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文系的,当然反对英语过高的权重,但是“技多不压身”

【本文来自《浅谈西安交大四六级与学位脱钩,是退步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到一则新闻,就开始欢欣鼓舞,然后开始畅想什么【英语的重要性正在回归其本来应有的样子,这个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改变,将来在中学变为一门选修课,在高考变为选考科目都是完全可能的,他们要觉得跳脚,也由他们去吧】,其实是脱离实际的。

首先,跟学位挂钩这事,的确就是学校自己的加码,初衷当然是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提高英语水平,但是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现在不过就是拨乱反正,纠偏而已,让事情回到它本来的样子。鼓吹英语的没必要大惊小怪,反对英语的也没必要大呼小叫。

其次,英语是跟学位不挂钩了,但是学校依然是有英语课的,而且英语的成绩,是要计入期末成绩的,这事关每年的奖学金。你如果只求60分万岁,别人英语考了90分,你要在哪门课上轻轻松松追回这30分?更重要的时,大学里每门课的成绩又关乎保送研究生的结果。追求英语60分,那就得在别的科目,尤其是专业科目上要大大领先别人,这样保研才有机会。但是事实上,谁也并非比谁差那么一大截。最终保研结果出来,每个人之间的差距都是比较微弱的,你专业课能考100分,别人差点也能有90甚至98,英语60,基本上可以说跟保研无缘了。

第三,所谓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英语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说今天觉得自己有所谓“实际需要”了,明天报个名,啥都不用准备就能直接去考试的。放下来太久,想要捡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在你的设想里,将来,英语在高中就是选修科目了,也就是说,将来有些人,高中没学过英语,大学也没学过,然后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需要去“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了,你觉得,他能取得他需要的成绩?

第四,在你欢呼四级跟学位脱钩之际,我所知道的,则是有人一次考过了,觉得成绩不好看,会影响以后的保研或者找工作,所以还要接着再考一次,要拿到更高的分数的。

说了那么多,是不是我的英语特别好?不,我大学四级考了三次。前两次是连单词本都看不进去,第一页都没翻过去。第三次觉得不能再拖了,啃下了小半本,这才通过了,也就是刚刚及格。后来考研,英语又是放下许久,一塌糊涂了。于是又从单词本开始啃起,没日没夜地一边复习专业课,一边就背单词,三个月把5500单词基本啃下来了。然后顺便去考了个六级。从来英语听力都是我的老大难,但是啃完单词,却发现六级的听力居然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简单的,轻轻松松就把六级过了。

所以我觉得,除了个别智力有缺陷的人以外,当然也可能要排除掉有些人语言能力就是欠缺,然后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只要是智力处于中等水平,英语也并非什么老大难的问题。这并非是“挟泰山以超北海”的不能,而是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有没有学习的意识。我之前看不进去单词书,是我真的背不下来?不,只是我对英语有抵触而已。同样道理,很多人数学不好,也未必是智力不行,首要问题往往只是因为抵触数学,看到数学题就恐惧,不想再多看一眼。看都不看了,怎能指望能学好呢?

当年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我想当然觉得中文系的学啥英语啊,英语课我都抱着《说文解字注》去看。比如去旁听学术会议,有老外学者,但是会议语言都是中文。但是呢,后来我也去参与了汉字的国际编码的工作,除了会上要跟老外吵架,会场有时安排在日本、韩国,甚至美国,在美国自然要说英语,在日韩其实也只能说英语。买东西要询问店员,问路要问路人,最郁闷的是有一次在韩国,用英语找大妈问路,大妈摆摆手像被针扎一样跑开了……还有在国外电源插头要转换,这个“转换器”该怎么说,我不知道,只能拿着电脑的电源线去跟前台比划,借一个转换器……

我们中文系的,当然反对英语过高的权重,比如考研,有英语系的,中文专业课不那么好,靠着英语拉分反而能考来中文系,而一直学中文的,可能因为英语不及格而考不上。比如复旦破格招收的三轮车夫,中文专业水平极好而英语极烂,所谓“破格”,一部分就是指破格缓考了英语。但是呢,正所谓“技多不压身”,懂点英语总归要比不懂多些,毕竟英语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抱出来的。我没有中小学的底子,我也不可能三个月啃完单词书。不单是英语,也不单是外语,甚至于计算机语言,对于中文系来说,也同样是懂比不懂要好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