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去西湖?

500

文:路漫漫

五一将至,现代有各种网红打卡圣地攻略,古代自然也有。

不少文人墨客,一通诗二通文,将古代那些美丽的大好山河讲了一个遍。漫漫总结了几个古代“网红打卡圣地”。 

一起跟随着打卡人的挥毫泼墨,去逛一逛这些地方...... 

01

杭州西湖

打卡人:欧阳修、白居易、杨万里、苏轼、吴文英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简直就是打卡地中的爆款! 

打开微博搜索#杭州西湖#,各位名人留下的痕迹比比皆是。 

500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得知可以去知名旅游城市,还是公费?! 

白居易卷上衣服定了第二天的快马,就奔向幸福生活了。

这年春天,万物盎然。一脉生机的美景,闲时出来春游的白居易,不由自主地举起手机拍下了一段Vlog,并为其配作诗《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老白做完诗还不忘给大家,用生动的语言解说一下:

大家请看!这孤山就在后湖与外湖的中间,可谓是峰峦耸立啊。古山上有一座孤山寺,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500

而我最喜欢在那条位于西湖东畔白沙堤散步啦~夏扬柳絮冬覆雪,如果大家有时间还可以租公共自行车骑行哦~ 

因为白居易的vlog,能到杭州做官变成了每个白领的梦想。然而很少人实现了这个梦想,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个。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年—1074年),文豪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通判。

宋神宗问他:你说说你想去哪吧

苏东坡心想:这还用问!当然是杭州啊! 

嘴上不可能这么说,只是委婉的表达,显然成功了。 

就在这西湖边,苏东坡遇到了那个叫王朝云的舞姬。女子柔软的身段伴随着粼粼波光,摇晃在画舫上。 

苏东坡如痴如醉,喃喃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不知道他是更爱西湖还是更爱美人?我猜也许是西湖。 

因为西湖温婉,他夸;西湖堤坝有问题,他修;要离开杭州了,西湖令他意难平。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宋·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500

鉴于两大风流百姓官的五星好评推荐,杭州的旅游产业平均额蹭蹭蹭的飙升。

杭州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这个宣传大使,特意将西湖边那条白沙堤改名为“苏堤”,更有“苏堤春晓”荣获西湖十景榜首。 

欧阳修留言“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王蕴章在此“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晴时,她是不施粉黛平淡素如;雨时,她浓妆娇艳勾人魂魄。

谁知道许久后的今天,我们能在西湖上感受到的,只有船!真的!好多!啊!

500

02

庐山

打卡人:李白、白居易、张九龄、谢灵运、孟浩然等

开元十一年(723),时任中书舍人的张九龄,站错了宰相队被连累贬为冀州刺史。 

被贬到什么官职张九龄不在乎,他更在乎被贬到什么地方。冀州实在是离他母亲太远了。于是他哭求唐玄宗,将他调到江南一带。 

唐玄宗看他在朝廷期间为集体做了这么多贡献,也就随了他的愿。下命张九龄“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 

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即使是被贬,心里也是庆幸的。途中张九龄看到什么,都觉得特别的顺眼。 

就比如说景色壮丽的庐山: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500

好景色怎会只得一人欣赏。两年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第一次邂逅庐山。只需一眼,就已沦陷。

李白精心编辑了一条朋友圈文案夸赞这座山峰: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香炉”指的是庐山香炉峰。《太平寰宇记》中有述其:“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 

500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紫烟”大抵就是上述张九龄所描述的“紫氛”。 

此诗一出,庐山立马挂牌5A级风景区,无数文人墨客争相来此游玩。就连在被贬途中的苏东坡,都要强行顺便路过一下庐山。 

苏东坡一游便是十几天,每到一个景点,苏东坡基本都要打卡一首以表喜爱。最后,还不忘做了一下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写完之后,苏东坡说“仆庐山诗尽于此矣”,意思就是我关于庐山的话说完了。 

苏东坡说完了,其他人可说不尽。 

徐凝想说“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朱元璋想说“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然而,如今的“飞练”却变成了“一根线”。

