教文卫体、各项创建等公共服务事项明确纳入城市管理范畴。三是加强城乡文化流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应继续建设和完善城乡文化合作机制,不断增加城乡文化互相流动,开展文化共建、文明共创活动,实现城乡文化互动和交流,打破城乡壁垒,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成果,共创美好文化家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