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旅途,连救四人,这位医生休假变“加班”了

  “医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情况,有些结果可能达不到预期,但我们的第一出发点都是救人。”

  撰文 | 凌骏

  做医生21年后,44岁的苏兆军拥有了自己的百度百科词条,主要介绍了他刚刚发生的在休年假旅途中接连救治4名患者的事迹。

  苏兆军是秦皇岛海港医院的一名普外科医生,今年8月底,他休了年假前往新疆旅游。“这是我工作20多年来第一次休长假,没想到相当于值了个‘异地急诊’。”

  一趟大巴、两辆列车,他一路碰到了4位突发急症的乘客。

  这样的事他以前只在新闻中看到过,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休长假就“收获颇丰”。苏兆军说,“广播找医生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患者是什么情况,和我的专业是否对口。但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觉得应该去看看情况。只要是能做的,我就尽量做。”

500

  百度百科苏兆军词条,图源:百度百科

  第一位是“心内科患者”。8月26日,苏兆军随旅游团坐上了前往新疆喀什的大巴,途中,前排的一位女士突然浑身抽搐,意识模糊,乘客围了过去,苏兆军也本能上前。

  他起初以为是癫痫发作,在亮明自己身份后,患者同行的一位乘客告诉苏兆军,这名女子有过心脏病史,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苏兆军随即判断,可能是旅途劳顿、车厢过于封闭以及声音嘈杂,诱发了女子的心脏病发作。

  同行的乘客随身携带着速效救心丸,苏兆军指导女子服下,并做了测心率、疏散人群、开窗通风等措施。没多久,女子意识渐渐恢复,但依旧脸色发白。苏兆军让同行人拨打了120,救护车也第一时间在目的地等候。第二天,女子的同伴告诉苏兆军,当晚患者就已出院。

  能在旅途中发挥职业专长帮助他人,苏兆军挺高兴的,但他没想到这只是“急诊”旅途的开始。

  8月29日下午3点,喀什开往乌鲁木齐的T9522次列车上,正在午睡的苏兆军被列车广播吵醒,“9号车厢,有患者不舒服,急需医生。”他起身穿上鞋,联系上乘务员来到9号车厢。

  这次是“妇产科”。一名大着肚子的年轻女性躺在床上,腹痛,并伴有头痛、恶心和胸闷,经简单询问排除肠胃炎发作等疾病后,苏兆军判断女子是因为旅途劳累、头胎情绪紧张,出现了阵发性宫缩。

  “我实习时在妇产科轮转过,碰到过很多这类患者。这些知识忘不了。”苏兆军告诉“医学界”,在确认了孕妇没有破水等情况后,他一边安慰孕妇,一边指导她进行常规的“宫缩呼吸法”。待孕妇平静了下来,不适症状也逐渐消失后,苏兆军才回到了自己的车厢。

  8月30日下午4点,苏兆军正在乌鲁木齐前往北京的Z70次列车上,求助广播再次响起,这次是一位面色苍白、头晕恶心的青年。在得知小伙在进食后不久出现了低烧,严重腹泻等症状,苏兆军断定是急性肠胃炎,并建议他服用随身携带的对症腹泻药物。苏兆军还嘱咐,下车后症状若未缓解,需要前往医院就诊,“腹泻严重的话,需要去医院补液。”

  晚上12点,这次列车员直接来到苏兆军的卧铺前,把熟睡的他喊醒。跟着列车员一路小跑穿过7节车厢,苏兆军看到了一位60多岁的大爷靠在车厢连接处,胸闷、心慌、气短,心率接近120/min。

  苏兆军闻到了很重的酒味,经询问得知大爷还有心脏病史,“大爷你心脏不好,在火车上还喝白酒?”苏兆军把他扶回了床前,指导他服用了随身携带的心脏药物,并嘱咐多喝水稀释酒精。大爷的症状趋于平缓,苏兆军也回到了自己的车厢。

  8月31日晚上8点半,列车抵达北京。辗转回到医院后,苏兆军和医院同事聊起这段奇特的经历。秦皇岛市海港区卫健局也将他的事迹发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

  9月16日,百度百科多了一个词条:苏兆军,河北秦皇岛某医院医生,2023年9月,在休年假的旅途中救治了4名病人。从喀什到乌鲁木齐再到北京,从大巴车到高铁,3段旅途中他救治了心脏病复发的女士、突发宫缩的孕妇、腹泻虚脱的小伙、胸闷气短的患者。

  “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说大了是救死扶伤,说简单了就是治病。我也经常看到医生在公共场所因为救人反而‘惹祸上身’的新闻,也会抱怨两句。但这种案例发生的概率到底还是太低了。”苏兆军对“医学界”表示,“更何况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也没时间考虑那么多,整辆车可能就我这一个医生,我不去谁去?”

  2022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从法律层面提出,对紧急救治中医师的权利予以有力保护: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苏兆军认为,社会都应该对医生多一些宽容。“医生也是分专业的,并非对所有疾病领域都有经验,突发情况下的诊治条件也并不充足,医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情况。有些结果可能达不到预期,但我们的第一出发点都是救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