500

据说自2000年以来,庐山瀑布所在的秀峰和黄岩景区,发现了古迹受损、古木枯萎、林木遭乱砍滥伐等现象。

庐山瀑布源头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界破青山”的景象了。 

03

三峡 

打卡人:郦道元、李煜、张九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白帝城下三峡险,有高屋建瓴之势,易守难攻素来是军事要地。也正因为其如此险要的地势,惹得无数人想来仰望一下。 

500

没有豪华的游轮,一叶轻舟就是古人最高逼格的游览方式。 

虽然峻秀的山峰是三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但要是一趟路程下来从头到尾都在看山,也是会看吐的。 

此时,附加项目就很有必要了。不用担心,这个项目不收费,能不能体验到全凭“猿”分。 

这个项目就是——听猿声。 

宋代之前,大家都想做个“有猿人”,只要到三峡作诗都是“无猿不欢”。因为心境不同,每个人听到的猿声都有点差别。

比如有人听到猿声时非常快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桐梓县一带),途径四川。

500 

流放的第二年行至白帝城,李白正在吐槽这个夜郎怎么那么死远的时候。突然就收到通知,因为册立太子,天下大赦啦! 

李白内心又气又喜。气在:老子这一年白走了啊。

当然不用被流放到那么远的地方,内心的欢喜,从当时所做的《早发白帝城》就能看出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与李白不同,好基友杜甫在三峡听到猿声时,就泪流满面。 

当时的杜甫已是年过半百。这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00

萧瑟的落叶伴随着沥沥猿声随风荡来,戳中了杜甫柔软的内心,他一下子就崩溃了。

他心想:这猿声好像诉说着我的故事,从异乡飘泊到多病残生,好基友还不在身边,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事实上,哪里是听到猿声愁呢?刘禹锡就曾说过: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成年人的悲哀都隐藏在自己心底罢了。 

反观宋代之后,三峡游览诗中写猿声逐渐减少。 

据研究专家说由于环境被破坏,从那时起三峡猿类就开始逐渐灭迹。直到现在,三峡猿声也许有可能永远消失了。 

如果有机会,漫漫真希望能做一个听到猿声的“有猿人”。 

04

滕王阁

打卡人:王勃、王安石、苏轼、朱熹、辛弃疾、黄庭坚、文天祥、汤显祖等 

滕王阁的修建要得益于一个人,此人名为李元婴。 

明朝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描述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用现在的话说,李元婴就是个玩咖。那么会玩的人,怎么能不为自己考虑一下呢?

唐永徽年,李元婴任洪州都督。他怎么看洪州怎么觉得,这里缺少一个地方,让他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于是,一座高阁临江徐徐建起。又因贞观年间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500

那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恰巧碰上滕王阁上设欢宴庆祝重修完成,他也参与其中。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山峦重叠。凌空的楼阁,红色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也不恐高,只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篇《滕王阁序》令滕王阁在各大名楼中C位道。

500 

也许此序名气实在太大,以至于大家都忽视了其他人也曾到过滕王阁留下足迹。 

杜牧去游览滕王阁时,滕王阁上还留着跳柘枝舞时击打的鼓,铁轴船依然停靠在徐孺亭西侧。

滕王阁上柘枝鼓,徐孺亭西铁轴船。

汤显祖为了借助滕王阁的名气,选择了后者作为创作刚一年的《牡丹亭》的首演地。 

据不完全统计,滕王阁史上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就不是最初的模样。如今滕王阁更是一个城市的纪念,是一个文化的符号。

500

实际上还有很多经典的“打卡地”,很多鬼斧神工的景色,现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只能像漫漫这样从诗中去找寻,透过他们眼睛领略自然风光的大气。 

PS:那些仍旧存在景区,五一千万不要去啊!!!!不然你只会看到无穷无尽的人头。 

嗷!还有船。 

有哪些网红打卡地令你印象深刻?留下评论跟大家分享,大家一起无需走路游全国吧~

-End-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